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影不要“特供”春節檔|黑白文娛春節檔複盤觀察

電影不要“特供”春節檔|黑白文娛春節檔複盤觀察

今年春節檔影片的後勁如何?以貓眼相關資料來粗略統計,《流浪地球2》《滿江紅》等六部影片在春節檔結束後至2月11日的15天中,共産生約44.27億票房,與2022年春節檔影片的同期表現相比,直接多了約10億;與2019年、2021年春節檔影片同期相比,也分别增加了約4.6億和2.8億。在中國電影家協會“2023年春節檔電影現象研讨會”上,電影人們均認為發展到現今,“春節檔”這個概念的産業、文化内涵和市場價值,值得重新去定位和探索。

作者:藍二‍‍‍‍‍‍‍‍‍‍‍‍‍‍‍‍‍‍‍‍‍

編輯:王子之‍‍‍‍‍‍‍‍‍‍‍‍‍‍‍

版式:王威

電影不要“特供”春節檔|黑白文娛春節檔複盤觀察

畫面來源:《中國電影報道》

‍‍‍‍‍‍

春節檔結束整半個月,2月11日,新上不久的《黑豹2》啞火,依然是由《流浪地球2》等六部春節影片集體貢獻了2億的單日票房;而從12日至13日,雙強《滿江紅》和《流浪地球2》又陸續進入中國影史票房總榜的前七和前十。今年春節檔電影的含金量還是相當過硬的。

随着這期間火熱的讨論,一個結論愈加清晰:今年的多數影片并非專門為春節檔而做,正是這種特殊的多樣性才使得它有了超強的爆發,也有了很強的後勁——而不少觀衆的總結雖稍顯“武斷”,卻也能顯出一些市場情緒:“不适合放在傳統春節檔的片才是好片”。

正如著名電影人陶經在中國電影家協會“2023年春節檔電影現象研讨會”上所提出的,今年春節檔給了電影人們一個啟示,就是“反向的力量”,春節檔不是就得放喜劇,“春節檔是不少人一年唯一一次進影院的機會,我們應該讓他們看到電影還可能是什麼樣的,可以激發對于多元化電影的興趣”,“不光是滿足幾部片子票房的需求,要滿足和擴容的是電影更廣闊的市場”。電影人們正由這個春節檔的許多現象去重新思考和了解“春節檔”。

春節檔的後勁‍‍‍‍‍‍‍‍‍‍‍‍‍‍‍‍‍‍‍‍‍‍‍‍‍‍‍‍‍‍‍‍‍‍‍‍‍‍‍‍‍‍‍‍‍‍‍‍‍‍‍‍‍‍‍‍‍‍‍‍‍

2023年春節檔,六天以超67億票房收官,位居影史第二;其中更有總票房和單片的逆跌态勢、多個細節次元的破紀錄,這裡不再贅述。我們可以看看在長假結束後至2月11日的十五天裡,關于春節檔的後勁。

電影不要“特供”春節檔|黑白文娛春節檔複盤觀察

根據貓眼資料來統計,六部影片在這15天中共産生約44.27億票房,與2022年春節檔影片的同期表現相比,直接多了約10億;與2019年、2021年春節檔影片同期相比,也分别增加了約4.6億和2.8億。

并且不能忽略的兩個小因素是:一,今年影片數量是這幾年最少的;二,今年情人節距離過年是比較遠的,未含在這15天之内,而前幾年春節檔結束後随即就有情人節小檔期再加熱一兩天。

是以這可以讓我們實打實從資料上看到,節後圍繞影片依然不散的輿論熱度,是真正落到了影院觀影層面。

與此同時,圍繞幾部影片的評價,也逐漸接近比較穩定的狀态。我們由豆瓣評分來看,影片整體的綜合平均分達到7分;其中最高的《流浪地球2》目前由近95萬人打到8.2分,《滿江紅》《深海》《無名》也是在25萬至77萬不等的使用者打分下,波動在7分上下至7.5分區間,基本良好;《熊出沒·伴我“熊芯”》也得到了7分,是該系列自2017年以來的最佳口碑。

