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大熊貓香香、永明、櫻浜、桃浜近日陸續回國,健康狀況欠佳的旅美大熊貓丫丫也拟定不晚于4月7日回國,除了美國和日本,英國和芬蘭也計劃歸還大熊貓……近期,旅居國外的大熊貓引發海内外華人的高度關注。
客居他鄉的大熊貓待遇如何,是否如網傳一樣受到了虐待?多國紮堆歸還大熊貓,是因為養不起“國寶”了嗎?“外派”動辄十年起步,海外大熊貓在推動中國外交上扮演了怎樣的作用?我們盤點了現居海外的66隻大熊貓,發現這完全是誤解。
現旅居美國的大熊貓最多
說起“熊貓外交”,最遠可以回溯至新中國建立前。1941年,宋美齡為了答謝美國聯合援華會對中國抗日戰争的支援,代表政府贈送了兩隻大熊貓給美國,開創了“熊貓外交”的政治性贈送模式。
新中國成立後,政治性贈送模式繼續延續,蘇聯、北韓、美國等9個國家獲贈中國大熊貓,共計23隻大熊貓成為“友好使者”,向世界傳遞了中國人民善良熱情、走和平發展之路的意願。
但在1982年,為了響應保護瀕危動物的全球性号召,大陸宣布開始停止贈送大熊貓出國,熊貓主要以巡展或商業性租借的方式“出國旅遊”。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為更好保護大熊貓,大陸進一步宣布停止商業目的的熊貓出租,海外各國僅能在繁殖、保護、研究的前提下向中國租借大熊貓。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大陸還有66隻大熊貓旅居海外。
其中,11隻大熊貓旅居美國,除了在孟菲斯動物園生活了20年的“樂樂”,還有10隻大熊貓位于亞特蘭大動物園和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尼國家動物園。
日本租借的大熊貓數量也比較多,共有9隻,“永明”孕育的浜家族是海外最大的大熊貓家族。
“到期”熊貓需歸還
熊貓變為“科研交流大使”後,租借時長受到嚴格限制,需要與中方簽定大熊貓繁殖研究合作協定,一般租借一對健康、有繁殖能力的大熊貓,以10-15年為周期,到期後可适當續約。
如果租借時期熊貓産仔,熊貓寶寶也歸中國所有,根據國際繁育計劃的規定,出生2-4年後歸還中國。
近期日本、美國、英國等國歸還大熊貓,均屬于協定到期後正常歸還。例如“丫丫”2003年抵達美國,2013年續簽10年協定,按計劃今年回國。
去年年底,孟菲斯動物園便已宣布歸還“丫丫”,并稱将在未來幾個月内與中方合作進行轉移。發言人稱,“丫丫”如今已進入老年階段,超過野外大熊貓的預期壽命近10年,現在是葉落歸根的時候了。
受疫情影響,部分熊貓的返華日期略有延遲。“香香”出生于2017年6月,按計劃原定于2020年12月底歸還中國,但因疫情延期至今年。與之類似,旅美大熊貓“美香”“添添”和旅英大熊貓“甜甜”“陽光”也将在年内協定到期後傳回中國。
還有一部分動物園,此前因為疫情影響,難以為大熊貓的正常生活提供保障。對于這些需要援助的大熊貓,研究計劃會被中止,将熊貓提前歸還中國,絕不讓大熊貓受到一點委屈。例如受新冠疫情及夥食供應短缺影響,旅居加拿大卡爾加裡動物園的兩隻大熊貓“大毛”“二順”于2020年底提前傳回中國。今年1月底,因疫情重創旅遊業并陷入經營困境的芬蘭艾赫泰裡動物園,也計劃提前歸還兩隻大熊貓。
預計今年,至少有9隻大熊貓回到祖國的懷抱。
在海外享受貴賓級待遇
大陸大熊貓到達租借國家後,都享受着頂級的生活待遇。各大動物園紛紛建立豪華的熊貓館,生怕委屈了國寶們。
據不完全統計,海外熊貓館占地面積均超過1000平方米,活動空間廣闊。場所造價也普遍在500萬美元以上,可謂是“最貴單間”。這些熊貓館大多模仿中國西南山區大熊貓栖息地的地貌,并種植專屬竹林,為熊貓提供了舒适的生活條件。
