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馬“狂飙”時,黑馬劇悄然回歸

犀牛娛樂原創

文|胖部   編輯|樸芳

早在2021年底複盤全年的時候,面對《禦賜小仵作》《愛很美味》《我在他鄉挺好的》等一批小衆黑馬,行業做出過細分垂類會湧現出更多“黑馬劇”的判斷。

差不多同時,全行業鋪開降本增效,随之而來的是平台側放大S級和A+級項目、“消滅僞腰部”的決定。這讓腰尾部小黑馬在2022年幾乎消失,少數所謂黑馬其實是表示超出預期,如《一閃一閃亮星星》《唐朝詭事錄》基本是大公司作品,體量并不算小。

而市場發展似乎證明了這種政策的正确,從去年初的《人世間》到《夢華錄》《幸福到萬家》再到今年初的《狂飙》《去有風的地方》,一系列“白馬劇”在全年狂飙突進。

一定程度上,這也擠壓了“黑馬劇”的産生空間,回看2021年,相關作品其實也大都是在同期頭部劇表現平平的情況下,靠出彩的口碑實作異軍突起,而持續的爆款輸出讓一些去年的高口碑内容很難擴散。

進入2023年春季,在各方面作用下,“黑馬劇”的邏輯卻在重新跑通,并表現出以好口碑拉動劇集表現的效率,比如愛奇藝的《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簡稱《大明》)、優酷的《立功:東北舊事》(簡稱《立功》)等。

白馬“狂飙”時,黑馬劇悄然回歸

這種回歸,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也有其必然性。

2023,“黑馬”是怎樣煉成的?

所謂“黑馬”其實是個唯結果論的概念,相對應的“白馬”也是如此。

去年11月騰訊視訊用“白馬劇”的概念,來闡述平台接下來的内容方向,提出大量生産S級爆款“白馬劇”,抓住主流使用者地盤。這和愛奇藝方面提出的“消滅僞腰部”其實指向的是同一個政策,即通過開發頭部項目來提升效率,降低風險。

對于平台來說,如果一部S級的劇能夠收獲S級的播出效果,那麼這就是一筆合适的買賣,就算播出效果是A+也可以接受;但如果是A級以下的劇,在沒有頭部明星和制作投入的情況下,成為好劇的可能性其實微乎其微,甚至給平台帶來的流量價值可能是負數。

白馬“狂飙”時,黑馬劇悄然回歸

相對于後者,頭部劇集的優勢,一方面在于從題材和體量來看,相較于垂類内容的“小而美”,往往能覆寫更廣泛的閱聽人群體;另一方面從商業效率上說,中小成本劇集出現精品的機率很小,也意味着“以小博大”的生意等于極高的風險和極低的效率。

在行業開始尋求盈虧平衡、降本增效的大環境下,放大頭部成為去年的大趨勢,行業内更多的故事變成A+劇播出S級效果、S劇播出了S+效果等等。

而2023年春季,在沒有絕對頭部劇集在播的環境下,若幹口碑作品再度上演低開高走的“黑馬”路。解構這個過程,還是先從劇本身說。

其實《大明》不應該屬于中小成本黑馬的範疇,但這是一部實驗性很強以緻大大拉高了風險的作品,無論14集曆史短劇的形式或者取材稅賦的故事,都存在市場接受度問題。主創團隊對此的認知很清楚,馬伯庸表示過“(任何投資人)都會覺得不合适,市場不會好”。

白馬“狂飙”時,黑馬劇悄然回歸

相比之下,無頭部明星、題材小衆、幾乎無宣發上線的《立功》要打開市場,難度還要更大。

其實優酷已經是最适合該劇的平台,就像很多評論說的,範偉演的男主角商全亮,幾乎就是中老年範德彪本彪,而彪學緣起的《馬大帥》及同類别作品《劉老根》《鄉村愛情》,已經在優酷有了深厚的使用者土壤。但要讓該劇在站外傳播破圈,則是另一回事。

白馬“狂飙”時,黑馬劇悄然回歸

好在,憑借不錯的品質,兩部劇開始在站内外有一定程度的傳播。從口碑來看,目前兩部劇的豆瓣評分都達到7.7分;《立功》的評分更是一度破8,或許是很多觀衆本來想大結局看謎底、結果發現要在續作揭曉,才降低了評分。

兩部劇的播放曲線,都表現出了口碑傳播的影響。從燈塔、雲合等榜單的市占率資料看,《大明》在開播三天後達到了14%+的市占率,随後基本穩定在9%-10%直至收官;而裸播的《立功》首日市占率僅為0.64%,後續市占率持續穩定在1%,收官後仍未下滑。

