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五千餘年的曆史,這十場戰争對中華文明産生了最為深遠的影響

作者:恩佐法拉利1999

戰争,人類文明用來塑造彼此的工具。一個文明可能在戰争中被摧毀,也可能在戰争中被重塑。人類文明的曆史上,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的文明在戰火中徹底被毀滅,出現了文明的斷層,隻有中華古文明,在曆次戰争中都充滿韌性的生存了下來,而且生長的愈發茁壯。

中國五千餘年的曆史中,有十場戰争對中華文明産生了最為深遠的影響。

1、涿鹿之戰

逐鹿之戰發生的具體時間,早已無法考證。

距今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合起來,對抗蚩尤部為首的東夷各部落,并最終取得了勝利。

中國五千餘年的曆史,這十場戰争對中華文明産生了最為深遠的影響

這場戰争确立了炎黃部落對土地最為肥沃的黃河中下遊地區的統治。這片土地豐饒的平原地區,也一直滋養和孕育着中華文明的根脈。從此,遠古的中華文明以黃河中下遊平原為中心,向四周輻射,逐漸形成了悠久漫長的中華文明史。

逐鹿之戰,奠定了中華文明的根脈。

2、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是武王伐纣的一次決勝戰,周武王以少勝多,徹底擊潰了商朝的武裝力量。是周王朝的立國之戰。

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最新結論,牧野之戰發生在公元前1044年1月9日。

在中華文明史中,武王伐纣是第一次成規模的地方政權對腐朽中央政權的展開的一場戰争。

在後世,幾乎所有的地方政權對抗中央政權的戰争中,在輿論上,都會用“暴虐商湯”來形容中央政權的腐朽,以營造自己對抗中央政權的正義性。

中國五千餘年的曆史,這十場戰争對中華文明産生了最為深遠的影響

《詩經.國風.大明》記載:“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驷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這明顯是一首周朝禮樂官為了歌頌牧野之戰的正義性而創作的一首頌歌。

曆史的迷霧中,牧野之戰隻留給了後世兩個形象,一個是暴虐無常的商纣王,一個是英明仁愛的周武王。

這場戰争,也為後世确立了一種反抗暴政的正義性,時刻警醒着中華文明的每一個政權領袖。

3、垓下之戰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骓不逝。

公元前202年1月,寒風白雪中,楚霸王項羽在大帳中看着翩跹起舞的虞姬,怅然若失,不禁對酒悲歌。

此時幾次突圍失敗後,所剩的江東子弟兩萬餘人已被漢軍五路人馬三十萬人圍困垓下,漢軍為了動搖楚兵軍心,還在四周唱起了楚地的民歌。

楚漢争霸,沒有哪一方有絕對的正義性,唯有英雄豪傑争霸天下吞吐風雷的縱橫捭阖,千軍萬馬馳騁沙場血染黃沙的鐵血悲歌,權謀智士的陰陽之術,政治人物的爾虞我詐。

在這場秦末亂世的混戰中,劉邦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垓下之戰中,不肯過江,斬殺百餘人後,自刎的項羽,也為中華文明在曆史上留下了一個無比豐滿的英雄形象。

中國五千餘年的曆史,這十場戰争對中華文明産生了最為深遠的影響

項羽豪勇無雙的英雄氣概,劉邦城府深厚的馭人之術,都在這場戰争後,深刻融入到了華夏文明的血脈,無形中影響着每一個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

同時,綿延400餘年的大漢王朝,也在垓下之戰後奠定了王朝建立的基礎。此後,更有霍去病、衛青等名将馳騁漠北,班固班超等人縱橫西域。中華文明的影響力達到了第一個巅峰。

