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皮膚出現這7個變化,可能“血糖”已經超标了

遇到皮膚瘙癢、起疹子、長泡等情況,很多人會想當然地認為“不要緊,過段時間就好了。”

一個真相是:皮膚是全身健康的一面鏡子,出現瘙癢、皮疹等信号,可能是身體在提醒你——血糖失控了。

皮膚出現這7個變化,可能“血糖”已經超标了

受訪專家

浙江省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  陶小華  主治醫師  丁楊

同濟大學醫學院肥胖研究所教授  鄒大進

血糖高,皮膚會出各種狀況

健康人可通過神經内分泌系統,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1毫摩爾/升以下。一旦血糖超标,皮膚組織的糖原含量随之增高,會刺激皮膚出現種種問題。

1

瘙癢

血糖升高刺激皮膚末梢神經,就會導緻皮膚發癢。此外,血糖高也會損害自主神經,使皮膚因出汗減少而異常幹燥。

皮膚出現這7個變化,可能“血糖”已經超标了

2

皮膚褶皺處變黑

皮膚皺褶處出現天鵝絨般的色素沉着,最常見部位是頸部、腋窩、腹股溝處。

這種變化往往是糖尿病前期的征兆,且可能是糖尿病的第一個預警信号。

皮膚出現這7個變化,可能“血糖”已經超标了

3

皮贅

在高血糖和胰島素刺激下,角質細胞過度增生,會形成皮贅。

皮贅常出現在頸部、腋窩、眼睑等部位,皮贅上長出細細的“蒂”,上面挂着個“肉球”,大部分無不适,若覺得影響美觀可雷射去除。

4

小腿前長斑

表現為小腿前側出現邊界清晰的褐色斑塊,剛開始時多是無痛、小且平、邊界清楚的暗紅疹。

皮膚出現這7個變化,可能“血糖”已經超标了

5

出現水泡

血糖失控,手腳、雙腿等部位可能會出現燙傷樣的水泡。水泡外壁薄,含有漿液,周圍無紅暈,2~6周内可自愈,消退後在皮上留有色素沉着。

6

感染

高血糖可抑制白細胞的黏附、吞噬,進而降低機體抵抗力。同時,高血糖也有利于細菌繁殖。

皮膚可出現紅腫或皮疹,有時還有小水疱、幹燥鱗屑,或是産生看着像幹酪一樣的白色分泌物。

7

環狀丘疹

好發于足背、手及關節處,表現為平滑丘疹和斑塊,通常無不适感。

皮膚出現這7個變化,可能“血糖”已經超标了

遇到上述情況,不要單純地認為隻是皮膚問題,最好查查血糖,很可能血糖已超标但不自知;如果已經患上糖尿病,可以找醫生讨論治療方案控制病情。

血糖高了,有機會逆轉

大陸糖尿病患者有1.41億人。相當于我們身邊,每10個成年人裡,就有1名糖尿病人。

糖尿病有100多種并發症,放任不管時,器官、組織如同泡在高濃度的糖水裡。

有人拿到體檢報告時,可能會慶幸:血糖雖然超出正常值,但沒有診斷為糖尿病,說明我很健康。此時,這部分人已經處在糖尿病前期(糖前期),距糖尿病僅一步之遙。全球糖尿病地圖顯示,大陸有近2億糖尿病前期患者。

血糖高了,是有機會逆轉的。最佳逆轉時機是「糖前期」或「剛診斷糖尿病時」。

在糖前期進行生活幹預,一半人可以繞開糖尿病;另一半人群即使患上糖尿病,也可以減少30%左右的心血管事件。

剛确診糖尿病時,高血糖毒性作用的時間不長,及時去除毒性後,現有的胰島細胞功能完全可能恢複正常。

病程5年之内且符合超重、C肽水準高、無抗體3個條件的糖友,也有極大的逆轉機會,逆轉率達70%左右。

良好生活方式是降糖良藥

整體來說,飲食幹預和運動幹預是重要的逆轉手段,同時也是重要的預防手段。

皮膚出現這7個變化,可能“血糖”已經超标了

1

早餐不晚于8:30

醫學研究顯示,在8點半前吃早餐,血糖水準和胰島素抵抗均較低。早餐要有肉、蛋、奶、豆、堅果、蔬菜、水果中的2種以上,不宜隻吃主食。

2

将碳水減少至30%~50%

血糖超标的人,主食量可減少到食物總量的30%~50%,其中粗糧占主食的一半。減下來的主食用蔬菜、肉蛋奶、堅果代替。

3

調整吃飯順序

“纖維類→蛋白/脂肪類→碳水類”的進餐順序,對餐後血糖更友好。

4

細嚼慢咽

吃得越慢,越容易有飽腹感,升糖越慢。一頓飯最好不少于20分鐘。

5

多粗少精

食物越精細、越軟爛,升糖越快;而那些不夠軟爛、需要細細咀嚼的食物,更有利于穩定血糖。

6

烹饪方式簡單點

烹饪方式越簡單,升糖越慢,比如即食燕麥GI為83,傳統需要自己煮的燕麥片GI隻有59。

7

早點吃晚餐

美國《營養素》雜志刊登的研究顯示,早點吃晚餐,推薦18:00左右,可以改善24小時血糖水準。

8

調整飲食結構

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的膳食結構包括地中海飲食、DASH飲食、半素和純素飲食等。

9

将運動變成習慣

運動不僅能降血糖,還可以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反應,推薦有氧和抗阻運動聯合進行。

10

藥物治療

對于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減低者,阿卡波糖能延緩胃排空、減少葡萄糖對于胰島素的過度刺激,同時增加飽腹感,緩解餐後的饑餓感。▲

本期編輯:鄭榮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