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豆瓣8.3分,全網催第二部

在主創團隊眼中,改編《三體》就是“帶着敬畏一路狂奔”。

導演楊磊接下《三體》電視劇,源于一場意外。

2019年,在騰訊視訊的年度釋出會上,他和總制片人白一骢坐在一塊聊天,對方突然提議:“要不考慮拍一下《三體》?大家都覺得你挺合适的。”楊磊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他拿捏不準這是玩笑還是認真話,“我說這事兒你得容我想想,它就不是接個戲的事了,那是一個鐵杆粉絲要去朝聖的狀态”。

楊磊是個不折不扣的科幻迷,《三體》對他來說更是意義非凡。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還是一名國中生的他,就熱衷于用為數不多的零花錢購買《科幻世界》。當劉慈欣的《三體》開始在這本雜志上連載時,楊磊成為第一批揭開紅岸基地秘密和“審判日”号命運的讀者。

“印象最深刻的情節是古筝行動,書裡的比喻特别形象,它說‘審判日’号巨輪就像撲克牌一樣散開了。我平時可能會被科幻小說中的某個點驚豔到,但大劉的書完全是另一個水準,後來能獲雨果獎也是實至名歸。”

豆瓣8.3分,全網催第二部

《三體》劇照

楊磊回去之後和團隊商量了一番,視覺導演陸貝珂催促他趕緊把這事兒定下來。楊磊反複琢磨來琢磨去,又花兩天時間把小說重讀了一遍,最終給騰訊視訊寫了一封自薦信,詳細闡述了自己對《三體》的熱愛和整體拍攝構想。

4年後,《三體》電視劇終于面世。在劇集熱播期間,新周刊記者與總導演楊磊、總編劇田良良聊了聊背後的創作故事。

豆瓣8.3分,全網催第二部

《三體》團隊工作照。“捍衛原著”是整個《三體》主創團隊的共識,為了達成這個目标,主創團隊經曆了無數次挑戰。(圖 / 由被訪者提供)

《三體》粉絲的朝聖:

“我就一個要求:照着書拍”

如果說楊磊接下《三體》是個偶然,那麼主創團隊的集結就是一場必然。

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三體》曾推出過不同類型、不同細分領域的改編作品,其中便包含豆瓣評分高達9.4分的《我的三體》系列,這也為後來的電視劇改編提供了經驗。

《三體》IP的版權方、三體宇宙CEO趙骥龍表示:“我們内部有一個說法,‘改編《三體》就是帶着敬畏一路狂奔’,其中有兩個不可動搖的原則,一是主創團隊必須真心熱愛《三體》,二是合作 夥伴在行業中要位于領先位置或者具備創新意識。”

2016年,騰訊視訊與三體宇宙達成合作,共同着手開發《三體》電視劇。從總制片人白一骢到總導演楊磊、總編劇田良良,主創團隊幾乎都是《三體》鐵杆粉絲,光是《三體》劇本的改編,就花了四五年的時間。

豆瓣8.3分,全網催第二部

團隊工作照。事實上,整個主創團隊曾在劇本改編上産生過大大小小的分歧,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的權威。(圖 / 由被訪者提供)

主創團隊一共篩選過幾十版改編方案,包括側重刑偵懸疑的、主打高能科幻的方向,但最終還是選擇回歸原著。用楊磊的話說,就是“咱們就照着書拍,原著都已經上天了,我們誰也不可能寫得比它再好了”。

“捍衛原著”幾乎是主創團隊的共識,并且他們一個比一個較真。楊磊本以為自己是骨灰級的粉絲了,結果在開會時發現,田良良對原著的熟稔程度,已經到了能将小說倒背如流的地步,“拿到劇本的那一刻我就放心了,她既有對原著的敬畏,又補充了對原著的解釋”。

在《三體》的劇本改編期間,田良良團隊對《三體》原著粉絲做了大量的調研,她不僅希望留住這部分觀衆,也希望能通過和忠實粉絲的交流,把握住這部作品最受歡迎、最精髓的亮點,“書中的不少名場面,我們都原原本本地保留了下來”。