對比各國熊貓館可發現,建設于2003年的孟菲斯動物園熊貓館,斥巨資1600萬美元,占地面積3公頃,無論是建設成本還是空間面積,都名列前茅。近期因健康狀況引發關注的旅美大熊貓“丫丫”,就居于此。中國動物園協會與孟菲斯動物園溝通表明,“丫丫”的居住場館和竹子供應沒有問題,除皮膚病導緻的毛發脫落外,身體狀況良好,不存在網傳虐待問題。
事實上,不僅不可能虐待,世界各國人民恨不得掏心掏肺地對熊貓好。
比利時的天堂動物園為熊貓開辟了4公頃的專屬竹林,竹子的品種也經過精挑細選;在泰國,清邁動物園為大熊貓建造了一座600平方米的雪景園,常年人工降雪,使園内保持零下6-7攝氏度;荷蘭歐維漢動物園投資超過700萬歐元,準備了總面積9000平方米的豪華熊貓館,其中生活區面積達3400平方米,各種功能區一應俱全。
最萌“吸金獸”
除了旅居場所“一擲千金”,大熊貓在海外的生活成本也相當高昂,是名副其實的“四腳吸金獸”。
海外動物園租到熊貓之後,要承擔飼養和營運費用。由于熊貓對食物的挑剔,動物園不得不就近種或者定期從中國空運竹子。其中,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每年飼養大熊貓的成本為50萬美元;馬來西亞動物園每月花在大熊貓身上的費用高達20萬元令吉(33萬人民币);柏林動物園每年要花費近100萬歐元購買竹子等熊貓飼料,費用占該園飼料總支出的四分之一。
生活成本之外,外方還需向中國支付價格不菲的租金和保險費用。每隻大熊貓每年租金100萬美元,每年投保費用5萬美元。如果租借期間誕下熊貓寶寶,則需要向中國一次性支付 40-60 萬美元“幼崽稅”。
根據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測算,租借一對大熊貓,每年至少要支付100萬美元的租借費、30萬美金的飼養費、60萬美金的營運管理費、60萬美金的研究訓練計劃費。加上前期場所建設費用和熊貓産仔後增加的開支,成本更是成倍數增長。
大熊貓租借成本如此高昂,為什麼各國還願意租借大熊貓呢?
這是因為大熊貓蠢萌可愛的外表,受到全世界的喜愛,圈粉無數,它們為當地動物園創造的人流量和營業收入,能夠輕松覆寫昂貴的租借和生活成本。
在大熊貓入住動物園的第一年,澳洲阿德萊德動物園訪客人數就從一年34.9萬人增長到59.5萬人;法國博瓦勒動物園每年的遊客數則從60萬躍升到160萬,每年都要賣掉十大集裝箱從中國進口的熊貓毛絨玩具。
大熊貓寶寶“林冰”出生後,清邁動物園接待的遊客數量達140萬人次,較“林冰”出生前的80萬有了大幅度攀升。當年,動物園熊貓館的門票收入就達到3500萬泰铢(119萬美元),是動物園收入的主力軍。
“陽光”和“甜甜”這對大熊貓的到來,則徹底改變了英國皇家動物協會的經濟狀況,從入不敷出年虧120萬英鎊變成盈利豐厚年賺240萬英鎊。
看來,無論是在哪個國家,大熊貓都是“招财貓”。
熊貓家族不斷壯大
在世界各國人民的關愛以及大熊貓中外科研合作計劃的推動下,全世界熊貓種群得到了更好的保護。
截至2022年底,全球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673隻,較十年前增長近一倍。作為大熊貓主要栖息地的中國,大熊貓野生種群從20世紀80年代的1114隻增長到1864隻,受保護的大熊貓栖息地面積大幅增長。
随着大熊貓國際國内合作交流平台的不斷擴大,大熊貓繁殖技術的日益成熟,大熊貓海外家族也“熊”丁興盛。越來越多的熊貓寶寶出生在海外,目前境外已成活21隻大熊貓幼崽。
熊貓寶寶出生時,總會引起全世界矚目,海内外群眾争相投票為幼崽命名。暖暖、天寶、圓夢、小奇迹‧‧‧‧‧‧一個個好聽的名字背後,不僅寄托着對熊貓寶寶的美好祝願,更代表着世界各國人民對和平發展的信心。
相信在未來,憨态可掬、友善可愛的大熊貓還将在更多國家亮相,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貢獻力量。
欄目主編:張陌、尤莼潔
來源:作者:張思睿 連俊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