天天看點

“燒車”碰瓷比亞迪?問界餘承東這次恐怕引火燒身了

作者:擎商

“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講”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話不能亂講”。但是很多人都有“說大話被閃了舌頭”的經曆。比如剛說完“我從來沒被拍過”,随後就收到罰單。

是以,不亂說話,更不要說大話,是成年人的常識。隻不過,有人偏不信這個邪。而這個人,就是華為問界的“話事人”餘承東。

“燒車”碰瓷比亞迪?問界餘承東這次恐怕引火燒身了

1

“問界的車沒有一輛被燒”

“很多車幾乎天天被燒”

别懷疑,這兩句,是餘承東的原話。在3月23日的華為春季旗艦新品釋出會上,有“餘大嘴”之稱的華為常務董事、終端業務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又語出驚人。

隻不過,這次他針對的對象,有點特别。談到近年來新能源車自燃的問題,餘承東放言“問界的車沒有一輛被燒”,而“很多車幾乎天天被燒”。

餘承東所說的“很多車”到底是誰?

别急,餘承東接下來的話,就有線索。也許為了吹噓自己産品的品質高,餘承東開始批判“友商”的品質差:“很多一些車企的一些東西,他們出廠的品質标準,在我們華為的品質标準中,根本不能出廠!他們還在大量、海量的發貨。”

注意他最後的用詞——“在大量、海量的發貨”。

如果打開車市的銷量排行榜,隻要識字的人都能發現,如今國内車市銷量一哥,是比亞迪,比亞迪也以絕對的優勢,奪得去年度全國車市銷量冠軍。

而比亞迪之是以拿銷量冠軍,關鍵就是靠的新能源車發力。畢竟,比亞迪是國内首個宣布全面停産純燃油車的車企。

餘承東這句“他們還在大量、海量的發貨”,其“大量、海量”的形容詞,在眼下的國内新能源領域,似乎也隻有比亞迪能接的起這“擡舉”。

“燒車”碰瓷比亞迪?問界餘承東這次恐怕引火燒身了

2

事實上,明眼人也能看出餘承東此舉有針對比亞迪的嫌疑。畢竟,随着近年來比亞迪市場行情走高,銷量攀升的同時,是非也随之多了起來。

本來,龐大的市場占有量,難免不了會遇到個案問題,但把這些事拿到公開場合冷嘲熱諷,業界怕還是頭一回。

在餘承東看來,既然車輛起火,别問,問就是“品質不過關”。在他看來,“華為有着嚴格的品質标準,保持着零自燃的記錄”。

有意思的是,餘承東随後自己承認,問界出現過一次車輛着火,不過他說是“是商場其他地方着火,把我們的車燒了”

很明顯,在餘承東看來,自己的車燒了,是别人的原因,而别人的車燒了,那就是品質不行。

事實上,自從采用首創的刀片電池之後,比亞迪新能源車型的安全性大為提高,在穿刺實驗中,哪怕刀片電池電池包被電鑽穿透,也不會有爆燃情況發生。

然而,在龐大的傳遞量和市場保有量面前,很難保證沒有個案發生。

而餘承東,則自以為抓住了這個“狐狸尾巴”。

3

對餘承東此番言論,已經有網友表示不滿,他們認為,問界車型目前采用增程模式,“增程車和純電車比自燃,這不搞笑麼?”

網友的質疑并非沒有道理。要知道,增程式電動車的原理,是由一個燃油發動機(增程器)和電動系統大多通過串聯的方式連接配接在一起。在電池電量不足時,由燃油發動機發電提供給電動系統。

是以,一般來說,增程式電動車的電池容量,比純電車型要小得多。是以,增程式車型的自燃機率,顯然比純電車型要小。

但是,相比能最大化享受各級政府補貼的純電車型,增程式車型,在很多地區已經被劃歸為“混動車型”,比如上海地區,已經取消了對于增程式車型的綠牌政策。

也就是說,增程式車型,充其量隻能跟混動車型相比。但是,無論從成本效益還是性能方面,問界的增程式車型與新一代混動車型,如比亞迪DM-i車型相比,并不占優勢。

換句話說,餘承東此番用自家的增程式車型“碰瓷”别家的純電車型,是一種典型的偷換概念行為,看上去說的話給自己貼金,但實際上根本經不起推敲。

“燒車”碰瓷比亞迪?問界餘承東這次恐怕引火燒身了

4

既然經不起推敲,那為什麼餘承東還要在華為的新品釋出會上,在大庭廣衆之下“說大話”呢?

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噱頭”,畢竟餘承東的發迹,與其會搞噱頭博眼球有很大關系。而第二個原因,則是華為問界,遇到了很大的銷量壓力。

盡管近年來受華為加持的問界品牌聲量不小,但市場表現卻并不能讓人滿意。資料顯示,2022年,問界品牌全年累傳遞量為7.5萬餘輛。盡管增長迅速,但是相比餘承東去年初誇下海口“年銷30萬輛”的銷量目标,有着相當大的差距。

更不用說比亞迪去年超過186萬輛的銷量數字。

眼看銷量僅有别家零頭,餘承東心裡自是不如意。而今年前兩個月問界的走勢,更是讓餘承東倍感壓力。

資料顯示,今年1月份,問界品牌傳遞車型4475輛,環比下滑55.88%。如果說今年春節在1月份,是以1月份的銷量沒有太大參考意義,那麼2月的銷量總歸要好轉了吧?

事實是,今年2月份,問界品牌傳遞量跌至3505輛,環比繼續下滑21.7%。

“燒車”碰瓷比亞迪?問界餘承東這次恐怕引火燒身了

寫在最後:

2023年開局“兩連跌”,讓餘承東承受着“不可承受之重”。

畢竟,今年初,華為車BU部門負責HI 模式的王軍被曝停職,外界普遍認為是餘承東在“宮鬥”中取得了勝利,并且随後餘承東也的确在華為造車領域大權獨攬。

在“鬥走”主要内部對手後,餘承東也拿到了内部的核心資源。不久前,“AITO問界”的品牌辨別,已經被“HUAWEI問界”所替換,很明顯,此舉是加強華為對問界品牌的背書,是“深度賦能”的展現。

然而,拿到了如此多的資源支援之後,問界品牌反而掉頭向下,并且開年連續兩個月大幅下滑,這讓餘承東再也坐不住了。

不過,靠着大嘴“噴對手”,問界就能回過魂來甚至扭轉大局?我們不妨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