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周鴻祎:ChatGPT像個油膩中年人

對話周鴻祎:ChatGPT像個油膩中年人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钛媒體注:本文來源于微信公衆号中國企業家雜志(ID:iceo-com-cn),作者 | 趙東山,編輯 | 李薇,钛媒體經授權釋出。

在ChatGPT之前,全世界的科技圈似乎多年未見如此興奮的場景了。

比爾·蓋茨公開強調:“像ChatGPT這樣的人工智能,與個人電腦、網際網路同等重要。”而埃隆·馬斯克在使用ChatGPT後的感受是“好到吓人”,他甚至斷言,“我們離強大到危險的AI不遠了。”

在國内,一波ChatGPT創業浪潮洶湧襲來。一直保持程式員身份的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對此次技術浪潮同樣十分關心,在360集團總部辦公區的洗手間牆壁上,甚至都張貼了包含ChatGPT及生成式AI的資訊簡報。

周鴻祎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技術嗅覺。他認為ChatGPT即将帶來新一輪的資訊工業革命,與此同時,他反思過去國内對人工智能的研發太過于實用主義了,以至于錯過了像ChatGPT一樣通用人工智能的機會。

近日,《中國企業家》與周鴻祎就ChatGPT這個話題進行了一次長談,精彩觀點如下。

1.曆史上,人類模仿鳥來飛行,失敗了很多次,在身上加翅膀撲騰的都沒有成功,但是,當人們領悟到鳥飛起來的空氣動力學,後來設計出翅膀以後,人類就發明了飛機。

2.ChatGPT會因為胡說八道而犯錯,這恰恰是一種真正智能的表現,這讓人覺得它有非常大的潛力。

3.很多人拿ChatGPT當一個玩具,也指出它有很多缺點,這些缺點瑕不掩瑜。

4.ChatGPT不是把已有的資料搜尋給你,而是模拟你的筆法,寫一個你從來沒有寫過的文章,這個能力實際上已經非常貼近人類。

5.人類到現在對意識怎麼産生、智能怎麼産生也沒有搞清楚,ChatGPT可能給我們打開了另外一種方式——通過模拟,通過大模型的算力來模拟人腦對知識的記憶、了解和推理。

以下為《中國企業家》對周鴻祎采訪實錄:

ChatGPT太驚豔

《中國企業家》:你是從什麼時間開始關注ChatGPT的?

周鴻祎:說起來大家可能覺得我在吹牛,但很早我就開始關注了。因為我們本身就做搜尋引擎的,網際網路推薦需要的基礎知識就是NLP(自然語言處理),在ChatGPT出來前,Google很早推了一個模型Bert,出來時很驚豔,當時我就讓搜尋團隊和人工智能團隊一定要關注這個技術,我自己對一些東西有些嗅覺。

後來GPT出來後據說路線和Bert不太一樣,Bert找到很多實用的地方,可能太實用主義了,拿它來解決廣告點選率、網頁分類、推薦内容情緒判斷,GPT出來後感覺這也是一個大家夥,但是沒有看到好的應用場景,是以,到GPT-1、GPT-2我都進行了跟蹤,這次ChatGPT出來突然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但是沒有想到這麼驚豔。

《中國企業家》:你是2020年左右第一代時就關注了?

周鴻祎:對,但那個關注還是抱着一種實用主義的觀點。這次中美的網際網路巨頭都大跌眼鏡。我自己總結,國内網際網路公司花錢多少不一樣,聚集人工智能的人才團隊大小不一樣,但是思路一樣——人工智能應該找場景,要解決自己業務中遇到的問題。

是以,為什麼中國的人工智能都用來解決人臉識别、圖像濾鏡做得更漂亮,如果一個人工智能技術和自己的業務不能結合,可能就會認為沒太大意義,是以,沒有人想到用GPT NLP的模型解決通用知識了解和推理的問題,更沒有人想到大算力大資料,最後做出一個大模型,能夠産生一種連OpenAI自己都想不到的智能化的結果。

《中國企業家》:感覺這一輪科技圈都有一種久違的興奮。為什麼會集體看好一件事?

