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分·燕子飛來銜春歸 蝴蝶飛舞駐花田|萬物有時·物候志

作者: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仲春雷雨振,蟄驚草木舒。”春雷乍動之時,驚醒了冬眠的動物和蟄伏的昆蟲,于是萬物在仲春的春暖花開中蘇醒,天地間都是春意盎然的景象。3月21日,春分至。作為古代“四時八節”之一,這是二十四節氣中較為重要的、具有标志性的節氣。

春分·燕子飛來銜春歸 蝴蝶飛舞駐花田|萬物有時·物候志

家燕,圖源網絡

據元吳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釋:“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又據《春秋繁露》中記載:“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可見,春分的“分”,不光是指“晝夜平分”,也有“平分春季”的意思。在這一日,晝夜平分、寒暑平衡。

古時,人們将春分分為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意思是說春分後,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下雨時天空會打雷并發出閃電。此時農家們也忙着耕田,春管、春耕、春種都即将進入繁忙階段。

“3月16日的晚上,我在成都看到了今年的第一隻燕子回巢。”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國際知名昆蟲學家趙力說。在他極其敏銳的感官中,不僅觀察到了仲春時節的似曾相識燕歸來,更聽到了青城山中的第一聲蟬鳴,低海拔地區的青蛙也已經在池塘裡開始鳴叫。在趙力的眼中,自然界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美好的春日圖景已經徐徐鋪開。

燕子歸來 銜泥築巢春又回

春分·燕子飛來銜春歸 蝴蝶飛舞駐花田|萬物有時·物候志

《柳燕圖》扇頁,清,湯鋐繪,圖檔來自故宮博物院官網

“旅食驚雙燕,銜泥入此堂。”在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篇中,人們都能輕易發現燕子的身影。據不完全統計,杜甫的詩中,寫到燕子多達53次。流寓成都時,歲月怡靜,溪畔春色尤美,杜甫所居住的草堂燕子來栖時,他也是十分的歡喜。

自古以來,民間視燕子為春天的使者,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相傳它隻會在和睦善良的人家屋檐下築巢。而在古人記載的春分三候中,此時北方天氣變暖,在南方越冬的燕子又飛回北方,銜草含泥築巢居住,開始新一年的生活。

“其實,對于氣候變化來說,我們在很多鳥類動物的遷徙中都能夠感受到。”趙力解釋道,為何民間會将燕子視作春之使者,主要是因為燕子經常在人類居住的屋檐下做窩。“大家都知道‘春燕銜泥’,春日的燕子紛紛銜着泥巴,和着枝草,在人類的屋檐下搭建小窩。我們可以和它成為鄰居,非常容易觀察到它們的一些活動變化。”此外,燕子在遷徙的時候,也是晝間遷徙,低空飛行。“它隻要一遷徙了,我們很容易見到,是以說燕子是最容易被我們觀察到的種類。”

春分·燕子飛來銜春歸 蝴蝶飛舞駐花田|萬物有時·物候志

《風柳群燕圖》軸,清光緒九年(1883年),任頤繪,圖檔來自故宮博物院官網

當然,趙力也說,燕子其實是雀形目燕科74種鳥類的統稱,而人們最常見到的種類是家燕。此外,還有金腰燕、白斑燕等品種。而在成都平原,家燕也最普遍常見。

“在3月底4月初,我們就可以看到家燕在屋檐下築巢了。它們把銜來的草莖、泥土,用唾液粘合起來,裡邊還會鋪一些柔軟的雜草、羽毛,和能夠撿到的一些松軟的東西,比如說破布。”趙力表示,因為燕子的繁殖期一般4月至7月,是以築巢是為了繁殖。在成都地區,大概4月底或5月初,就可以看到幼鳥出殼了。“幼鳥破殼後,20天左右就能夠從巢裡邊飛出來,這都是容易被看到的。”

“除了杜甫以外,很多詩人都寫過燕子。說明在古代,燕子是一直被我們觀測到的。”譬如,杜牧的一首《歸燕》,寫道:“畫堂歌舞喧喧地,社去社來人不看。長是江樓使君伴,黃昏猶待倚闌幹。”正是春日歡騰熱鬧的場景,在人們盡情歌舞之時,隻有寂寥的詩人觀察到了燕子已經飛回。

蝴蝶飛舞 大好春光莫辜負

春分節氣,天氣溫暖。自然界的萬物在明媚的春光中蘇醒,細細觀察下,不光是擡頭之時能夠瞥見低空飛行的家燕。低頭望去,在松軟的土壤之中,已經有按捺不住春意的昆蟲,從冬眠的長夢之中蘇醒,撕破了大地的沉默。

“春分時節,能夠看到一些越冬的蝴蝶也已經飛出來了。”趙力舉例道,如蛱蝶科的一些蝴蝶,成都地區就有大紅蛱蝶和小紅蛱蝶。另外還有枯葉蝶,在這個時間也已經出現了。“前段時間,我還在油菜花地裡看見一隻枯葉蝶在飛。它們出現的時間其實比春分還要早一點點,在驚蟄太陽出來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

除此之外,趙力還提到了成都地區粉蝶科的蝴蝶,人們常說的菜粉蝶,也是這幾天都已經出現了。“這些蝴蝶一般剛剛才羽化。它們以蛹的形式越冬,感受到氣溫升高,一般到了十五六攝氏度的時候,會在中午和下午氣溫特别高的時候羽化。還會在這個時候出來采花,現在我們在油菜花地裡都會看到這些蝴蝶。”

俗語曾說,“春分麥起身”。此時正是農忙的時節,春耕、春管都進入要緊的時期,同時随着氣溫快速回升,蚜蟲、紅蜘蛛等農作物上的害蟲逐漸開始活躍。因為蚜蟲,也是在春分節氣前後才開始逐漸羽化的。此時如果人們細心觀看家中綠植盆或樓下綠化帶裡的泥土,都會看到一些有翅的蚜蟲群在剛剛發出來的嫩芽上。

“萬物的生長變化,是一個息息相關的過程。”趙力說到,當蟄伏在地下的昆蟲,在一聲春雷後蘇醒,它們最先感受到氣候的變化,于是開始活動。當然随着昆蟲的活動,燕子等鳥類也就有了食物。“生态鍊就是這樣環環相扣的,植物的萌發提供了新鮮的食物,昆蟲開始生長活動,于是燕子也就歸來尋找蟲子吃了。還有蒼蠅、蚊子等生物開始活動,在天上飛的時候,燕子也就能夠抓到它們,這是環環相扣的。”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城市之中,遠離自然的都市居民們似乎很難感覺春日裡燕子的歸來和蟄蟲的蘇醒。但春日和煦又溫暖的陽光,卻能夠被人們捕捉和享受。是以在春分的民俗中,有祭祖、吃春菜、粘雀子嘴等習俗。當然,趁着春光正好,是踏青、放風筝的好時節。莫負春光,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溫暖與生機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