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年追劇受的苦啊!吳剛、黃子韬新劇,都幫我罵回去了!

不會吧不會吧!

不會還有人沒看過《春日暖陽》吧!

這些年你追劇時,對内娛影視劇的所有怨氣,這裡都能有一個大了結!

你痛恨過的所有亂象,這裡也都狠狠痛罵!

有點好笑,但又不是無根無緣生硬搞笑。

有點心酸,但也不是無可挽回一頹到底。

一,内娛怪現狀

《春日暖陽》真是一部行走的“内娛槽點大全”。

我們觀衆們痛恨的、牙癢癢的、厭煩的,身在其中被裹挾被打壓甚至被排擠的局中人,大概更是“苦亂象久矣”。

吐槽起來那叫一個苦大仇深。

目前已播的十一集内容,核心主線是“對戲有藝術追求有風骨也有能力的一群人”在種種亂象面前步步維艱時時憂心。

黃子韬飾演的松楊,一上線就“拿獎”。

水軍刷獎,引起巨大争議。

演技呢?本來就不行還一直退步。

作品呢?沒有。

流量呢?那是大大滴有。

總炒CP炒熱度,屁大點小事都有大隊人馬宣傳營銷上熱搜。

經紀人(于明加飾)為他争取國際大片裡的沒什麼台詞的角色,話很清楚:台詞少沒問題,一是他英語不行,二是就我們松松那個演技,能和影帝影後對戲麼?(那不分分鐘被吊打)我是捧他還是害他?

曾經的話劇團恩師,評價他接不住戲。

師母就更直接了,噼裡啪啦一通往事,這孩子以前在團裡連龍套都跑不好。

但架不住人家紅啊。

(我覺得這點上這劇還是客氣了,真實情況是部分流量沒演技就算了,連臉也不好看啊)

因為他紅,話劇團的團長巴巴要找他來排戲。

有他,分分鐘就能賣掉票,演技好不好根本不重要。

沒有他,這個項目眼看就要黃,這部心血之作分分鐘可能被下馬。

諷刺吧?

從“硬要找不會演戲的流量來演”,到“搶男主”到“換角”等一衆環節,《春日暖陽》一整個就是“藝術工作者心酸血淚史”。

吳剛飾演的丁可芒,戲非常好。

但長期隻演話劇,大部分觀衆壓根不認識他。

沒有名氣,在“流量為王”的語境下,無比被動。

劉蓓飾演的姜葉,拿過數次最佳女主獎。

可惜“過氣了”。

在劇組,和年輕好看、不敬業、不會演戲台詞隻念一二三四五、還帶編劇進組亂改戲的女主發生沖突。

結果呢?不敢得罪小花旦的導演編劇,直接把她這個角色給寫死了。

十一集看下來,非常符合“我們内娛完蛋了”的吐槽。

當然,《春日暖陽》倒不是什麼死亡哀歌,用吐槽調侃的方式來嬉笑怒罵,直指種種亂象,但并不絕望。

主打的就是“一群硬骨頭要和亂象死磕”。

二,吐槽背後的痛感快感雙重來源

1. 并置生産端和接收端

《春日暖陽》在展開“亂象”主線的同時,也在條分縷析溯源:為什麼憑什麼這樣?

這出《子與父》的話劇,最終排練時A版本的男一号松楊、女一号何水,兩位都不會演戲。

在全團大概是倒數水準。

表演實在太糟糕,甚至出現了“讓B組來給A組示範”的罕見局面。

多諷刺。

那些年追劇受的苦啊!吳剛、黃子韬新劇,都幫我罵回去了!

為什麼是這樣?

松楊不會演戲但有流量。

何水演技不好,但當年進團時漂亮。

更重要的是,她要挾團長、如果不從就抖落二人的私事。

原本這也沒什麼,但團長沒法證明他和何水有關系是在對方離婚之後,很是懼怕。

你看,憑借容貌、名氣、關系等種種有形無形的戲外因素,悉數摻和進來,分分鐘擠走真正能演會演的“無名之輩”。

那些年追劇受的苦啊!吳剛、黃子韬新劇,都幫我罵回去了!

這戲還能好嗎?

觀衆苦之久矣。

以往的苦,都是直接面對結果端的一團糟,直面爛片。

這次的苦,是從創作者從源頭開始看,看“他們有沒有可能阻止爛片”。

劇作講的内容,并不新鮮。

一輪一輪罵過多少回了。

但當一部劇專門特意重點講“這點破事”,講一部戲的初心和坎坷,無疑是将創作者和接收者放置在同一端口。

合并“想做好戲/想看好戲”的關于好戲的一緻訴求。

那些年追劇受的苦啊!吳剛、黃子韬新劇,都幫我罵回去了!

