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0後女導演拍的這首“詩”,為什麼讓電影人紛紛力挺?

文丨邊正斯

短視訊丨77、邊正斯 

編輯丨kino

“真摯的詩,今天就要吟出來了。”

3月18日,喬思雪導演處女作《臍帶》上映當天,該片監制姚晨在社交平台上如此感慨。情感細膩、母子情深則為多數觀衆觀影感受關鍵詞。

對于導演而言,每一部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般重要。關于這部花費四年時光孕育的處女作,喬思雪心中也有千言萬語。影片全國公映之際,1905電影網專訪《臍帶》導演喬思雪,傾聽影片背後的故事。

90後女導演拍的這首“詩”,為什麼讓電影人紛紛力挺?

離别“練習簿”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喬思雪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鄂溫克旗。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成為她小時候時常光顧的“遊樂場”。

那時,母親成為她情感上最依戀的親人。

伴随着光陰的流淌,逐漸長大的喬思雪開始想要擺脫這種依賴,她也不想将生活的過多細節,裸露在母親面前。兩人之間的日常交流,也逐漸稀少起來。後來的她索性遠走他鄉,來到千裡之外的法國求學。

90後女導演拍的這首“詩”,為什麼讓電影人紛紛力挺?

《臍帶》導演喬思雪

2017年左右,就讀于法國3IS國際電影學院的喬思雪,迎來了畢業季。留下還是回去,成為她不得不面對的人生思考題。後來,迷茫的她從陌生人那裡找到了答案。

那天,喬思雪正在一條熱鬧的大街上與友人喝着咖啡。目光穿過透明的玻璃窗時,對面一位頭發淩亂,衣着單薄的中年阿姨吸引了她的全部注意力。

“她跟母親年紀差不多大,一直在路上徘徊,然後你去問她在幹嘛,她說在找自己的家。那一刻挺觸動我的,突然好想做回孩子的角色”。經過了解,喬思雪才知道眼前的阿姨是位阿茲海默症患者。與母親相仿的年齡,對她的内心産生了巨大的沖擊力。

90後女導演拍的這首“詩”,為什麼讓電影人紛紛力挺?

當天晚上回去,喬思雪就給母親打了電話。一番長聊之下,喬思雪才知道媽媽最近的真實生活狀态。那時的母親,正值更年期,情緒波動較大,甚至偶爾也冒出過不好的想法。

“過去很久很久之後,她才跟我說這個事兒,其實對我觸動确實蠻大的。因為你會覺得母女之間,無論我們是不是言語上針鋒相對,或者是長時間不聯系,你都不會覺得這個情感會發生變化。”喬思雪坦言創作初衷,“因為害怕别離,尤其害怕與母親告别”,是以寫了這個故事讓自己提前熟悉面對親人離别時的恐懼。

90後女導演拍的這首“詩”,為什麼讓電影人紛紛力挺?

以前的生活中,喬思雪對死亡的了解過于抽象。通過這次寫作和拍攝,這種抽象開始逐漸變得具體。她對待離别與死亡的态度也變得勇敢起來。

天蒼蒼野茫茫大草原上,自然也是喬思雪創作靈感的另一大來源。草原居民看待生死的态度,也給她不少創作啟發。

劇本完成以後,有兩個名字,漢語名為“漫遊在藍色草原”,蒙語譯名意為“臍帶”。監制曹郁、姚晨認為後者更能展現母與子、人與自然的連接配接,更能彰顯影片主旨,是以片名選擇了後者。

90後女導演拍的這首“詩”,為什麼讓電影人紛紛力挺?