周鴻祎:再牛的技術一定要有個貼切的場景。ChatGPT這次火起來,很重要的一點是找到了一種非常簡單的交流方式,就像當年Google把複雜的搜尋引擎藏在一個簡潔的搜尋框一樣,ChatGPT今天把複雜的人工智能變成了雲服務。

任何一個偉大的創新,背後一定有個偉大的技術在支撐,但是老百姓絕不會因為有偉大的技術、偉大的理念去支援你,他們都是需要你幫我解決一個特别庸俗、特别實用的問題。

ChatGPT很完美地在這三年做到了:第一,有強大的技術;第二,對産業界同行來說,讓人感覺到它是一場工業革命的起點;第三,這種友善簡單的互動方式,降低了使用者的使用門檻;第四,它解決問題,盡管有很多人把它當玩具調戲。

這是為什麼它破圈了,事實上它是人類曆史上最快達到月活使用者超過1億的産品,這肯定不是靠任何的宣傳炒作,也不是靠任何的概念煽動起來的。

學習能力像大學畢業生

《中國企業家》:可不可以了解為第一代搜尋引擎還是資料型,第二代是知識型,再往前進化一步可能會到智慧型?

周鴻祎:我不太願意這麼分工,ChatGPT不是第三代智慧搜尋引擎,如果把它當成搜尋引擎用就了解錯了它的定位。我覺得它真正的能力有三點:

首先, ChatGPT是一個通用人工智能,它不是為了解決某一專有領域的問題,而是為了解決對人類知識進行存儲和知識化。

過去人工智能在搜尋上做知識圖譜,想了各種方法卻找不到一種合理的範式,去把人類所有的知識能夠全部吸收下來。但作為基礎,ChatGPT完成了這件偉大的工作。它完成的工作很簡單,建立了一個大語言模型,通過大力出奇迹的方法,而且不需要人工标注,我們叫做無監督學習。

ChatGPT用大模型、大資料訓練出這個能力,有點像一個大學畢業生,它有了大學的很多常識、通識教育之後,再來學外語程式設計的速度就快很多。

第二,ChatGPT模型上增加了一種能力的訓練機制,人可以訓練它很多能力。舉個例子,如果今天我要教你兩位數乘法,需要的知識首先是九九乘法口訣表,但是,兩位數乘兩位數如何進位、借位,這個叫做能力,ChatGPT提供了這樣一種能力機制。

ChatGPT從某種角度來說,它的能力就像一個7歲或8歲的小孩,假以時日隻要有更多的人來教它,它的學習速度非常快,而且它的悟性會越來越高。

《中國企業家》:我記得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一個知識管理概念,認為知識管理包含了對知識的提純轉化,第一步當然是存儲了,但之前認為知識管理隻能通過組織力量、人的力量來完成。

周鴻祎:你說的知識管理和人工智能的知識完全不一樣,你說的知識管理像企業關心的一些概念,有點像維基百科裡面的知識,但僅僅維基百科裡蘊含的知識不足以實作人對這個世界的了解。

ChatGPT用的模型叫做Transfomer模型,這個模型模拟了人類對知識的存儲、處理、了解,還有推理,我個人覺得,它基本實作了人工智能的一種,不僅是通用人工智能,而且是成為強人工智能的基礎。

所謂強人工智能首先要能夠了解這個世界,把ChatGPT看成一個黑盒子,會發現它能了解很多概念,做出很多推理。人們就喜歡強調,它和大腦不一樣,它是一堆晶片,大腦都是神經元,這就是需要另外一個悖論。

如果我們把它看成矽基智能,人類叫做碳基智能,我們老用碳基智能的想法,就覺得隻要有智慧生物的地方一定是碳基嗎?一定要呼吸氧氣嗎?也不一定,在三體星球上生活的人就不一定是碳基生物。

曆史上,人類模仿鳥來飛行,失敗了很多次,但是,當人們領悟到鳥飛起來的空氣動力學,後來設計出翅膀以後,人類就發明了飛機。今天飛機比任何鳥飛得更高更快,但長的并不像鳥,基本原理也不像鳥,但不能說因為它不像鳥一樣翅膀撲扇,就不能定義叫飛。

今天ChatGPT用機器程式軟體和晶片結合的方式,實作了人對世界的了解,而且能做出适度的推理,為什麼我們就認為它不能産生智力呢?

《中國企業家》:你剛才做了一個特别好的比喻,人類向鳥學飛行。是以,現在我們倒過來看,其實ChatGPT模拟了人腦?