4、淝水之戰

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三國亂世的延續,是中華文明各民族大融合的開始。

司馬氏族建立的晉王朝政權充滿了荒唐無恥和堕落腐敗,可謂畜生輩出。八王之亂南遷後的司馬氏族的皇帝,基本已經喪失了皇權,晉王朝政權實際上成為了士族門閥們把持的政權。

在開明貴族的掌控下,東晉也難得擁有過一段值得稱道的時期。

而在北方,各民族互相征伐殘殺,最終一位狠人符堅在賢相王猛的輔佐下統一了北方。

公元383年,已平定北方的符堅見前秦朝内兵多将廣,資用足備,于是下決心伐晉,欲完成全國的統一。

雖然出征前,前秦朝内權貴大臣各執己見,但符堅本人心意已決。

383年11月,秦兵兵臨淝水(今安徽壽縣東南方),與東晉謝玄統轄的北府兵隔水相望。

此時,戰局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

兵力占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收到了謝玄發出的邀戰請求。

在邀戰書中,謝玄說請求秦兵稍退,讓晉兵渡過淝水後,列好陣勢,再與秦兵一戰。

這個時候,前秦統帥核心符堅與其弟弟符融顯示出了一種殘酷戰争中時常出現令人難以了解的幼稚性。

他們想着算計謝玄,在晉兵渡淝水時,半渡擊之。在他們的算盤裡,此戰必勝。

于是他們答應了謝玄的請求,且指令秦兵後撤。

中國五千餘年的曆史,這十場戰争對中華文明産生了最為深遠的影響

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謝玄早已安排了五千騎兵偷偷渡過淝水,在晉兵佯裝渡河,秦兵佯裝後撤之時,這五千騎兵忽然殺向後撤的秦兵。

秦兵忽然就亂了陣腳,不是說好的半渡擊之嗎?怎麼忽然反轉了?本來是佯裝後撤的秦兵瞬間大亂。而陣前指揮的符融一緊張也落馬,在亂軍中被莫名殺死。這下子徹底玩完,秦兵一觸即潰,根本無法組織起來統一指揮。

渡河後的晉兵在謝玄指揮下沖殺過來,秦兵大敗。

關于淝水之戰的更多細節,史料中沒有記載。但是戰後的事實是,符堅的六十萬大軍逃逸潰散,到洛陽後收攏整治後,僅剩十萬。而大戰前極力支援符堅伐晉的鮮卑貴族慕容垂所統領的本部3萬兵馬卻幾乎毫發無損。他在淝水之戰前秦軍隊潰退的過程中,大機率是起了一個煽風點火的作用。

戰後,慕容垂等貴族先後作亂,本來統一的北方,再次陷入了混亂之中。

直到200多年後,隋朝統一全國,才結束了這一段長達三百餘年的大亂世。

而在這段大亂世中,有兩次全國得到大一統的機會,一次是赤壁之戰,一次便是淝水之戰。

赤壁之戰後,北方并未陷入混亂,其中有曹操本身能力的原因,但更大的原因還是400年漢朝的統治,令北方各地區對中央政權依然有着較強的向心力。

而淝水之戰失敗後,北方很快就陷入了崩潰混亂。其中所牽扯的原因,令人深思。

5、怛(da)羅斯之戰

公元7世紀,在經曆了300餘年的大分裂後,一個嶄新面貌的中華文明出現在這片古老土地上。

充滿恢弘和包容氣象的大唐,尤其在滅東突厥之後,出現了曆史上罕見的民族關系融洽期。

在強大的中央政權的上司下,疆域内各個民族的人民都享受着盛世的和平和歡樂。

然而,在帝國遙遠的邊疆,鐵與血的較量依然如舊。

公元八世紀崛起的阿拉伯帝國開始向中亞滲透其勢力。而大唐帝國的安西都護府則是其最大的障礙。

公元751年,大唐天寶十年四月,安西四鎮總督高仙芝統領唐兵2萬,藩兵6萬,向大食境内發起進攻。在高仙芝的戰略策劃中,這是一次以攻代守的軍事行動。

雙方在怛羅斯(今哈薩克斯坦境内)遭遇,随即兩軍對峙。

五天後,高仙芝統領的藩兵葛羅祿部衆突然叛變,與大食夾擊唐軍,高仙芝大敗。

中國五千餘年的曆史,這十場戰争對中華文明産生了最為深遠的影響

此戰後,高仙芝被免去了安西四鎮節度使之職。

對于怛羅斯之戰的戰敗,史學家向來衆說紛纭。有人認為是高仙芝個人統兵能力缺陷導緻部下叛亂所緻,也有人說是西域各國對大唐的倒戈所緻。

無論如何,這場戰争失敗的事實所導緻的結果就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開始衰落,伊斯蘭教逐漸東進。

而此戰僅僅四年之後,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王朝崩塌也由此開始。

坦羅斯之戰的失敗,從某種程度上也昭示着,中華古文明在發展到一個階段性的巅峰之後,逐漸開始了内部的又一次分裂。

而這種分裂似乎從高仙芝的藩兵背叛事件上,已經可見端倪。時至今日,這樣的事情依然充滿警示作用。

6、檀州之戰

公元1004年九月,遼太後蕭燕燕和小皇帝耶律隆緒統帥20萬大軍侵宋。

消息傳來,朝野震驚。

自從986年永熙北伐宋高宗趙匡義兵敗高粱河後,宋遼兩國十幾年來依然常年交兵,但都未分勝負,徒耗人力。

雙方本來都打累了,誰都沒想到遼國會忽然傾全國之力侵宋。宋朝上下對此完全搞不清狀況,最擔心的就是難道遼國挖到了超級武器,忽然雄起了嗎?