這是從2019年以來,最好的春節檔口碑成績。

而在這些評分背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關于主要影片的巨量讨論中,一邊倒的“差評”或者“爛片”的論定比較少,而更主要存在的是因大衆觀念與審美的差異所引發的争議。這也是今年春節檔的勝利之處,就像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研究員張衛在他關于《滿江紅》的文章中引“讀者論”立場所言,“一部電影在被觀衆觀賞之前,僅僅是部非自足性的半成品,隻有它被觀衆接受、了解、咀嚼并結合自己先在結構中的經驗和邏輯再思考、再創作後,才能稱之為一部完整的電影”。大量觀衆的互動較真,應是電影和電影人渴求的回應。

更何況在這種争議循環中,影片們也都或多或少頗得市場的“實惠”。

電影不要“特供”春節檔|黑白文娛春節檔複盤觀察

類型化創作的成熟與突破‍‍‍‍‍‍‍‍‍‍‍‍‍‍‍‍‍‍‍‍‍‍‍‍‍‍‍‍‍‍‍‍‍‍‍‍‍‍‍‍‍‍‍‍‍

關于今年春節檔影片,有一些作品與産業次元的現象是比較向好的。

比如創作的類型意識,普遍比過去更成熟、更凸顯。同樣在“2023年春節檔電影現象研讨會”上,北京電影學院侯克明教授就評價這幾部影片,“每部對自己的類型特别清晰,(在此基礎上)追求創作上的極緻,追求類型上的融合”。

在《滿江紅》編劇陳宇看來,“不能把類型作為公式和束縛,而是要利用類型進行創新與突破”,他認為今年春節檔影片的創作者都有相對明确的類型意識,同時利用類型進行雜揉,突破觀衆的心理期待。

電影不要“特供”春節檔|黑白文娛春節檔複盤觀察

《滿江紅》的類型融合就進行得非常有代表性,将懸疑、悲喜劇、古裝的大類型,及逃生、複仇、冒險等題材元素大雜糅,集中了各個類型題材吸引閱聽人的長處,并由此握住了影院的主流觀衆群體。其中比如在懸疑性上,創作了包括事件、人物、情緒等方面在内的多重反轉;在喜劇性上,一改近些年喜劇主流的“鬧騰感”,而是更回歸主打錯位反差的經典喜劇手法;在古裝方面,結合經典故事人物、傳統文化精神、意象表達等,也實作了似乎已許久未見的一次相應類型翻新。

電影不要“特供”春節檔|黑白文娛春節檔複盤觀察

《流浪地球2》方面,則是在科幻次元上有了相較第一部更大的進步,同時在叙事上将人的具象情感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以尋求變化。尤其重要的是它帶來的啟示:當沒有抱着“市場最大化”的目标去“功利”創作,而是選擇将電影該有的特質盡可能放大後,影片反而收獲更多的觀衆。根據該片監制王紅衛的分享,如果創作時選擇把科幻門檻、知識門檻降低一些,把線索砍一些、時長壓縮下來,對排片、對吸引觀衆進場或許會比較有利,或許也可以更穩妥地保證高票房,但他們最後沒有選擇這條路,還是選擇去做好一部更加符合科幻電影概念的作品。

同樣敢做類型極緻化冒險的還有《無名》和《深海》:前者在大檔期敢充分顯露作者性,在黑色電影的藝術表達上甚至有意追求“過度的風格化”;後者則是在東西方動畫結合探索上劍走偏鋒,一面自己開創高難度的新技術,一面做不易讨好的心理意識解構描摹。

盡管成效不一,但從本質上來說,這些創作的初衷都是尊重觀衆的審美與欣賞力;并且,也實際地貼合了時代的發展,畢竟主流觀衆對于作品的鑒賞需求是不斷提升的,同時在資訊爆炸時代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年輕人正在加入主力觀影陣營,也正在成為消費主力,創作者不能再拿着老眼光去定義某種類型的“大衆化”。

貓眼研究院院長劉鵬有指出,電影票房近幾年的狀态是非常兩極化的,有一半的影片都是賠錢的,腰部影片在減少,票房五千萬到五億之間的影片越來越少。在這樣的狀況下,實際上春節檔作為行業風向标的價值是很大的,在如今年春節檔各類成熟類型創作的示範下,如果行業中的影片創作能夠有效地定位清晰、創作明确,就能首先從作品層面一定程度上改善這種現狀。