周鴻祎:它沒有用實體上來模拟,是用算法來模拟。很多人拿ChatGPT當一個玩具,也指出它有很多缺點,這些缺點瑕不掩瑜。

第一,說它搜資料搜不準。這很正常,未來它就像人會犯錯一樣,真正的人工智能一定會犯錯,因為給了它很多知識,在推理過程中産生突變。搜尋不會犯錯,是因為搜尋不具備智能。

第二,有人說它胡說八道,這是比較可怕的地方。搜尋保證不會胡說八道。原來我們做的“人工智障”對話有兩種思路:一種用搜尋的思路,用關鍵字比對一些相關的答案,會給你感覺驢唇不對馬嘴的回答一句應付過去;一種原來我們也做過,為你特意程式設計式,對問題做一些敏感詞的處理,這樣看起來很智能,其實也是僞智能,因為是程式員寫好了代碼。但ChatGPT就能煞有介事地編出一段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文字,這恰恰是一種它真正智能的表現,這讓人覺得它有非常大的潛力。

《中國企業家》:可以了解為,能胡思亂想恰恰是它最強大的能力,和之前AI相比來說是它進化的地方。

周鴻祎:我再舉個例子,它其實和人腦的學習過程非常像,為什麼ChatGPT的知識訓練很重要,語料很重要。我們經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就算不會作詩也會胡謅兩句了。

一個人一生最多讀一萬本,ChatGPT是你的500倍,未來ChatGPT如果把5000萬本書都讀了之後,它寫東西的能力,即使它是模仿和借鑒,其實人類寫東西哪個又不是模仿和借鑒呢?

智力超過了一般小朋友

《中國企業家》:你第一次和它交流的時候,有沒有這種驚豔的過程,或者你第一次交流問它什麼問題?

周鴻祎:剛開始把它當搜尋用,就是問了一些知識型問題。後來我就開始問它很多推理的問題。再後來我有個朋友問了一個特别驚豔的問題,說他領養了一隻狗叫三萬,請問為什麼給這個狗起名字叫做三萬?

ChatGPT就回答說,人們給寵物起名字有很多原因,有的是為了紀念一個親人,有的是用一個熟悉的物體,但是你這隻狗叫三萬不太了解為什麼,能不能給更多的資訊。我這個朋友接着說,這隻狗曾經遭遇過一次車禍,送到醫院做了一次手術,做完手術之後就把它收養下來了。ChatGPT說,我猜手術費比較昂貴,可能是三萬塊,那你起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狗的這場手術。

這裡面這個智能和推理能力,超過了一般小朋友的聯想能力。當我告訴它手術的時候,它能知道手術是有費用的,三萬塊錢有可能是這個手術的價格,這是它最牛的地方,很多知識已經被編碼在裡面了。

《中國企業家》:它能夠了解。

周鴻祎:Facebook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最近拼命攻擊ChatGPT,說這個玩意就是一個産品化的成功,沒啥了不起的。我和他們的觀點不一樣。我覺得ChatGPT有了非常強大的了解能力。

人腦的神經元工作原理非常簡單,它中間有一個灰階,對一些信号能夠起到反應。人腦裡有100萬億甚至1000萬億個神經元,建立了100萬億個複雜的連結,是以人腦産生了智慧。人腦最偉大的地方是,用非常簡單的單元經過無數多層的建構,産生各種複雜的關系。

反過來ChatGPT是不是無意中也一樣用自動填空機這樣最簡單的編碼方式,經過強大的算力、資料,比較完美地把人類的知識重新做了一種coding(編碼)?

人類到現在對意識怎麼産生、智能怎麼産生也沒有搞清楚,ChatGPT可能給我們打開了另外一種方式——通過模拟,通過大模型的算力來模拟人腦對知識的記憶、了解和推理。

一個技術奇點

《中國企業家》:你不隻是從技術的角度看這件事,是從一個進化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就是它應該是全世界目前最強的一個學習體?如果按照這個邏輯的話。

周鴻祎:那天我開玩笑,ChatGPT像一個油膩中年人,因為它學的知識有很多書、文章的作者就是油膩的中年人,另外訓練它的油膩中年人也很多,是以,它表現出情商很高,說話盡量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

但是,從它的能力側來講, ChatGPT像一個剛國小畢業的小孩,它的訓練過程分成三層,第一層就是給它足夠的書,先不求甚解,生吞活剝,囫囵吞棗,先讀進去。這個有點像大腦的神經元連接配接的能力。

第二,他們稱為人類監督的微調。它是人類提示工程師,編各種答案,這個可能就會有誤解,世界上的問題沒有億萬也有萬億,它是能舉一反三的。

第三,實際上是一個價值觀的校正,它有能力做推理回答很多問題了,但就像小孩會犯錯一樣,你問它一些問題之後它會出很多答案,人會挑一個答案,它就會知道人類的偏好。

《中國企業家》:是以它是一個奇點嗎?