豆瓣8.3分,全網催第二部

《三體》劇照

除了還原小說中的名場面,如何讓人物形象更豐滿,對編劇團隊來說也是一個挑戰。基于《三體》原有的故事脈絡,田良良通過補充各種細節與劇情,讓角色形象變得更加豐滿:“原著的體量空間在那裡,人物部分會有很多留白,是以我們會把人物塑造得更有弧光一點。”

團隊也曾在劇本改編上産生過大大小小的分歧,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的權威。田良良調侃道:“大家還經常聊不到一塊去。”有一次,她和特效導演就某一情節在橫店展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辯論,楊磊站在一旁不知所措。這種場面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從創作的角度來說,真的每天都是一群《三體》粉絲在‘互撕’,大家也都希望能充分傳達自己的感受。小說中有一個情節是汪淼從丁儀家打完撞球出來,在大廈旁邊陷入了一股混沌的情緒中。後來我們就在想,這個時候智子是不是也在影響他,于是就把這個場景改成了紅牆邊(第三視角)。我們就是這樣在反複的争論中找到最終的共同點,再把它呈現出來。”

豆瓣8.3分,全網催第二部

《三體》劇照

四年磨一劍:

“用現實主義的态度,拍一部科幻巨著”

對楊磊來說,拍攝《三體》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觀衆“相信”這個故事。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特效技術”是國内觀衆評判一部科幻作品好壞的标準之一。楊磊還記得小時候看的第一部進口科幻片《天煞之地球反擊戰》,那是人們第一次對科幻大片産生具象的認知。

但對于《三體》這樣的中國科幻巨著來說,楊磊認為比起特效,實作本土化更為重要:“我在劇組開會時講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要用拍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的态度,來拍攝這部科幻劇——将觀衆帶入到《三體》的世界裡來,讓他們相信這個世界是真實的,這樣在抽絲剝繭、揭開科幻面的時候,大家才會有毛骨悚然的感覺。如果一味地照着西方的科幻思路拍,那又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了。”

為了讓觀衆産生代入感,主創團隊在創作期間展開了大量的考據工作:為了保證科幻部分的可信度,團隊專門組建了科學顧問團,花三個月的時間向各領域科學家請教,精确到一張紙上的天文資料,最終還争取到了各大國家科研基地的實景拍攝許可。

豆瓣8.3分,全網催第二部

團隊工作照。(圖 / 由被訪者提供)

為了還原《三體》小說中的年代感,主創也在後期混錄的時候,往大喇叭廣播裡加入了各種各樣的奧運會新聞,還原2007年的北京風貌:“我們的美術堪景也到了極其瘋狂的地步,為了找到一條合适的河,團隊幾十個人從四川開始一路向北,花兩個月的時間,把長江、黃河的流域支線都看了個遍,幾乎捋遍了半張中國地圖。”

不僅如此,在《三體》核心人物的選角上,主創團隊也優先選擇了“具有現實主義質感”的演員。在劇組的片場,幾乎每個人手裡都同時帶着劇本和原著,随時打開小說對照着劇本讨論内容。

讓田良良印象深刻的演員之一,是飾演老年葉文潔的陳瑾,“她在現場幾乎不和任何人交流,因為要沉浸在葉文潔式的孤獨感當中”。

豆瓣8.3分,全網催第二部

陳瑾飾演的老年葉文潔。/《三體》劇照

而飾演青年葉文潔的王子文,在幾場重頭戲中的表現都讓她感到震撼,“我們在劇本上會有表演提示,但王子文的一些動作設計會讓我覺得更符合角色,她的處理是在我的文字之上的”。

豆瓣8.3分,全網催第二部

王子文飾演的青年葉文潔。/《三體》劇照

而最讓楊磊感到驚豔的演員,則是飾演史強的于和偉。在看《三體》小說的時候,楊磊心目中的史強是一個“更粗魯、更魁梧”的大漢,這與于和偉日常飾演的知識分子形象并不一緻。

