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影小生上位記

作者|魏妮卡

編輯|李春晖

原以為王一博會通過春節檔的《無名》一戰成名,成為電影圈哄搶的新小生。如今看來,與預期落差不小。

雖然在後春節檔有了後勁,加之片方努力吆喝,《無名》總算勉強賣回本,但作品給演員帶來的加成顯然很少。尤其是原本受文青圈層歡迎的程耳導演,這部作品在豆瓣口碑也不盡人意,僅有6.7分。

豆瓣評分當然也存在不夠客觀公正的問題。特别是在經過粉粉黑黑的資料大戰之後,逼得官方不再直接顯示短評,而是在短評處提示“目前觀衆意見分歧較大,随機展示部分短評,請謹慎參考”。

王一博晉升一線電影小生的路并不順暢。據業内人士透露,現在導演哄搶的頭号電影小生,依然是易烊千玺,去年新晉金雞獎影帝朱一龍則緊随其後。雖然倆人年齡差了輩,也不是一個類型,但朱一龍還是疑似接下了一些原定易烊千玺的項目。

自然,一個演員的時間有限,排滿檔期的易烊千玺分身乏術,不可能拍上所有的好項目。但朱一龍怎麼就成了易烊千玺在電影圈的“平替”?莫非他們已經是如今電影小生圈裡,非此即彼的最佳選擇?而導演們似乎已經忘了昔日的電影小生劉昊然、井柏然、黃軒、彭昱暢、歐豪、黃景瑜、董子健……

一直以來被認為格局相對固化的電影小生,已悄然重排座次。誰在上遊、中遊,誰又在無奈退去或努力向前?

易烊千玺們如何穩居上遊?

硬糖君曾讨論過,電影圈越來越像是“塔尖上的遊戲”,很多頭部項目就是頭部演員的排列組合。仿佛一個項目,隻要搭建了頭部演員的陣容,就赢在了起跑線上。而頭部演員中,除了吳京、沈騰這種功成名就的電影一哥,年紀稍輕一些的電影小生也是被哄搶的對象。

易烊千玺、朱一龍是怎麼獲得這個圈子充分認可的?一是因為他們有了自己的商業、演技代表作,并且獲得電影節的褒獎。易烊千玺有《少年的你》,提名兩屆金雞獎最佳男主并拿下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朱一龍有《人生大事》,并拿下了金雞獎影帝。

二是連續與知名導演、作者導演合作,頗有“集郵”大導之勢,這是電影小生崛起的一個标志。易烊千玺合作完張藝謀之後,有婁烨導演《三個字》、甯浩導演《大漢雙雄》、韓寒導演《三重門》以及魏書鈞的《白鶴亮翅》,傳聞還有一些大導演在接洽他,絕對是頭号搶手的電影紅人。

而朱一龍,不僅有即将上映的陳思誠監制的懸疑力作《消失的他》、陳凱歌導演的主旋律大制作《偉大的勝利》,還合作了易烊千玺合作過的戛納電影節“常客”魏書鈞導演的《河邊的錯誤》,崛起已勢不可擋。

曾經被稱呼過“電影小生”的人很多,但實際上,電影作品和演員本人形成強關聯、稱得上其代表作的卻很少。比如說,昔日炙手可熱的電影小生劉昊然,他在爆款電影《唐人街探案》系列裡“少年秦風”一角吸粉無數,讓人很容易将其歸為劉昊然的商業代表作。

但其實這系列電影裡,一番王寶強的扛票房能力不可忽視。而劉昊然的真正一番電影——《四海》《一點就到家》票房都表現不佳。

井柏然也是如此。他雖然有《捉妖記》系列爆款作品,但白百何這個小妞電影代言人在該片中的作用不可忽視。而他擔任一番的電影《後來的我們》裡,又有周冬雨的功勞。此後井柏然雖然也主演了婁烨電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但卻依然沒能借此斬獲足可奠定江湖地位的演技獎項。

是以,在過去這些年裡,劉昊然、井柏然看似一線電影小生、合作了很多大導演,實則有些徒有其名。而新崛起的易烊千玺、朱一龍的聰明之處在于:不急于去大項目裡作配角,而是尋找适合自己的小項目。

對于易烊千玺來說,如果是《長津湖》先出來,也不會有人将其算作他的代表作,畢竟一番吳京是強大的存在。隻有《少年的你》《人生大事》這類“小而美”影片,才能驗證“電影小生”頭銜是否屬實。在這類電影中,他們才是有極強存在感的一番,且個人表演有很大發揮空間。

歸本溯源,這些年輕演員的演技,也沒有誰好到可以與同輩拉開很大差距。隻要角色合适、導演會調教演員、劇本品質高,電影小生之路也就事半功倍了。總而言之,走小成本黑馬路線,才更容易出代表作。

王一博們的中遊沉浮

王一博的大銀幕首戰并不順利,除了作品本身帶來的巨大争議外,還有程耳這類作者型導演,其作品本身也不是突出演技派演員的,而是服務于導演個人風格的。

程耳的作品風格被認為是“王家衛+諾蘭”,其實這類碎片、跳脫的剪輯手法,留給演員連貫表演的空間本就不大。當然,其有利的一面是:這樣也可以讓後期剪輯幫忙掩蓋演員表演的不足。

一位業内人士曾透露,很多愛豆演員轉型都想合作王家衛導演。他們似乎認定:通過這類導演的影片轉型,并不需要“扮醜”來呈現演技,既可以“扮帥”顯得頗具格調,又可以通過後期剪輯彌補演技的缺失。