周鴻祎:我覺得是奇點,你看過一個電影叫做《Lucy》嗎?Lucy就說人的大腦的使用率由于受到功率,我認為是受到能量的限制隻有10%,如果能夠挖掘到20%、30%就很牛了,人類可能突破不了這個局限,但是GPT有可能。

這就需要巨大的算力。OpenAI現在也拿了微軟100億美元,算力不存在問題,微軟也有Azure雲,ChatGPT很聰明,和微軟合作做了很多工程化的工作。

《中國企業家》:這麼聽下來,像知乎這樣的公司應該是最恐懼的?

周鴻祎:那倒不一樣,因為知乎裡有很多高品質的問答素材,我認為知識是非常好的語料。語料很重要,過去很多人做機器人,訓練語料用錯了,訓練出來的聊天機器人何止人工智障,還是人工杠精,跟你談的主題毫無邏輯。

ChatGPT反而刻意回避了這樣的資料,就像一個人不一定善于聊天表達,但他飽讀詩書,他一張嘴很有邏輯,我們願意跟這樣有知識的人聊天。是以語料非常重要。這是第二個進化。

第三個進化,ChatGPT的GPT能力沒有打開。它用同樣一個模型,或者叫編碼了人類的文本知識,這是基礎。你再想象一下,它同樣處理音頻、視訊和圖檔呢,這個能力對它來說已經不是問題了。這是我講的第三種可能。

第四種可能,它今天還沒有手跟腳,沒有行動力,有人說做個實體機器人,這個想法就太狹隘了。ChatGPT今天需要的手跟腳是什麼?API(應用程式接口)。

《中國企業家》:有API接口就行了?

周鴻祎:Web service(Web服務),比如你今天能夠在美團訂餐,通過滴滴叫車,在淘寶、京東上購物,都是網站提供了這樣的按鈕可以下單。今天ChatGPT輸出的是一段語言代碼,明天它輸出的可以是一段指令,這段指令可以是格式化電腦,這段指令可以是把一個檔案送到哪裡去,也可以是下單,當它有了這種能力之後,ChatGPT無所不能了。

OpenAI今天沒有讓它自動去扒全網網頁,不是OpenAI不能,是不願意。為什麼?

《中國企業家》:沒有讓它主動搜尋。

周鴻祎:最近微軟把它跟主動搜尋結合起來,弄出很多問題,原因有兩個,有個原因是因為所有的網頁需要清洗資料和定期來進行訓練。一旦它學了摩爾定律,當訓練的成本急劇降低,算力每18個月又提高可能好幾倍,它能索引全世界網頁之後,它可以自己閱讀,我覺得這件事就有可能會失控。

為什麼很多機器人一放出來就被人教壞了呢?因為網頁裡充滿了大量正确、不正确的東西,也充滿了很多新的東西。這樣訓練出來的人工智能,就不知道學出來什麼樣的價值觀了。

《中國企業家》:所有科幻電影當中的預言都實作了。

周鴻祎:對,在我的想法中,可能大部分都是錯的,我也希望我的想法是錯的,可能我本身并不是人工智能專家,但因為不是專家,使得我們沒有用顯微鏡看它,沒有用放大鏡去看它,而是說用一個整體的外部視角去看它。我提的。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中國企業家》:大家都在争先恐後地要搭上ChatGPT這個車,我記得您也說過類似這樣的話,上不了這趟車,你會錯過很多東西,而且有可能會被淘汰,你怎麼看這種熱潮?

周鴻祎:我剛才給你論調ChatGPT,因為它實作了通用智能,它實作了對人類知識基本的了解和編碼。第二,它也實作了有能力随時更新和學習各種推理和計算的技能,也颠覆掉了很多傳統的垂直人工智能領域。它巨大的進步,使得它有可能成為各個行業的水跟電的支撐。

我還是那一句話,你把它看成雲服務,把它看成API,它對消費者是聊天機器人的界面,那隻是一個連接配接端,聊天機器人之是以強大,不是聊天機器人強大,是聊天機器人背後的雲端,智能大腦非常牛。

你可以想象一下,今天如果把智能大腦通過API的方式,相當于把雲服務的方式連到目前各個業務系統裡,今天所有的産業,所有的行業是不是都可以被它賦能之後,都被它提升一下?