這幾年寫劇評時很沖突的核心症結,在于我該如何自處。

如果帶入創作者視角,深知每個環節都有諸多難題,會對種種未必如人意的成品結果懷抱“已是不易”的唏噓;

如果依舊隻是觀衆視角,會很反感一二三四五所有/借口:觀衆隻是想看一出好看的作品,實在不必體恤創作生态有多冰寒。

《春日暖陽》是一個“主觀意願橫軸縱軸切面”集合體,将觀衆帶入創作者視角中:想好好做好一部戲、難于上青天。

2. 苦之久矣的“同仇敵忾”

劇中多次出現“不會演戲”段落。

我都很愛看。

丁可芒想給松楊機會,試他戲。

他噼裡啪啦說完父親目睹母親自殺等絕望内容,對方非常木讷。

那些年追劇受的苦啊!吳剛、黃子韬新劇,都幫我罵回去了!

還振振有詞“哎呀我台詞說完了呀,劇本到這裡确實就沒有了啊”。

好一個“就沒有了”。

丁可芒拆解規定情境角“父親目睹母親自殺的絕望,無助”。

你的反應呢?

這是對戲演員的無奈,也是我們觀衆們常年看面癱的心裡話啊。

拜托啊!石頭啊!面癱啊!整容整僵了的半張臉啊!你的反應呢!

那些年追劇受的苦啊!吳剛、黃子韬新劇,都幫我罵回去了!
那些年追劇受的苦啊!吳剛、黃子韬新劇,都幫我罵回去了!

同樣,姜葉指出何水演戲中的問題,指點她不應做作“跺腳”、指出她肢體僵硬虛假等多種毛病,觀看體驗也都很爽。

這是這部《春日暖陽》戲中戲,和過往看多部影視劇時的真切體驗在相近落點上的重合。

真正意義上的“嘴替”。

此前各路競演綜藝中,不會演戲的奇葩們貢獻名場面,導師指點表演,一定程度上和此處“表演教學”有類似功效。

但綜藝熱點跑偏,黑紅也是紅、争議或許更有傳播價值等多種因素作用下,“優秀演員好好教表演”的噱頭迅速名存實亡。

《春日暖陽》中出現了“罵爛戲、教表演”子產品,讓人心頭一震。

那些年追劇受的苦啊!吳剛、黃子韬新劇,都幫我罵回去了!

為什麼我們愛看這樣的内容呢?

随口吐槽一句某某演技差,就要忍受粉絲長時段多角度滴水不漏的圍攻。

劇中上述内容,甚至根本不用怕“被對号入座”。

有這普遍症狀的人可多了去了,完全對不過來。

“戲比天大”的口号,輪不到我們觀衆來喊。

但在妍媸美醜莫變的複雜渾濁亂象中,看“對就是對、好就是好、該罵就是要罵”不僅僅是暢快解氣,更是一種不必言明的殷切期盼。

三,鮮明群像,不斷妥協流變的複雜狀況

有意思的是,《春日暖陽》也并不是“一群高雅小衆藝術家”和“庸俗市場”一刀切模式。

人物關系有大概陣營,角色屬性有大緻立場,但并非生硬一斧子斬斷。

追求和利益,本就變動不居。

立場和陣營,更是分分鐘可能有倒戈等變化。

更何況,藝術和市場之間的關系也并非“你死我活老死不相往來”的敵對模式,而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複雜的此消彼長變化。

那些年追劇受的苦啊!吳剛、黃子韬新劇,都幫我罵回去了!

就比如,劇中松楊經紀人提出非常無理的要求。

松楊拼死拼活争取到回去演話劇的機會。

一是報恩,對團裡對老師有感情。

二是為自己謀劃,他深知自己演技不行。

公司一茬一茬發展新人。

他這樣的“下坡路流量”随時可能被取代。

起初經紀人隻同意至多十天排練時間。

後來又提出非常過分的條件,“我們松楊不能按照原劇本演男二,要演男一”。

如此無理又不專業的混賬要求,看似不那麼狼心狗肺的松楊,為何抗拒之後又同意呢?

經紀人勸說他,你想獲得認可就得演男一,男二戲份少不足以為證。

這麼一句話,就戳中了松楊為自己利益謀劃打小算盤的心思。

那些年追劇受的苦啊!吳剛、黃子韬新劇,都幫我罵回去了!

于是,就開始硬要男一。

(當然後續劇情中松楊有被打動,誠實面對自己的不足,不再堅持不要臉要男一)

于是,男二改男一。

《父與子》要被改成《子與父》。

經紀人還要求在合同裡寫明松楊戲份不少于百分之八十?!

(大哥真的您演獨角戲算了)

非常諷刺。

又荒唐又好笑。

那些年追劇受的苦啊!吳剛、黃子韬新劇,都幫我罵回去了!

當然我們也知道,這戲劇化的荒唐故事背後,有的是更荒唐更極端的案例。

你看,松楊初心不錯但某些時候為自己利益不惜傷害戲和恩師。

從這個角度來看,劇中群像很有意思。

那些年追劇受的苦啊!吳剛、黃子韬新劇,都幫我罵回去了!

