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姨式人生,隻學不婚不育就淺了

小姨式人生,隻學不婚不育就淺了

春節期間,1200萬名網友怒贊了一個名為“我家那個不婚主義的小姨過年回來發紅包了”的視訊。

視訊裡這位惹人羨慕的小姨:26歲,未婚未育,妝容精緻地回老家發大紅包,渾身上下都散發着有錢有閑的松弛感。

有人說:“别看她現在幸福,她以後更幸福。”

記憶裡的小姨,是第一個帶我們感受女性魅力的人、第一個接受我們不乖的人,同時也是第一個帶我們“離家出走”的人。如今,網友把小姨的輕盈感,簡單地歸功為不婚不育。而年輕女孩兒們更是把這四個字當成活出小姨同款人生的信條。

但這真的對嗎?成為經濟獨立、自由灑脫的“小姨”,過一個不被他人定義的人生,就一定要不婚不育嗎?這樣的了解未免隻看到了“小姨”未婚的狀态,而忽視了“小姨”在成為潇灑小姨前的努力與付出。

小姨式人生,隻學不婚不育就淺了

潇灑的背後是努力。/《小婦人》

“19歲那年,小姨陪我去文了身上第一個文身。我本以為身為長輩的她不會接受,可她卻說隻要是你下定決心想要做的,就放手去做吧。作為一位已婚20年且膝下有子的母親,她的開明,讓我震撼。”一位網友在社交媒體分享道。

雖然“小姨”遲遲拖到今年才火,但人們對潇灑小姨的人物形象卻早已達成了共識。

在伴随無數人青春的《愛情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中,就有這樣一位充滿熱情又勇于追夢的小姨——唐悠悠。作為呂子喬媽媽的第十三個妹妹,年紀比子喬還小的唐悠悠在劇裡擔任着小姨的角色。

小姨式人生,隻學不婚不育就淺了

一直在十八線徘徊,卻從未失去希望。/《愛情較高價的電梯大廈》

和很多心懷壯志的“小姨”一樣,唐悠悠的理想是做一名演員。她的日常是樂此不疲地扮演着每個屬于自己的十八線小角色。可惜由于思維過于發散,每次演戲都慘遭編劇的提前“處決”。

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姨”,她從未被世俗設定的架構吞沒。即便知道自己的角色永遠活不過第二集,也要堅持把自己對人物的了解展現到位。你也可以說她是過于自執己見,畢竟上一次看到在演藝界混得如此平平無奇的還是《老友記》裡的Joey。

小姨式人生,隻學不婚不育就淺了

同樣在演藝界掙紮的Joey。/《老友記》

和視訊裡派紅包的小姨不同,像唐悠悠這樣的小姨,并沒有讓人垂涎的成就。但她的天真爛漫,和對夢想執着的那股勁兒,簡直不能更“小姨”了。

而同樣具有極強自我追求的“小姨”類人物還有張愛玲的小姑——張茂淵。

小姨式人生,隻學不婚不育就淺了

張愛玲深受姑姑的影響。/百度

作為一位非影視設定的真實人物,張茂淵的身上有着“小姨”标配的自我獨立意識。

在她的眼裡,唯獨擁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在社會上擁有一席之地。在她所處的年代,受五四運動的影響,不少女性開始對自我的定義産生巨大的轉變。

張茂淵意識到自己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應該要和男人擁有同等的社會權利,其中包含了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理想與婚姻。是以早在1925年,24歲的她并沒有在相夫教子的年齡選擇草草結婚,反而決定先出國留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作為當年的進階知識分子,張茂淵有過一份在無線電台上報告新聞和誦讀社論的工作,她曾戲谑道:“我每天說半個鐘頭沒意思的話,可以拿到幾萬元的薪水,我一天到晚說有意思的話,卻拿不到一個錢。”

享盡進階知識分子的紅利,這位掙很多的酷小姑對金錢并不癡迷。也正是這份對錢财的淡泊,讓她即使在萬貫家産全都化為泡沫時,也僅是一笑了之。

小姨式人生,隻學不婚不育就淺了

在當代華語娛樂圈,也有這樣一位符合大家想象的“小姨”,那就是小S。

蔡康永曾這樣形容她:“她絕不會過那樣的人生——擔心上一代走失,擔心下一代不乖,她的潇灑和活法,的确不同。”

這些小姨、小姑的獨立,對夢想的執着,以及對生活的從容不迫确實值得我們敬畏。

但最近網絡上掀起的對“小姨”的信仰卻開始逐漸跑偏。

比起推崇女性擁有更強的個人追求,更多人開始把關注點放到了抨擊婚姻和育兒的價值上。無數東施效颦的不婚主義小姨,鋪天蓋地的婚姻謀害前途論、生育破壞美貌論把婚育和“小姨”式幸福人生二進制對立起來。

難道活成“小姨”隻能孤獨終老嗎?這樣的簡單對立,矮化了“小姨”的獨立,也沒有尊重“小姨”的努力與付出,反而框住了“小姨”對情感的追求。情感追求與個人獨立處在不同的人生次元,好的情感不需要犧牲一方去換另一方。

小姨式人生,隻學不婚不育就淺了

網絡各種模仿不婚不育小姨的文章。/小紅書截圖

身處追求松弛感和推崇獨立自主的年代,我們比出生于舊社會的小姨擁有更多的選擇和發展機會。要想活得比小姨還潇灑,我們更要明白自己對她的癡迷從何而來。

“小姨”之是以迷人,是因為她飽讀詩書,是以面對畸形的道德綁架時能不落入思想圈套;是因為她擁有足夠的社會閱曆,是以面對那些想将自己套牢的關系時能夠一目了然;是因為她能自給自足,是以敢于在社會輿論中過着無法被任何人拿捏的生活。

小姨式人生,隻學不婚不育就淺了

《傲慢與偏見》裡的Elizabeth最後也嫁給了愛情。/《傲慢與偏見》

網上打着“不婚不育”旗号的文章,正是抓住了女性打破傳統思想的叛逆心。畢竟讀書和掙錢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而不婚不育隻需要保持現有狀态就好。

不婚不育,其實就和今天早上下定決心再也不吃肉包子一樣,隻是一部分“小姨”的人生選擇而已。現實中也有很多“小姨”最後也進入了婚姻,活得依舊潇灑。

這個在衆親中脫穎而出的女性角色,先是努力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然後才打破了傳統女性“應該遵守”的人生道路。如果本末倒置,隻是跟着營銷号打出不婚不育的旗幟,生活、經濟都不獨立,恐怕你仍然無法過上“小姨”式人生。

 撰稿 

編輯 

瑞亞

西西

 校對 

賴曉妮

 排版 

Yuki

小姨式人生,隻學不婚不育就淺了
小姨式人生,隻學不婚不育就淺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