白馬“狂飙”時,黑馬劇悄然回歸

播出效果或許還達不到驚喜,但一來,已經表現出市場能夠看到、自發傳播一些腰尾部作品的機制,而這是黑馬劇誕生的基本要素;其次,兩部劇随着口碑發酵也表現出更多傳播潛力,從目前傳播度較高的片段看,不難發現兩部劇真正帶動使用者情緒的點。

比如《大明》後期諸多官員掏心掏肺地點破當年的官場和社會,“我拿什麼去還啊?我隻有這點良心和這張臉了”、“在戶房那麼點俸祿,你怎麼給他好的前程啊”、“每過一道坎兒,就無異于投胎”;而《立功》則是以喜劇+懸疑的魅力,有了“東北人必看”的自來水效果。

白馬“狂飙”時,黑馬劇悄然回歸

也需要看到,《大明》《立功》都是平台發力精品短劇的嘗試之作,是以都更注重内容的藝術價值,制作層面精品化程度極高。雖然仍然有各自的短闆,比如《大明》叙事結構過于文學化,前期缺乏張力;《立功》的喜劇色彩則削弱了懸疑;但整體氣質确實更容易帶動口碑發酵。

但至少當下,真正好的内容在市場上是有人關注并傳播的,這種良性生态或将推動“黑馬劇”有可能在今年獲得擡頭趨勢。2022年至今的行業“白馬劇”狂飙之後,2023年這樣的環境或許會成為行業的新一波利好。

平台需要“白馬劇”

行業需要“黑馬劇”

結合上文應該看到,平台之是以尋求更多“白馬劇”,在于這類内容的确定性更高,也更具有可預見性,這部分内容目前基本上劃入平台自制,也是将内容确定性轉化為平台确定性的政策。

而“黑馬劇”誕生的高風險,平台表示不再承擔。

從腰尾部劇的大分類來說,之是以被如此果斷切割,在于這類劇的背後是以往行業低頭産出、不看市場的To B模式下,頻繁出現産量過剩、低質同質化嚴重,造成了嚴重低效,這種缺乏通盤規劃的後果如果要讓平台承擔,平台當然是不願意的。

加上近些年來的一些變化,讓所謂“黑馬劇”的産生越來越難。

一是伴随着市場逐漸成熟,成為“黑馬”的門檻也越來越高。2015年“丐版”服化道的《太子妃升職記》還可以一黑到底;但到了近兩年,這些所謂“黑馬”其實在劇情、表演、服化道上都可圈可點,如古裝劇《禦賜小仵作》就被贊“審美線上”。

白馬“狂飙”時,黑馬劇悄然回歸

二是随着平台在制作端的參與程度越來越高,好故事通常都會獲得更好的資源加持,行業裡“沒錢制作”卻靠着好劇本逆風翻盤的故事越來越少了,還會有《點燃我,溫暖你》靠内容出色讓平台内部評級從S級上調為S+的案例。

好在,過往兩年的一些變化,或許會讓今年成為“黑馬”跑起來的一個機會。

首先是整個市場的向好,2022年國産劇爆款疊代的熱度和傳播度,都達到了近幾年的一個巅峰。如此市場溫度不但能惠及平台和頭部劇集,形成了消費習慣的觀衆也會開始為更加細分、個性的“小而美”買單。

其次則是平台政策的利好。就目前來看,老牌劇集公司所謂“六大”和近些年跻身行業頭部、與平台有強綁定關系的如留白影視、稻草熊、恒星引力等公司,主要承擔的将是平台自制和定制業務;而非頭部劇的發展将整體以分賬劇的模式,交給行業腰尾部公司和從業者。

白馬“狂飙”時,黑馬劇悄然回歸

在這種分層式的結構下,湧現“黑馬劇”的機制,就成為分賬劇模式能夠順利跑通的基本邏輯,也是腰尾部力量的上升通道。在這個層面上,行業需要“黑馬劇”。

也如前文所說,如今打造“黑馬劇”的門檻是越來越高的。

以去年幾部分賬較高的劇集來說,分賬過億的《一閃一閃亮星星》和入賬7600萬的《我叫趙甲第》,前者是電影公司自由酷鲸出品,後者有大神網文IP打底,其實走的還是“高投入、高回報”的路子,玩法也不是大部分分賬劇能夠比對的。

但從積極角度看,在平台進一步放大主導地位的前提下,分賬劇市場在未來不太可能走向劣币驅逐良币的老路上去,真正有熱愛、有能力的内容創作者,仍然有機會在這種機制下獲得成長。

未來的劇集市場常态,應該是“白馬”與“黑馬”并行的狀态,比如相對暑期、賀歲等熱門檔期,春秋季這樣的淡季可以為“黑馬”留出一些機會,也能在行業内實作一種良性發展生态。今年春季是否有可能跑出具有破圈意義的黑馬,還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