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個新APP時,首先會對他進行個分類。大緻分為:UI、功能、相容、安全、使用者體驗、異常、業務場景、接口、性能等方面。接下來我們就對其進行逐個的介紹。
UI測試:
依據UI設計圖或是原型Demo,進行逐一檢查。
功能測試:
首先是保證開發出來的功能符合需求文檔中要求的。
再一個是APP通用的些測試規則,大緻可分為以下幾類:
- 關于APP安裝:
- 從未安裝過該軟體手機中能否正常安裝。
- 已安裝,再次安裝是否正常覆寫等。
- 解除安裝後,再安裝是否正常。
- 安裝後檔案路徑及檔案是否正确。
- 關于APP啟動:
- 安裝完成後,APP能否正常啟動
- 殺死程序後,APP能否再次啟動
- 啟動時APP展示的内容
- 啟動後檢查使用者初始化資訊
- 啟動是否需要依賴網絡等
- 關于APP更新:
- 新版本釋出後,能否監測自動更新
- 更新完後,是否更新到正确版本,覆寫舊版本,并能否正常啟動使用
- 能否支援跳級
- 能否支援降級
- 更新時,若發生網絡中斷,到恢複後,更新是繼續還是重新下載下傳
- 更新成功後,使用者資料及設定是否保留
- 不更新,APP能否正常使用
- 關于App解除安裝:
- 解除安裝後,安裝目錄是否清理
- 解除安裝重新安裝後,是否存在使用者資料
- 手機記憶體:
- 當手機記憶體不足時,能否支援安裝或是更新
- APP能否支援安裝到外置SD卡
- 程式中斷:
- 網絡中斷
- 來電中斷
- 鎖屏中斷:停留在程式操作界面進行鎖屏,恢複後檢查操作是否正常
- 加載中斷:頁面接口請求、界面架構加載時,通過Home鍵、傳回鍵、快速切換操作進行中斷
- 前背景切換:停留在程式操作界面,通過Home鍵,進行程式的前背景切換
- 手機通用鍵:
主要展現在手機的傳回鍵操作,是否傳回到上一頁面
- 手機系統配置:
- 程序管理:省電管理、背景程序駐留管理
- 顯示管理:字型大小、字型類型
- 語言環境
- 橫豎屏配置:是否支援橫豎屏自适應處理
- 流量:
- 首次啟用App應用流量是否符合預期,以及後續使用時,是調用本地緩存還是再次從伺服器中擷取
- APP中圖檔大小、尺寸是否有考慮對網絡流量的影響
- 系統權限:
如:聯網權限被管家、系統安全類軟體限制情況下的聯網操作。
權限敏感度,如通訊錄等為系統的絕密權限謹慎擷取
相容測試:
包含:強若網絡環境下,不同網絡營運商,手機螢幕分辨率螢幕大小,ios/android/windows作業系統手機,還可能會涉及作業系統的版本不同
安全測試:
- 請求參數是否進行過加密處理(例如:可以使用fiddler, Charles等抓包工具進行檢查)
- 當錯誤頁面時不暴露URL
- 不被手機安全軟體識别為病毒等
使用者體驗:
比如:提示資訊是否友好,按鍵等位置是否合理
異常或業務場景:
這個就根據咱們産品自身業務需求去考慮些異常的case或是發生的操作等。
接口測試:
如果需要進行接口測試話,由RD先整理出接口文檔,進行接口的測試。
性能測試:
分兩種,一個是手機的性能,另個是伺服器的性能。
手機性能監控:手機CPU,記憶體,耗電量等
伺服器性能就更關注服務端cpu,記憶體,請求的響應時間,及能支援多少并發使用者數等。
以上所羅列出來的内容,如有不全面的地方,歡迎大家來補充。
另外: 無論做什麼測試,前提都得先帶着問題,後續才能發現更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