我覺得它的發明,如埃隆·馬斯克說不亞于iPhone,比爾·蓋茨說不亞于重新發明網際網路,我覺得這些溢美之詞都不為過,我更願意說它可能會帶來一場新的工業革命,有點像蒸汽機和電力的發明。

很多人忽視了一個概念,大家都把ChatGPT當作一個to C的應用,其實它做to C,僅僅是牛刀小試。它真正野心在哪裡呢?

微軟今天是一家做to B的公司,微軟有Bing,有Edge,但市場佔有率都很小,微軟在Bing和Edge裡加這種東西,我認為叫柔道戰略,以小博大,去對付谷歌。

谷歌占據了全球92%的搜尋市場,微軟隻有5%。這有點像當年面臨免費殺毒的窘境一樣,谷歌要不要引刀自宮?最後可能即使自宮也未必成功,因為Chrome的市場佔有率也比Edge大很多。今天微軟真正的價值在于雲服務。換句話說,微軟可能将來要在自己to B領域真正地把這些能力用上。

據說ChatGPT已經找了100家左右的垂直類的創業小公司跟他們來合作,他們在ChatGPT的雲服務的基礎之上,來孵化100個垂直應用。我認為這才是ChatGPT可怕的。

《中國企業家》:培養它的生态。

周鴻祎:實際上我認為是叫SaaS的生态。我早就鼓吹SaaS應用是對企業數字化最好。ChatGPT本身就是SaaS服務,部署容易,有浏覽器就能用,門檻極低,會聊天就能用。當然價格也很便宜了。

ChatGPT一個月收費,一個賬号也就幾十美金,将來一年可能199美元或者幾百美元。是以它要扶植的一定是垂直應用。如果沒有App Store,蘋果不可能成為一個平台,蘋果就是一個觸摸屏的諾基亞。是以這是一種非常去中心化,市場化的思想,就是群體智慧。

ChatGPT它做的是通用人工智能,在通用的人工智能上搭建垂類,我覺得是非常聰明,也是非常省力的方法。

數字化浪潮來的時候,我說所有的行業值得重做一遍。這句話叫正确的廢話,肯定是要重做,很多傳統企業問我怎麼重做?我還回答不出來。但現在很多企業如果用ChatGPT重塑一遍就比較容易,你買個SaaS服務就好了,把SaaS服務跟你現在已有的業務流程對接起來。

作為中國的高科技公司,我的觀點是技術一定要有團隊去跟蹤。

《中國企業家》:在底層的,它還是大廠的遊戲,因為你的技術能力,算力,模型的訓練,隻有大廠做得了,在生态上創業公司才行。

周鴻祎:我不這麼看,它為啥能變成一個革命,五個鍊條都做得很好。

第一,ChatGPT能做出來,除了OpenAI的努力,實際上所有的成果都不是OpenAI,裡邊用到的各種算法,各種模型,都是美國幾十年下來,包括谷歌很多公司、大學、實驗室,公布了開源的算法、論文,這種集大成者,是以ChatGPT是很恰當地把這些成果用到了一起,這是對我們第一個啟發,我管它叫Open Source(資源開放)。我認為是新時代的集中力量辦大事,大家一定要互相交流成果,而不是封閉起來,畫地為牢。

第二,OpenAI和微軟的合作模式,OpenAI更像是有理想的研究機構,它選擇了一條最難的任務就是做強人工智能,用通用大模型解決通用問題。如果沒有這種格局和長期主義,即使是微軟、谷歌、Meta這些公司也不行,公司大到一定時候,最大的障礙是實用主義,我承認我們有人工智能研究院,也培養了很多專家,但我們也是實用主義觀念。

第三,确實需要産業化公司的介入。大廠的介入,不光是算力,它要解決幾個問題:

1.ChatGPT的成功一部分是技術,一部分是産品體驗,還有一部分是工程化,這裡邊看起來很簡單,把多少億的資料送進去進行訓練。我認為這次ChatGPT成功,微軟出了很多算力、工程師,幫它解決工程化的問題。

2.公司比較擅長的是使用者産品體驗,很多做研究的科學家可能技術完成了,但這東西有人沒有人用,因為使用者體驗很重要。蘋果手機再有App Store,如果它的體驗界面做得不好,這個産品也是不能成功的。是以我覺得微軟在這方面的貢獻應該做了很多。