但事實上,在王家衛電影裡靈光乍現的演員,都是本身就在其他電影裡積澱了很深的演技功底,才能在碎片化的那一瞬給出王家衛鏡頭裡的準确表演,絕非一蹴而就。

當然,既然王一博受到程耳認可,兩人還能繼續合作。倘若兩人形成固定搭配,王一博能逐漸有所進步,甚至成為程耳作品裡不可或缺的元素,也不是沒有晉升的可能。

通過程耳、王家衛這類導演的視覺化作品轉型,如果叫“扮帥”路線,與之相對的,就是“扮醜”的小人物文藝片路線。董子健、尹昉、彭昱暢都算是走過這條路。

尹昉在出演了系列文藝片後,終于憑借《溫柔殼》拿到平遙電影節的最佳男演員;彭昱暢最初就通過演金馬獎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受到關注;董子健憑借《德蘭》提名了金馬獎最佳男主,但楊幂出演同一個導演劉傑的作品《寶貝兒》卻依然顆粒無收。

是以這條“扮醜”路線,歸根結底還是考驗演員本身潛力,不是單靠“扮醜”就能解決問題。

除了文藝青年和底層小人物,此前台灣電影小生走過的硬漢路線,也啟發了很多内地小生。比如經常出現在博納主旋律影片的“專業戶們”:歐豪、黃景瑜、韓東君等,都算走的這條路線。但這種轉型,與演員本身的關聯性也不大,即使作品口碑票房再好,也很難加成演員本身。

彭于晏的發展路徑,就充分展示了這一類型的玩法和上限。即便此前接連主演大導演作品,彭于晏也算不得名副其實的扛票房電影小生,隻是徒增群衆對他“資源好”的納悶甚至反感。唯獨在他接連合作了三部林超賢作品後,似乎成為了一種商業類型片中必不可少的組合元素,形成了一種有商業加成的“賣相”。

但這種“賣相”的形成,演員并不起絕對作用。換句話說,隻是“硬漢”形象在起作用,演員的可替代性太強了。黃景瑜們的出現,分掉了彭于晏在香港類型片導演手上的不少資源。而說到底,他們本身都不具有不可替代性。

昔日小生與新晉小生,誰還有機會?

《無名》在春節檔預售早期的強勢領跑,讓人們注意到了王一博的大銀幕轉型。電視劇當紅小生嘗試轉型電影小生,似乎是内娛流量男演員的事業必經之路,也是其團隊和粉絲對美好星路的全部想象。

楊洋在《急先鋒》搭檔完成龍之後,仍在嘗試電影路。雖然這部電影票房口碑均表現不佳,但他後面作品也還在延續該模式——二番出演、搭檔電影前輩大咖,頗有點靠前輩帶一帶的意思。《撲克》搭劉德華,《援軍明日到達》搭于和偉,以及《我不是熊貓》繼續搭成龍。

但依硬糖君愚見,這種流量二番搭電影大咖的路線,即使作品成功,票房與口碑也很難歸功于流量小生,并非轉型的理想之路。

比如王俊凱搭張譯出演的《萬裡歸途》,不僅成為去年國慶檔票房冠軍,也拿下了不錯的口碑。這本可算作王俊凱演戲的一個翻身仗了吧?但從大衆的讨論度來看,他的光芒被前輩張譯完全掩蓋了,最終并沒有因為這部電影晉升為炙手可熱的電影小生。

電影小生的圈子,來來去去,有人想進來,也有人想出來。曾經“集郵”了很多大導演的電影小生黃軒、井柏然,如今都相繼轉戰電視劇領域了。

胡歌、李現在正當紅時,願意付出事業停滞的代價去勇闖電影圈,結果卻仿佛在整個影視圈“消失”了一樣。胡歌在刁亦男的《南方車站的聚會》之後,始終沒有下一部電影作品面世。苦等着拍王家衛的《繁花》三年難産,被迫又轉回電視劇領域尋求曝光。

李現在電影《赤狐書生》《古董局中局》啞火之後,還有一堆上映無期的作者導演作品。比如忻钰坤的《中國刑警》、梅峰的《戀曲1980》,以及婁烨的《三個字》。長時間沒有作品曝光的他,最近也是靠回歸電視劇的《去有風的地方》,找回了一點存在感。

混電影圈有風險,但現役電視劇一線小生,仍難以按捺沖動,仿佛從劇集到電影是一條從科長到處長的标準更新路。檀健次接拍和張婧儀的電影《被我弄丢兩次的王斤斤》,肖戰在《風再起時》上映期間與導演翁子光互動密切,似乎有合作可能。硬糖君的業内朋友透露,某頂流愛豆,也接觸過王家衛導演。除此之外,胡先煦、陳飛宇、吳磊也是有很多電影待映作品的電影小生預備役。

但不管怎麼轉型,歸根結底,是要找到一個好本子、适合的角色。據業内人士透露,張譯、周冬雨這種有口碑的電影咖,都是招一些有影視記者、影評人、策劃背景的人來專門篩選合适的劇本。很多時候,盲目迷信大導演、作者導演,不如選個合适自己的小黑馬。

硬糖君坐等電影圈小生格局繼續生變。雖然功成名就的電影“熟臉”具有号召力,但時間久了,觀衆還是需要新鮮感。畢竟看看人家隔壁劇集圈,可是随便上一部古偶就要“颠覆”一回的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