姜葉演技很好,但她不符合通常意義上德藝雙馨的優秀老藝術家模闆。

脾氣大、刀子嘴。

嘚啵嘚時常讓人覺得很想給她一劑“閉嘴帖”。

大大小小的毛病,反而讓這個不那麼“标準”的戲骨形象,顯得更有層次。

韓童生飾演的代團長,和女演員關系不清不楚。

為此被挾制、公私不分。

口口聲聲說和丁可芒是三十年好友、同學、鄰居,結果在得知“丁可芒即将被換成超級大碗陳姜戈”之後,滿面喜色隻顧戲的利益,不顧老朋友在心血之作中即将慘被換角。

有點油滑,有點慫,有點貪,有點功利。

很鮮活的市井角色。

缺點多,但不失可愛。

那些年追劇受的苦啊!吳剛、黃子韬新劇,都幫我罵回去了!

孫怡飾演的女主角,吳剛飾演的丁可芒,一對父女都很理想化。

父親是淡泊名利的話劇表演藝術家,為人為藝都無可挑剔。

女兒聰明又能幹,會寫劇本、還在投行工作,分分鐘就能拉來大金主。

搖身一變就成了甲方大大。

這對優點光暈過多的父女,前者因為被市場冷落被環境欺辱被行業辜負的悲情色彩,稀釋了幾分“神”才子光環。

後者的角色,則是借由工作路上的諸多磕絆來緩釋“開挂”色彩。

于明加飾演的經紀人,則是典型的利益最大化代表。

此前不同意松楊回去演話劇,吃力不讨好沒錢賺。

聽聞著名表演藝術家陳姜戈對劇本感興趣願意出演之後(還有大IP包裝以及影視劇版本等豐厚條件),讓公司停下松楊的一切廣告拍攝安排,一心一意好好拍話劇。

同樣的一部戲,對她來說便有了截然不同的價值。

此外,有意思的是這部劇嘎嘣脆的獨特語言節奏。

《春日暖陽》中雖則不再是劉家成導演常拍的老北京老胡同故事,但諸多細節中依舊有那股熟悉的勁兒。

尤其是劇中飾演上一輩話劇人的吳剛、韓童生、劉蓓三位老師的角色。

那些年追劇受的苦啊!吳剛、黃子韬新劇,都幫我罵回去了!

這仨人當衆又尤以姜葉最為典型。

嘚啵嘚,嘎嘣脆。

(雖然這個角色屬實有點呱噪)

與其說這是語言節奏上的獨特魅力,不如說這是将大道理掰開了揉碎了再小日常對話表達的貼切和生動。

那些年追劇受的苦啊!吳剛、黃子韬新劇,都幫我罵回去了!

四,幾點遺憾

《春日暖陽》的優點是借戲罵戲,聚焦内娛影視劇種種亂象,嬉笑怒罵整出一部“貴圈二十年怪現狀”;

短闆在于“解決”。

沉疴已久,要靠大環境轉變、且需要時間。

而劇作裡的故事結構,是在痛斥毛病抛出問題之後就給出解決問題,既然無法更改語境背景、那就隻能通過個人努力和巧合來推進。

這就導緻了,指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所對應的層級不比對。

那些年追劇受的苦啊!吳剛、黃子韬新劇,都幫我罵回去了!

以及,某些橋段為追求戲劇沖突,而過度強調巧合、過分拖拉節奏。

劇中,話劇處境艱難,如何掰過手握楊松的話語權強大的經紀公司呢?戲裡做法是迅速安排女主角成為楊松經紀公司的“金主”代表。

這開挂的速度,比把經紀人寫死還金手指啊。

(當然,你可以說女主成金主方這條線後來衍生出新問題,沖淡了“金手指解決所有”的臆想色彩)

再比如,姜葉沒明白“團長和何水有事”而誤會“何水和自己老公有事”這點破事,從女兒到老公,都死活不作有效解釋。

可以說他們此前死不吐口有所謂“原因”,但這都屬于“為強行制造出沖突結果(姜葉誤會),而硬凹角色行為”的刻意僵硬做法。

再比如,丁可芒或将失去他最看重、投入諸多心血的角色,劇作11集從“老婆和學員小姑娘談”“老婆和團長談”“女兒和楊松談”“女兒幾次欲言又止”“學員和女兒談”等多個角度重複堆疊表達。

雖然每一段都有不同資訊量,但整體而言有效資訊太少,情緒堆砌意圖太多太滿。

那些年追劇受的苦啊!吳剛、黃子韬新劇,都幫我罵回去了!

吳剛老師在舞台上跪下的畫面,也反複多次出現。

如若精準恰當适時放送,這是對表演的愛是對作品的初心;

出于頻次過多過濫、就是劇作煽情手法生硬了。

你看,雖然金手指、狗血橋段、手法粗糙煽情等多種弊病,但歸根結底,在罵“他們特别有病”這點上,《春日暖陽》做到了又好笑又解氣。

未必全然透徹真實,但“罵戲”“愛戲”的核都很飽滿。

與其說這是《春日暖陽》,不如說這是内娛怪現狀之“冬日鏡像”。

第一步從扯掉遮羞布開始,總會真正回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