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未滿17歲的孫穎莎第一次參加世界大賽——日本公開賽。毫無征兆地,她奪得了女單和女雙的冠軍。一代天才就此誕生。
孫穎莎出道即巅峰,迅速站上世界屋脊。然而,那時的乒壇霸主是陳夢。
就如木桶裝水,乒乓球水準高低,并不取決于你有多少多長的桶闆,而是取決于你那塊最短的桶闆,因為對手總是攻擊你的弱點。
那時的世界之巅,孫穎莎正手的桶闆比陳夢長,但反手的桶闆比陳夢短;王曼昱反手的桶闆比陳夢長,但正手的桶闆比王曼昱短;而陳夢的正手桶闆不很長,反手桶闆也不很長,但她正反手的桶闆均衡,裝的水比孫穎莎和王曼昱都要多。
2021年東京,陳夢拿到了奧運會金牌,自己宣布進入了“陳夢時代”。
其實,那時候,王曼昱已經在惡補自己的正手,并逐漸拉長了她正手的那塊桶闆。
陳夢時代很短,2022年的休斯敦世錦賽,王曼昱迅速崛起,奪走了女單冠軍。那時的乒乓球,似乎進入了“王曼昱時代”。
既然1999年出生的王曼昱能夠拉長自己正手的桶闆,2000年出生的孫穎莎為什麼不能拉長自己反手的桶闆呢?
2023年的直通賽和新加坡大滿貫賽,孫穎莎乍一出現,我們就迅速發現了她的不同,她的反手不僅失誤少、相持好,而且,練出了一手攻擊力極強的快撕。我們明白,孫穎莎的反手桶闆也拉長了。
在孫穎莎拉長反手桶闆,王曼昱拉長正手桶闆後,她們三人的桶闆長度,是孫穎莎長于王曼昱,王曼昱長于陳夢了。
于是,孫穎莎一路過關斬将,在國内直通賽上拿到了冠軍。
3月18日,孫穎莎在新加坡大滿貫賽半決賽上,4-0輕取王曼昱,殺進決賽。毫無疑問,她将在決賽中戰勝錢天一,奪得冠軍。
至此,已可以“民宣”:孫穎莎登基,乒乓球天下初定,世界乒乓球進入“孫穎莎時代”。
這場比賽,拉長了反手桶闆的孫穎莎,打得王曼昱沒有還手之力,當她第三局8-2領先時,她自己都有些恍惚,為什麼自己這麼厲害了?而球迷們也不禁要問,“孫穎莎時代”是不是也會像“陳夢時代”和“王曼昱時代”一樣短呢?愚以為,應該不會。
理由如下:
1、年輕人要拉開一塊短的桶闆還湊合,要同時把所有桶闆再次拉長,難度很大。陳夢和王曼昱想要戰勝孫穎莎,未來都是面臨要拉長所有桶闆的局面,這個很難做到。
2、王曼昱在拉長自己正手桶闆之後,立即遇到大量傷病,應該是身體已經遇上極限,還想整體再次提高,難度很大。
3、從越打越快的世界球類運動來看,似乎矮個子更有優勢。如羽毛球的山口茜,乒乓球的鄧亞萍,足球的梅西,以此分析,身高1.62米的孫穎莎具有天然的優勢。
是以,如果沒有更特别的天才出現,而且孫穎莎不出現較嚴重傷病的話,“孫穎莎時代”會延續一段較長時間。
當然,桶闆長的桶,也不一定就挑的水多,如果挑桶的人腳步不穩,裝水裝得多的桶,也會因為水淌出來變得裝水少。已開創自己時代的“小魔王”孫穎莎,要行穩方能緻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