電影不要“特供”春節檔|黑白文娛春節檔複盤觀察

從今年春節檔來看,值得被提及的産業進步狀态,是IP化、品牌化的進一步發展。

“熊出沒”系列毋庸置疑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而從今年其自身疊代的狀态來看,随着“養成”過程中最早一批小觀衆向青年階段邁進,該内容IP也在由低幼市場的基本盤初步向成人向覆寫。典型如其近兩年内容主題往輕科幻、智能等社會熱點靠近,情感核心也在借由相對簡單的講述方式去觸碰有啟發性、更現實的社會議題,以此為當下陪伴孩童觀影的家長群體提供更好的價值觀感,留住和吸引低幼動畫的核心“購票人”,也進一步擴充吸引年輕成年閱聽人。

電影不要“特供”春節檔|黑白文娛春節檔複盤觀察

在《流浪地球2》監制王紅衛看來,一部電影的IP化,“其實絕不簡單是續集的問題,而是涉及到使用者的問題,觀衆黏性能實作,才有可能做起來”。根據燈塔釋出的報告,《流浪地球2》的觀衆中有三成看過第一部,這是第一部的成功留下的基礎,而通過第二部作品科幻品質的更大幅度提升,連續的成功會使得觀衆的黏性和市場的信心更充足;同時通過如撰寫世界觀設定集、建設素材庫等大量片外工作建構起該IP繼續擴容發展的體系,這個内容大IP到此終于初成。

最好的印證或許就是“流浪地球”周邊衆籌的意外——原本30天内募集10萬的目标,在10天内就猛然沖到1.2億,嚴重超出發起公司一年的産能,被迫下架。這是一種來自IP的驚喜,也同時指向了“流浪地球”和電影人的下一階段任務,IP孵化與營運的專業化工業化。

電影不要“特供”春節檔|黑白文娛春節檔複盤觀察

越來越窄,是很危險的‍‍‍‍‍‍‍‍‍‍‍

人們都注意到在今年市場中,标準、典型的合家歡與純喜劇這樣春節檔的傳統基礎片種,是存在比較少的,也不再有過往那樣高的關注度。

使用者心理的變化、市場的疊代是快速的,電影人們也在意識到,為了一個檔期的特殊性,追着越來越尖僻越來越窄的方向去做創作是很危險的。更何況,從今年春節檔的驚喜與意外來看,對所謂春節檔“需求”的傳統了解已經出現偏差,對于春節檔所代表的核心場景需求、情緒需求、價值需求,到了需要重新去摸索和定義的時點。

電影不要“特供”春節檔|黑白文娛春節檔複盤觀察

正如“2023年春節檔電影現象研讨會”上,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研究員張衛所提到的,電影有“探索的超前度”和“繼承的固守量”,對于兩者要有均衡的把握,尤其是在面向大衆觀影時。

疫情三年至今的幾個春節檔,每一個春節檔在産業層面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也成了一種特殊的審視機會,令電影人去重新思考這個概念的産業和文化内涵以及市場價值。

在電影市場票房分析者劉嘉看來,疫情三年影市的艱難狀況,更完全釋放了春節檔的“黃金價值”,而從目前看,“因為觀衆量還未達到最大化、上座率未達到最大化、放映産能也不是最大化”,集節目之大成在集中的黃金檔期放依然是可行的。

在此基礎之上,事實上當多樣化的優質影片促使春節檔有着持續上升的後勁時,電影人們在考慮的問題是,春節檔的概念是否可以擴大。比如春節檔的容量到底有多大,正如今年最終實際參與競逐的電影隻有六部,是近幾年的一次特殊,它到底是有利于影片競争的展開,給有潛力的影片更大空間了,還是沒能握着原本有可能的一部分群體,原本可能再往上更探一步?包括周期是否可以延長;檔期影片多樣化類型的呈現從怎樣的結構才更合理、更符合市場持續發展需要;未來電影标準片長多少合适,新媒介對新一代觀衆在觀看時長上會産生多大的心理和生理的影響等等。

不過回到現下,國内電影市場的短闆仍是優質優量的作品數量不夠。大檔期拉新,小檔期留存,在今年春節檔營造出的社會動态與産業價值之下,接檔依然是個大問題。從節後第一波來看,《黑豹2》顯然沒能完成期待,随着春節檔影片效力來至尾聲,在2月13日開啟的新一周,即将到來的情人節小檔期,以及《中國乒乓》的重新上映與漫威宇宙新階段開啟之作《蟻人3》的上映,是否将很好承接住市場熱度與觀衆期待,我們将持續關注。

電影不要“特供”春節檔|黑白文娛春節檔複盤觀察

THE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