3.最後這件事還要找到商業模式,因為運算的成本很高,訓練、推理、運轉的成本高,如果找不到商業模式,這事難以為繼,但你讓科學家們去想掙錢的事,可能會錯位。這應該是商業公司來做。

4.生态。光有大廠是不夠的。大家現在都意識到了這東西像一個作業系統或者像雲服務、App Store一樣,無論你打什麼比喻它上面一定要有垂直的應用。我是覺得國内要做,無論誰做這大模型,都要早點開始考慮不能把它做成封閉的,而是把它變成開放的市場的概念。

5.面對使用者。強大的使用者流量的回報,上億的使用者,個人和企業都能用極低的門檻,使用ChatGPT,這裡面使用者使用意圖的猜測,使用問題滿意度的回報,都會給ChatGPT帶來不斷的改進,推動智能飛輪越轉越快。

中國不能缺席

《中國企業家》:剛才您說的ChatGPT在美國是開放的勝利,而不是大家關起門來自己搞。

周鴻祎:我力圖總結它成功的經驗,我覺得從技術、語料、戰略上,我們都能做。我們中國人的工程化能力很強,模仿能力也很強,後來居上也不是不可能,現在最關鍵的難題是大方向和目标,别人已經給你驗證出來了,剩下就是時間問題。

我覺得可能需要在機制上有真正的創新,要不然很有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我粗略總結幾個詞:第一肯定是開放,第二是合作,第三是Open Source。

《中國企業家》:咱們之前已經談過一部分,資料的污染有可能會存在自我修正嗎,怎麼樣讓它避免和人類為敵呢?

周鴻祎:第一,ChatGPT現在還是事件驅動型的模式,你問它的時候,它才會被激活。第二個缺陷是它沒有記憶能力,它跟你聊完天,你把聊天視窗關掉了,它這個東西并沒有訓練和補充到模型裡去,它隻是短暫記憶。這些在工程上都是可以解決的,(人工智能)産生意識之後會怎麼樣,會不會産生對人類的(影響),這個就沒法回答了。

《中國企業家》:人工智能會不會毀滅人類?這是特别可怕的事,你想起來最後不管我的後代多麼優秀,但是他都會被ChatGPT秒殺。

周鴻祎:這個問題也有人問過我,我也回答不出來。目前ChatGPT的能力還是知識面廣,推理能力一般,現在的創新力和想象力不足,或者沒有創新力和想象力。

《中國企業家》:在ChatGPT之前,這都是科幻小說當中的場景,但是到了三五年之後,好像覺得不是那麼不可能變成現實的事。

周鴻祎:對,對于GPT,我的建議還是要多用,在用的過程中,仔細體會,測試它人工智能的能力。

首先,中國要做自己的ChatGPT,中國的算力不太缺,要集中起來;第二,算法,别人已經指出道路了,算法很多也是開源的,這裡重要的是兩個東西,一個是語料知識,一個是能力的訓練,能力的訓練是ChatGPT中唯一沒有公開的,這塊可能也是一個重點。

語料上,我提幾個觀點。

第一,我個人覺得工業革命級的創新,最好國家有包容創新的支援政策,這事一定要做,中國至少沒有缺席。我剛才講開源+衆包可能是很重要的合作,包括生态,可能有很重要的政策。但是有很多人顧慮它種種風險,我認為如果不做,可能才是對我們國家發展最大的不安全。

第二,客觀地講,要把ChatGPT訓練好,要用全人類的知識。整個全世界中文網頁大概是其他語言網頁的1/10吧,書籍的數目也不足。大家訓練一定要有開放的思路。國外的,雖然是不同語言,也是人類共有的知識積累,這裡邊要用ChatGPT學習,要用全球的知識來做訓練。

國外雖然APP也取代了Web,但國外很多APP基本保留了Web版,用浏覽器還是能在網頁之間跳來跳去,能夠自由使用。國内資訊都被APP私有化了,如果這些巨頭互相把握着,誰的資料都不全,最後訓練出來的大腦肯定能力是比不上的。

在這方面,我覺得國家應該像當年工信部要求大家不能互相阻攔對方網址一樣,要求我們APP都應該有Web版本。這樣的話,大家手裡才都有資料。我是覺得在這方面,國家可能要有相應配套的産業政策,來鼓勵行業裡良性競争,開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