開封朝堂上,一時間甚至有了建議遷都避禍的聲音。

好在宰相寇準穩住人心,宋真宗也雄起了一把,禦駕親征,抵達兩軍對峙的第一線,檀州城。

中國五千餘年的曆史,這十場戰争對中華文明産生了最為深遠的影響

皇帝親臨戰場,令檀州将士士氣大振。而此時,遼将蕭撻凜也在檀州城下被大型弓弩射殺,遼軍士氣低落。

此時戰場的形勢是,遼軍孤軍深入,補給線非常長。而宋軍固守堅城,同時積極調遣各地兵馬逐漸對遼軍形成合圍之勢。眼見武力難勝,遼國蕭太後便開始主持議和。雙方互通密使,多次讨論後,終于簽訂了《檀淵之盟》,從此開啟了宋遼長達百年的和平。

檀淵之盟,是華夏正統政權與外族政權第一次簽訂的帶有自降身份性質的盟約。

宋朝時的華夏政權已經喪失了漢唐時八方來朝的氣象,反而像是在五代十國的亂世之後,産生的一個畏戰怯懦的政權。而宋朝此後長時間實行的重文抑武政策,也對華夏文明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此戰所帶了積弱影響,直至兩百多年後的崖山海戰,十萬宋朝軍民蹈海殉國,方才徹底。

7、薩爾浒之戰

13世紀,蒙古帝國完成了對南宋的征服,繼而建立了大元帝國。文明程度相對落後的遊牧民族第一次在中華文明的核心區域建立了大一統的政權。

但缺乏農耕文明治理經驗的遊牧政權,不足百年便無法維持其在長城以南的統治。

随後明朝建立,并長期與北方遊牧政權對峙。

為了北方邊境的安全,明朝修築了自秦朝以來最多也最堅固的長城。

但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皇帝因一己之私,便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政務懈怠,令龐大的明帝國陷入了幾乎不可逆轉的衰落之中。

萬曆三大征之後,更是國庫空虛,兵民疲敝。

而遼東遊牧的女真人,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間。

公元1618年,萬曆四十六年正月,努爾哈赤正式起兵反明,在檄文中,他曆數明朝對于女真人的種種罪行。女真人在努爾哈赤的上司下,迅速攻破了明朝在遼東地區的多個軍事重鎮。一時遼東告急。

中國五千餘年的曆史,這十場戰争對中華文明産生了最為深遠的影響

明朝經過很長時間的準備,才在遼東地區集結好軍隊,準備讨伐努爾哈赤。

這些軍隊從全國各地征調而來,還包含有北韓及與努爾哈赤不合的葉赫部的聯軍。

遼東經略楊鎬名義上是遼東戰區的統帥,但是手下這些軍隊各有統制,部隊軍官階層多互相掣肘,難以随心遣用。是以一直遲遲按兵不動。

在遼東集結起來的軍隊,迅速的消耗着大明朝廷本就為數不多的軍饷。朝廷一再催促楊鎬盡快進軍,楊鎬無奈,隻能開始進攻。

中國五千餘年的曆史,這十場戰争對中華文明産生了最為深遠的影響

他兵分四路,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規劃。但是這四路人馬卻各自為政,現實西路杜松冒進被努爾哈赤全殲覆滅,杜松也身死疆場。繼而北路軍作戰失利潰敗,東路軍中計敗亡,南路軍聽聞西路全軍覆沒後,直接潰逃。

薩爾浒之戰,努爾哈赤以逸待勞,集中兵力各個擊破。而明朝軍隊為求速戰,分兵進軍,但卻各自為戰,互相之間毫無通訊聯系,而且又是勞師遠征,明權内部政治無能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其軍隊的士氣和作戰能力。

此戰之後,後金得立國之基。大明徹底喪失了對于遼東的控制,北韓也不再依附于明朝。

二十六年後,明朝山海關守将吳三桂在面對李自成的大軍時,引清兵入關以自保。從此,中華文明中,最後一代王朝開始了他對中華文明核心區域的統治。

而清朝康熙乾隆兩朝對于邊疆的經營,更是為如今中華一統的局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對如今大中華而言,明廷薩爾浒之戰的失敗,焉知非福。