影片中母親用臍帶滋養了兒子生命。長大後,兒子用形似臍帶的一根長繩,再次将兩人的命運捆綁在一起。

老藝術家與素人演員相輔相成

選角對于一部導演處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臍帶》中的主要角色,也是經過一番精挑細選。

巴德瑪飾演的草原母親,讓人倍感親切。1991年,由其領銜主演反映蒙古精神的電影處女作《套馬杆》,給喬思雪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考慮《臍帶》母親一角的演員人選時,她第一時間便想到了巴德瑪老師。對于能和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合作,喬思雪深受鼓舞。

由于片中與巴德瑪上演母子情深的伊德爾,此前從未有過大銀幕表演經驗。如何讓兩人之間發生化學反應,诠釋出真實可信的親密母子關系,成為擺在導演面前的一道難題。

“最難的一點是他跟巴德瑪老師,其實以前并不認識。然後,他要跟這樣一個陌生的年長的女性飾演母子關系,對他來說是很有難度的。後來,我們讓她倆每天同吃同住,包括每一天在片場休息的期間,都同坐一輛車。”喬思雪坦言巴德瑪老師身上散發着一種天生的親切感與母性光輝。片場的每一天,她都像家長一樣噓寒問暖,關心每一個人。

随着時間的流逝,伊德爾與巴德瑪之間逐漸産生了一種接近親情的羁絆。拍攝最後一場篝火告别戲時,面對母子離别時刻的來臨,伊德爾眼中淚水不斷,完全超出導演預期。

90後女導演拍的這首“詩”,為什麼讓電影人紛紛力挺?

片中給導演最大驚喜的演員,則是與伊德爾飾演情侶的娜荷芽。作為一名素人演員,娜荷芽在片中飾演的塔娜一角,可謂形神兼備。角色與真人生活之間存在諸多交集,“她們”同樣動手能力極強,會騎摩托,會開手動擋的皮卡車等。

在此之前,娜荷芽曾在北京上過大學。她見過大都市的車水馬龍,也曾在鋼鐵森林裡為了生活而奔波。後來,經過認真思考,她選擇了重新回歸草原生活。

90後女導演拍的這首“詩”,為什麼讓電影人紛紛力挺?

電影裡,絕大部分主演是素人演員。除了巴德瑪外,其他演員均來自呼倫貝爾市。在母語環境中,這些本色演出的演員對角色把握相當精準。他們對人物質感的呈現,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電影人送給大家的一首詩

新人導演的成長,自然離不開前輩們的幫扶。

“思雪導演,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幸運,第一次拍這樣的一個拍攝。你不知道曹郁也好,富康也好,李宙也好,他們有多貴!”《臍帶》北京首映禮上,陳思誠導演的實名羨慕,引來觀衆一陣哄笑。該片的主創陣容,确實亮點不少。

影片監制、攝影指導曹郁的代表作有《八佰》、《可可西裡》等,聲音指導富康代表作有《我不是藥神》等,造型指導李宙代表作有《金剛川》、《萬裡歸途》等,美術指導趙紫冉的作品有《八佰 》、《火鍋英雄》、《九層妖塔》等。影片剪輯指導張一凡的經典作品《瘋狂的賽車》、《尋槍》等,讓人印象深刻。

90後女導演拍的這首“詩”,為什麼讓電影人紛紛力挺?

據曹郁透露,影片拍攝期間正趕上母親去世,雖然悲痛永遠存在,但《臍帶》給了自己一個很美好的指引。影片另外一位監制姚晨,零片酬出演此片,但為了影片最後的整體質感,還是忍痛主動将自己的戲份删除。

“姚晨姐作為監制,其實是很宏觀地看待這個問題的。因為她是職業演員,她的表演風格其實會跟伊德爾他們會有一點點小的差異,再加上片子裡大部分是用蒙語對話,就說不合适咱就拿掉。”喬思雪坦言非常感謝姚晨的犧牲。她身上的職業精神,讓導演深受感動。

姚晨看了成片後,也誇贊《臍帶》是電影人送給大家的一首詩。她希望這部電影可以撫慰過去這些年裡,還沒有來得及好好說再見,還沒來得及告别的人們。

談到未來創作方向,喬思雪表示還會以探讨人與人情感關系為主。目前,她正在創作一個愛情故事。2022年6月份,這部作品已經完成劇本初稿,但内容仍在調整中。不久的将來,她又要忙碌起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