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拉伯帝國時期,麥瓦利在社會中發揮了怎樣的功能?

作者:朝歌文史v

#曆史開講#

麥瓦利在實踐中發展、演變、最終消失,并發揮其社會功能。任何一種社會制度、社會現象,在社會體系中都有自己的功能,沒有功能的東西是不存在的。伊斯蘭國家的各項治國制度、規則、習俗、理念并非全部生來俱有。

阿拉伯帝國時期,麥瓦利在社會中發揮了怎樣的功能?

抑制奴隸制社會的生成

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是從野蠻社會,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再到社會主義社會。

縱觀曆史,我們發現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都在不同的曆史條件下被不同的民族跨越過。

阿拉伯帝國時期,麥瓦利在社會中發揮了怎樣的功能?

當阿拉伯半島周邊的波斯薩珊王朝、拜占庭王朝已經進入成熟的封建社會時,阿拉伯半島還處于野蠻時期,伊斯蘭教産生後,阿拉伯半島迅速從野蠻社會跨越式發展為封建社會,并未經曆奴隸社會,這其中就有麥瓦利,尤其是麥瓦利中釋奴所發揮的作用。

公元7世紀,麥加商業的興起使一部分商人先富裕起來,私有制的概念得到發展,奴隸作為富戶的私有财産出現。

蓄奴主要來源于戰争奴隸和貿易奴隸,奴隸不享有自由、獨立人格和生産資料,他們是等同于物品的主人财産。

伊斯蘭擴張期間,在武力征服的地域,大量異族人淪為戰争奴隸。在此後的數百年中,阿拉伯帝國境内一直經營着繁榮的奴隸貿易。

巴士拉是非洲奴隸登岸的港口,10世紀的撒馬爾罕是白種奴隸交易最多的地方。普通的奴隸一般價格在20-30第納爾,有人甚至一次斥資2000第納爾購買奴隸。

阿拉伯帝國時期,麥瓦利在社會中發揮了怎樣的功能?

阿拔斯哈裡發在脫離倚靠部落力量後,在中亞大量地購入奴隸士兵,穆阿台綏姆成立“奴隸與麥瓦利迪萬”,該迪萬專門負責記錄各族(尤其是突厥裔,也就是後來的馬穆魯克)奴隸的名冊,将他們按照需求配置設定至國家各地崗位。

地方政府上交哈裡發中央政府的稅務,其中也有奴隸。例如785年,吉蘭省供給哈裡發1000名奴隸。

786年,呼羅珊向巴格達進貢1000名奴隸。十三世紀伊拉克的著名畫家耶合亞·本·瓦西提在為哈利利的《瑪卡梅》繪制插圖時就作出了這樣一幅著名的奴隸市場圖。圖中等待被交易的奴隸有黑奴、女奴,還有孩童,商人們正在房間中稱量銀兩。

黑人又被稱為“贊吉”,阿拔斯時期爆發的贊吉起義,說明國家内黑人奴隸的數目不少。

盡管存在販賣奴隸的現象,但由于奴隸并不是生産活動的主力,奴隸貿易不是國家經濟的核心,伊斯蘭社會未曾淪為奴隸社會。

阿拉伯帝國時期,麥瓦利在社會中發揮了怎樣的功能?

先知穆罕默德呼籲信徒們善待奴隸、釋放奴隸,在犯某些錯誤後可通過釋放奴隸贖罪,歐麥爾禁止蓄養阿拉伯人為奴。

伊斯蘭社會未徹底廢除奴隸制。

學者們認為,未廢除奴隸制是當時社會情況所決定的:如果廢除奴隸制,社會秩序必将陷入混亂,大量奴隸無所去處,農業生産、商業貿易活動将被擱置,社會階層的劇烈變化必然緻使人們不可承受的長久動蕩。

釋奴型麥瓦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種沖突和緊張,釋放奴隸并與其保持瓦拉關系使大量的奴隸平穩過渡為麥瓦利,他們享有人權,能夠參與更高類别的社會活動,甚至獲得良好的社會地位。

被釋奴隸通過獲得麥瓦利的合法社會身份,為主人繼續提供服務,或在與主人保持友好的往來關系的同時獨立進行生産活動,他們承擔的工作保障了社會生産秩序、社會穩定。

阿拉伯帝國時期,麥瓦利在社會中發揮了怎樣的功能?

伊斯蘭鼓勵男性穆斯林釋放女奴并與之成親。雖然教義規定每個穆斯林男性最多娶四個妻子,但他可以同時擁有若幹妾室和不限數量的女奴。為主人生養兒女的女奴地位得到提高,被稱為“孩子的媽媽”。

阿拔斯時期,女奴成為了集美貌、詩歌、歌唱、舞蹈等多項才藝為一體的特殊人群,為文學、文藝作出重要貢獻。王權貴族和富人們争相蓄養有才華的女奴,據《一千零一夜》記載,哈裡發拉希德曾斥金十萬第納爾購買了一位色藝兼備的女奴。

麥瓦利和瓦拉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伊斯蘭奴隸的發展,也緩解了奴隸階層和阿拉伯人之間的沖突和沖突,使伊斯蘭奴隸制社會無法形成。

阿拉伯帝國時期,麥瓦利在社會中發揮了怎樣的功能?

促進多民族融合

麥瓦利促進了國家的多民族融合。

這種民族融合是在劃時代意義的伊斯蘭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伊斯蘭教對阿拉伯人的原有價值觀進行了延續和改造。

阿拉伯帝國時期,麥瓦利在社會中發揮了怎樣的功能?