8、甲午戰争

進入工業革命時期後,文明沖突不再局限于某個地區,而是上升到了全世界的層面。

西方崛起的列強将攫取财富的目光鎖定在了富饒的東方。

鴉片戰争爆發不久,日本也發生了黑船事件。

然而與龐大而笨拙的清政府相比,日本顯然在政治體制及國家民族構成上更具有優勢,他們迅速做出反應,進行了明治維新。

僅僅三十年的時間,日本就擺脫了貧窮積弱的局面,國力日漸強盛。

而清朝,也在盡着自己的努力。在恭親王奕訢、李鴻章等權臣的主持下,開始了洋務運動,以求自強。随之也建立了實力不俗的北洋水師。

中國五千餘年的曆史,這十場戰争對中華文明産生了最為深遠的影響

1894年,因北韓東學黨起義事件,清廷與日本爆發沖突,繼而發生了甲午海戰。

最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本軍隊登陸遼東。遼東陸戰,清廷更是不堪一擊。很快遼東半島也被日本占領。不久,清廷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僅僅賠款就高達而兩億兩白銀。

中國五千餘年的曆史,這十場戰争對中華文明産生了最為深遠的影響

甲午戰争的失敗,成為了清王朝的催命符,也成為了中國國民革命的催化劑。更是深深的烙印在中華文明身上的一道恥辱疤痕,時刻警醒着世人。

9、抗日戰争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

如今的國人如果對曆史沒有太多了解,在看到教科書上講述的盧溝橋事變時,都會對第一句話發出疑問。

“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并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

盧溝橋的日本駐軍?中國北京的盧溝橋怎麼會有日本駐軍?

中國五千餘年的曆史,這十場戰争對中華文明産生了最為深遠的影響

如今的國人,可能根本無法想象,當年中國的土地上,列強是如何肆意橫行,進出無阻。

當年的中國,可謂是任人宰割的魚肉,毫無主權可言,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活成了二等公民。

這也是為什麼,國民政府會喪失民心,紅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根本原因。

盧溝橋事變的六年前,日本已經通過918事變占領了東北全境,并随之建立了僞滿洲國。

而此時的蔣介石還在全心全意的圍剿紅軍,東北三省的實際控制人張學良也奉行着不抵抗政策。

六年後在東北經營穩固的日本,開始運兵入關,在北京周圍開展挑釁性的軍事演習。

是的,你沒看錯,日本當時可以大搖大擺的運兵進入北京周邊,而國民政府卻毫無作為。

直到槍頂到頭上了,依然毫無作為!直到日本人再次叩響了扳機,射出的子彈讓中國軍民再也忍無可忍!

盧溝橋事變,終于揭開了中國全面抗日的序幕。

八年抗戰,無數英烈的忠魂碧血浸透了古老的中華大地,為中華文明樹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英雄豐碑。

中國五千餘年的曆史,這十場戰争對中華文明産生了最為深遠的影響

我們受過傷,是以更能了解受傷之人苦痛。

也是以,中華文明在現代文明沖突中,才展現出了那些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所沒有的了解和包容能力。

抗日戰争的對于中華文明的意義,在于其昭示着中華民族永不屈服于侵略的偉大精神,也在于其賦予中華文明更加深厚的文明底蘊,這些都将是中華文明的寶貴精神财富。

10、解放戰争

解放戰争,驅逐的不僅僅是蔣介石的大資産階級獨裁統治,更是國外的帝國主義勢力。

二戰之後的國民政府期間,歐美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仍然在中國保留着各種特權,尤其是美國,在中國各地大量駐軍。因為美國在二戰期間對國民政府的大量援助,也使其獲得了大量在中國的特權。

無論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中國似乎都在變成歐美列強的殖民地。

全國解放之後,歐美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因為喪失掉了原先在中國的種種特權,無一例外的都不承認新中國的成立。

解放戰争不僅僅是一場全國的統一戰争,更是一場中華文明的獨立戰争。

解放戰争之後,雖然在外交及經濟上遭遇了歐美國家的全面封鎖,但是我們也徹底拿回了屬于我們自己的政治和經濟主權。

從此,中華大地上,再也沒有外國列強的駐軍。

這是一場真正的獨立戰争!

中華文明也在這場戰争之後,再次向着人類文明的有一個巅峰開始踏實邁進!

結語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中華文明浩浩蕩蕩的曆史歲月裡,留下了無數的财富。

戰争塑造着文明,深刻的改變着文明的程序。

回顧現代中華文明形成的偉大曆程及對我們産生過深遠影響的曆次戰争,在如今風雲激蕩的國際形勢中有着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而這些,并不是每個國家都擁有的财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