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藝術家菲力達·巴洛去世了,紀念一下。我第一次看到她的作品是在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上,整個英國館展出的就是她一個人的

作者:靡菲斯特飒

英國藝術家菲力達·巴洛去世了,紀念一下。我第一次看到她的作品是在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上,整個英國館展出的就是她一個人的作品,給我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她是我喜歡的藝術家類型: 真誠,不做作,不虛僞,不盲從,不追随潮流,特立獨行,不會為了追求商業成功像變色龍一樣變來變去。這個短片中有一張她年青時的照片,目光上挑,嘴角微揚,青春散漫中略帶一絲桀骜不馴。她的作品确實很有能量,有爆發力。作品材料都是日常很普通的事物,有些是廢棄的建築垃圾。她的作品很樸素,有點像布爾喬亞,布爾喬亞的作品中更多提現了女性的堅強、敏感和脆弱。巴洛的作品太大,展覽之後導緻很難儲存(成本太高),于是就拆掉反複利用,很多作品都沒有留下來,她也不太在意。這也是我喜歡她的原因,相比,今天世界當紅的藝術家動不動作品成本就上百萬,上千萬,甚至上億,争相攀比,好像作品成本太低就拿不出手。這樣的藝術家從達明·赫斯特到傑夫·昆斯,從安尼施·卡普爾到村上隆,從卡特蘭到草間彌生,我一個都不喜歡,借用魯迅先生的話: 一個都不原諒。除了商業價值,他們沒有為時代貢獻什麼。他們太聰明了,太懂商業,太會作秀,太會表演,太會吸引眼球和資本,一個個以身家上億為榮,貪得無厭。

巴洛依然不算是開拓性的藝術家,請原諒我的苛刻,對藝術我隻能這麼無情,與二戰剛結束的藝術家豐塔納和克萊因相比,巴洛的作品能看到他們的影響,她自身的革命性不夠。這是時代的原因,二戰之後“大反思”的時代過去了,巴洛有着自己的執拗和倔強,但是還是欠缺了一點勇氣和思想的能量。藝術家的勇氣不是說要歇斯底裡,橫眉冷目,而是對自己的革命。二戰後不久西方進入了常态緩慢平穩的發展,這種平穩對藝術家來說不太是好事,這導緻他們會缺乏來自社會所回報的能量和敏感。

巴洛,是個很不錯的,有所堅持,有生命強度,不盲從的藝術家。

英國藝術家菲力達·巴洛去世了,紀念一下。我第一次看到她的作品是在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上,整個英國館展出的就是她一個人的
英國藝術家菲力達·巴洛去世了,紀念一下。我第一次看到她的作品是在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上,整個英國館展出的就是她一個人的
英國藝術家菲力達·巴洛去世了,紀念一下。我第一次看到她的作品是在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上,整個英國館展出的就是她一個人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