在符合安拉要求和民族利益的前提下,部落的戰鬥精神被提升至最高的宗教道德,成為擴張的原動力之一。

曾經僅限于本部落成員間的平等主義,擴大至涵蓋所有人,氏族部落中最重要社會關系——血緣紐帶,被宗教關系取代,烏瑪公社的成員依靠共同的宗教聯結在一起,而不是共同的祖先。

在這個過程中,賈希裡葉時期的部落瓦拉習俗能被繼續沿用,并賦予它新的涵義——即新穆斯林作為伊斯蘭型麥瓦利的出現。

雖然起先麥瓦利是哈裡發國家中伊斯蘭化的“外來人”,後來,他們同為國家子民、穆斯林,和阿拉伯人互相接觸、學習、合作、經商、交友、通婚,成為彼此的親密夥伴。

麥瓦利的最終“消失”代表文化超越種族、民族,成為公民歸屬的衡量。

阿拉伯帝國時期,麥瓦利在社會中發揮了怎樣的功能?

是以,我們說伊斯蘭文化圈是以伊斯蘭教為核心,以阿拉伯語為載體,接納境内諸多民族的優良精神财富和曆史傳統,同時包容境内其他宗教的正常活動的文化共同體。

所有伊斯蘭之家的成員均有機會參與建設,稱之為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圈。此處的阿拉伯指語言,絕不是民族。

大規模的改宗促使麥瓦利和阿拉伯人互相接觸,産生文化涵化:麥瓦利講阿拉伯語,将本族的文化引入伊斯蘭文化,進行典籍翻譯,同時,阿拉伯人向他們學習音樂、藝術、文學、風俗,所有人都選擇用阿拉伯語進行文學、藝術創作。

這不是其中一個文化對另外一種文化的改造,是雙向的流動。與其說麥瓦利成為了新阿拉伯人,不如說是阿拉伯、和非阿拉伯的民族标簽消失了,人和人的區分不再是與生俱來的血統,而是通過後天培養獲得的文化定義。

華夷的界限并非絕對,夷狄可進而變華夏,華夏可退而變夷狄,隻要尊崇華夏之禮,皆為中國人。

阿拉伯帝國時期,麥瓦利在社會中發揮了怎樣的功能?

在面臨外來文化時,古老東方的兩種智慧都選擇在堅持核心——教與禮的基礎上容納歸順的他人,也因而促成了更加自信、豐富的本體。

不同的是,阿拉伯人面臨的是比他們原生的沙漠文化進階太多的農耕城市文化,所要求的謙虛、自信,和對異質文化的掌控力,顯然要更加強大。

社會秩序建立在規則之上,成為一名麥瓦利是異族人接近和加入阿拉伯人的文化圈的有效途徑,同時平衡了阿拉伯人的心理落差。

阿拉伯帝國時期,麥瓦利在社會中發揮了怎樣的功能?

為帝國的形成做好準備

“帝國”來源于古羅馬的“統治權”一詞。這裡我們說的帝國是一種不同于民族國家的政權類型或國家,不涉及後殖民語境下的帝國主義。

帝國的領土廣闊、人口多元、文化包容;同時,帝國需要廣袤的疆域、健全的集權管理體制、占主導地位的統治思想和多民族、多元文化來支撐。

7世紀以來的伊斯蘭政權常被稱為伊斯蘭帝國、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時期,麥瓦利在社會中發揮了怎樣的功能?

穆罕默德最早創立的伊斯蘭國家是一個部落聯盟和正式國家間的過渡體,又稱“烏瑪”。

第二任正統哈裡發歐麥爾實施多項創舉(年俸制、行省制、采邑制等)鞏固了伊斯蘭國家的形态。

社群生活邊界的極大擴張、内部邊界的打亂和重塑,促進了帝國形态的出現。伍麥葉王朝以疆域之廣闊、統治之集權一舉成為帝國,阿拔斯王朝後而繼之。

又因他們的統治者信仰伊斯蘭教、有阿拉伯血統、講阿拉伯語,史稱伊斯蘭帝國、阿拉伯帝國。

在不同曆史時期,麥瓦利的概念根據其所處的部落、烏瑪、國家的背景先後做出了調整,為最終帝國形态的出現做好準備。

阿拉伯帝國時期,麥瓦利在社會中發揮了怎樣的功能?

賈希利葉時期,阿拉伯半島上的人們以部落為社會基本機關,靠血緣互相維系,沒有民族和國家的概念。

在非敵即友的簡單社會秩序中,瓦拉明确劃分了部落的内外成員:麥瓦利是比盟友更親近的、可以和本部落共享水源、宗譜的,共同擔負血親複仇責任的“準”部落成員。

在伊斯蘭初期,麥瓦利是阿拉伯半島從無序治理到政教合一政權治理的見證。

穆罕默德與麥地那部落結盟,充分團結遷士、輔士,對抗麥加勢力,以宗教紐帶代替血緣、部落關系,建構了新的社會體系——烏瑪公社。

賈希利葉時期的盟友型瓦拉被符合時宜地引入,帶有了宗教、政治意義。

新入教的烏瑪成員、被釋奴隸以宗教号召和先知指導為宗旨,獲得了平等、人道的待遇。

阿拉伯帝國時期,麥瓦利在社會中發揮了怎樣的功能?

麥瓦利劃分了烏瑪和哈裡發國家的對外界限,其所享權利展現了執政者的大公理念。

伍麥葉王朝的阿拉伯統治者們以優越于其他民族的姿态,将阿拉伯宗派主義強加于帝國公民。麥瓦利在很多方面無法享受和阿拉伯人同等的地位,故非阿拉伯成為此時麥瓦利的最顯明辨別。

阿拔斯王朝時期伊斯蘭帝國境内的多民族和平相處,多元文化和平共生。在此種背景下,麥瓦利身份逐漸消失,為伊斯蘭世界體系的形成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