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文正:立下驚天奇功的朱元璋之侄,昙花一現的明朝開國名将

作者:鄧海春

#曆史開講#朱元璋能以一介布衣的身份開創明朝,僅靠他一人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明朝開國功臣中僅有少數人能夠有所善終,朱文正很不幸站在了多數人的隊列中。以少勝多為朱元璋奠定帝業,出任大都督總攬軍權,叔侄猜忌導緻猛将蒙塵,朱文正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絕路的呢?

朱文正:立下驚天奇功的朱元璋之侄,昙花一現的明朝開國名将

一、氣度非凡,委以重任

“殡無棺椁,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漿”,在天災人禍的逼迫下,朱元璋的父母、兄弟先後去世,為了苟活,朱元璋不得與尚在的親人們被迫分開,各自逃生。然而等到朱元璋已經小有所成時,再得到隻有與親人們陰陽相隔的噩耗,也是因為這段經曆,讓朱元璋格外珍重僅存的親人們,侄子朱文正就是其中之一。

大嫂帶着朱文正來投奔朱元璋時,朱元璋的長子朱标還未出生,朱元璋和妻子馬氏将朱文正視為己出。事實證明,夫妻倆養孩子是有一手的,朱元璋草創期間,朱文正不僅在戰場上勇武過人,還沉穩善謀,哪怕屢建奇功也不敢貪功倨傲,而是勸叔父說:“叔父成大業,何患不富貴。爵賞不私親,何以服衆?”

朱文正:立下驚天奇功的朱元璋之侄,昙花一現的明朝開國名将

至正十六年(1356),攻下集慶路是朱元璋飛黃騰達的重要轉折點,朱元璋的身份地位直接從受人打壓的将領拔高到了樞密院同佥,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最高軍事機構副上司人,此後更是被封為吳國公。作為朱家的“嫡長孫”,也是除了朱元璋這一脈之外唯一活下來的男丁,朱文正在此時大放異彩,被朱元璋封為同佥一職,以示器重和厚望。

二、四面環敵,名動天下

但朱元璋的處境并未因為封王而有所好轉,在他的身邊不僅有元軍,還有張士誠、陳友諒這兩大勁敵。不隻有朱元璋想要開創帝業盛世,陳友諒也是野心勃勃,兩人當上鄰居後屢次有摩擦,陳友諒甚至揚言要與張士誠合作共同滅了朱元璋。

朱文正:立下驚天奇功的朱元璋之侄,昙花一現的明朝開國名将

當然了,要是朱元璋是個軟柿子的話,他就不會成為日後的明朝開國皇帝。在與劉基合謀一番後,朱元璋派部将康茂才向陳友諒詐降,自恃兵力強大的陳友諒沒有多想,結果被朱元璋設伏大敗,連丢大片領地。由于張士誠的突然進犯,使得朱元璋損失了一鼓作氣滅掉陳友諒的大好機會,這就是群敵環視的弊端。

張士誠的突然介入以及後來投靠元朝都讓朱元璋頗為頭疼,就在他跟張士誠打得有來有回時,陳友諒又卷土重來,六十萬軍卒勢如洪水猛獸,一眼望不到邊的巨艦更是令人膽寒,而與之相對的朱文正兵不過十萬,還被下了“死守”的指令,能依靠的隻有堅城和自己。

朱文正:立下驚天奇功的朱元璋之侄,昙花一現的明朝開國名将

洪都之戰,陳友諒傾盡家底,朱文正又何嘗不是以命搏命,雙方鏖戰近三個月,血流成河。自始至終,朱文正都清晰地認識到叔父朱元璋不僅還在和張士誠作戰,還得積蓄實力才能和陳友諒對上,他要做的是死死守住洪都城,甚至盡可能削弱陳友諒的實力。這一戰,朱文正打出了自己的威名,也為朱元璋建立帝業奠定了基礎。

三、叔侄猜忌,郁郁而終

洪都有着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被譽為“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瓯越”,是以受到朱元璋的重視。在朱文正鎮守洪都之前,洪都因為守将叛亂丢過一次,為了守住這個軍事重鎮,朱元璋以侄兒為大都督,并在陳友諒來犯時命朱文正死守洪都,且短時間内沒有援軍。

朱文正:立下驚天奇功的朱元璋之侄,昙花一現的明朝開國名将

“以洪都重鎮,屏翰西南,非骨肉重臣莫能守”,朱文正的任務很重,他不僅要面對七倍于己的敵人保住要地,還得做好全軍的說服,可能包括朱文正自己在内的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成了“棄子”,是以朱文正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有向張士誠寫投降信的動機。

侄兒認為叔父為了帝業抛棄了自己,叔父發現了侄兒背叛自己的證據,在不明真相的猜忌下,朱文正一改常态,為自己有功無賞感到憤怒,朱元璋則怒火中燒,遣使責罵後又親自來抓侄兒回京,并将其軟禁。由此可見,哪怕再親密、再信任的關系,一旦牽扯到了權欲,結局都很難看。

在打了一場漂亮的大勝仗後,本應繼續為大明朝的建設再創輝煌的朱文正死了,他不是馬革裹屍死在戰場,而是在被唯一的長輩親手囚禁後郁郁而終。對于朱文正的死,朱元璋的心底想必是遺憾和悔恨吧,他沒有放過侄兒,卻許諾侄兒的後代世代為王,靖江王爵共傳十四代,也算是大明朝的獨一份恩寵吧。

朱文正:立下驚天奇功的朱元璋之侄,昙花一現的明朝開國名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