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協和醫院:中西合璧,出生即巅峰

作者:且走且停且随風

協和醫院在北京乃至全國都是大名鼎鼎的存在。“轉院隻轉火葬場”,“閻王要你三更走,協和留你到五更”,”要麼穿鞋,要麼進盒”這些都是對協和的江湖地位的描述。是以每次經過協和醫院,崇拜之情都會油然而生。

其實,除了醫學上的成就和地位,曆史可以追溯到160年前的協和,本身就映射着近代中國的百年興衰。如果知道當年的“老協和”是建在清朝的“豫親王府”之上,是不是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濃濃的曆史氣息?

帶着追尋協和的曆史的願望,我在校尉胡同下車,一下車便看到馬路對面的一片建築群,這便是老協和的舊址,位于現在協和醫院和協和醫學院的西側。這片建築中西合璧,多為三到五層的樓房,牆體是灰磚,屋頂是綠瓦,建築高大沉穩,頗有些清代宮廷建築的氣派。沿着院牆向南,然後向東,便到了協和舊址的正門。

協和醫院:中西合璧,出生即巅峰

在帥府園胡同的東口可以看到老協和的原貌

走過的這一片應該便是當年的豫親王府了。豫親王愛新覺羅·多铎(1614-1649)是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個兒子。他是清朝的開國戰将,也是叱咤風雲的攝政王多爾衮的親弟弟。因為功勳和地位顯赫,多铎的王府曾是清朝最大的王府之一。但是經過幾百年的變遷,豫王府現已蕩然無存,唯有卧于正門兩個石獅子據說還是王府的原物。

協和醫院:中西合璧,出生即巅峰

老協和的正門,也是原來豫親王府的正門

協和醫院:中西合璧,出生即巅峰

這個石獅子據說是豫親王府的原物

協和醫院:中西合璧,出生即巅峰

現在的協和醫科大,就在老協和的東側

協和醫院:中西合璧,出生即巅峰

現在的協和醫院,在東單北大街上

協和醫院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62年,也就是第一次鴉片戰争之後。當時,英國基督教傳教士雒魏林創辦了北京第一所西醫院——北京施醫院。1906年,英國和美國的幾家教會聯合,建立了北京協和醫學堂,“協和”二字的來源就是“聯合”的英文單詞“Union”。據說慈禧太後和大太監李蓮英是這所醫院的第一批捐贈人。由此可以推斷,西醫當時已經開始被一部分國人接受。

之後,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購買了北京協和醫學堂和豫王府,投入750萬美元建立了協和醫院。有了美國财團的支援,當時的協和出生既巅峰,配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醫學裝置和設施。協和也沒有辜負它的高起點,100多年後,它仍是中國最權威的綜合性醫院,沒有之一。

初創于西方傳教士,興建于清王朝的王府舊址,興盛于西方的投資和醫學理念,然後又紮根于中國,服務于這裡的人們。協和是标準的中西合璧的産物,在如今繁華的王府井東方廣場後面這邊土地上,它生根、發芽、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