但于和偉對這個角色的處理,讓楊磊徹底接受了這一版本的史強:“史強其實是一個粗中有細的人,他可以通過任何細微的表情、反常的細節判斷出案件的走向,是以才會提出古筝行動。于和偉成功做到了三點——第一,外糙;第二,心細;第三,幽默——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演完之後我徹底被折服了。”

豆瓣8.3分,全網催第二部

于和偉飾演的史強。/《三體》劇照

再回歸到大部分科幻迷關注的“特效”部分,楊磊認為《三體》中的特效并非純粹炫技,而是恰到好處地服務于劇情,并且反過來增強了現實感——針對劇中的“三體遊戲”環節,團隊專門掃描了演員的形象放入遊戲中,塑造一種介于真實和虛幻之間的遊戲質感;而《三體》最難的一場重頭戲,也就是古筝行動的切船部分,主創團隊也實作了極緻的還原。

一間屋子被炸掉之後的形态,大家都可以想象;但一艘船被切割之後,會擠壓成什麼樣的狀态,在過往的影視作品中沒有任何參考——于是團隊搭建了一個完整的船艙,再用機器将其切開、一個個碾碎焊接,通過實驗獲得了“審判日”号在切割之後可能出現的一種形态,“光是一個鏡頭的存儲資料就有60個T這麼多”。

《三體》的播出反響:

“養了這麼多年的孩子,終于要見人了” 

楊磊萬萬沒有想到,《三體》的後期過程如此漫長。

正常電視劇的後期制作往往需要一到兩個月,楊磊尋思着這戲比較複雜,還專門預留了四個月的時間,“沒想到第一集的後期剪完就三個月了,這是讓我極度崩潰的一件事”。

整整一年的時間,楊磊和剪輯團隊都泡在機房裡剪片子,後來他索性把機器搬回家,每天到點起床去書房工作,有一段時間陷入了失眠狀态,連做夢都是關于《三體》的内容。在這期間,楊磊還婉拒了不少戲約,“朋友說後期有什麼可弄的,剪一剪不就完了嗎。但我真的非常熱愛這部小說,不忍心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是以一年的時間都花在剪輯上面”。

不僅如此,《三體》的後期配樂也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楊磊幾乎每天淩晨給美國的作曲團隊打電話溝通,第二天再等對方傳來一個配樂的版本,來來回回寫了近800分鐘的音樂,相當于9部電視劇的工作量。“沒辦法,這部戲涉及太多複雜的情緒表達,從現實、刑偵到科幻感,你也不可能把秦始皇部分的配樂放在葉文潔那部分,作曲寫了6個多月,我又混錄了快3個月才完成。”

豆瓣8.3分,全網催第二部

中國科幻作品的崛起,也離不開對科幻充滿熱忱的幕後團隊。(圖 / 由被訪者提供)

2022年6月,《三體》的混錄工作結束。楊磊跑去機房,把成品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感覺心裡面一下就空了”。在《三體》開播的前兩天,一個學生助理坐在屋裡觀看成品,楊磊坐在一旁觀察他的反應。當螢幕上出現“古筝行動”的切船畫面時,學生助理突然摁住了暫停按鈕,在一旁喘氣,“我說你要幹嗎,他說‘不行,我得讓心髒緩一緩’,這個時候,我就知道達到效果了”。

和心裡有底的楊磊不同,田良良很忐忑——早在接觸到《三體》項目的時候,國中的發小就給了她很大“壓力”,說改編得不好就會如何雲雲,“這種心情就像一個養了很多年的孩子,他終于要被大家認識了,你不知道他長得是不是和大家想的一樣”。

而《三體》播出後,不論是火熱的收視紀錄,還是豆瓣8.3分的高口碑,都讓田良良放下心來。除了對于還原原著的好評,觀衆也發現了劇中的彩蛋和伏筆,“比如我們設計的智子視角、智子路,胡曉希的筆名‘川陀的詩人’,科學邊界聚會地點是‘撇拉胡同4-2’,都被觀衆一一發現,有一種遇到知己的感覺”。

豆瓣8.3分,全網催第二部

張魯一飾演的汪淼。/《三體》劇照

劇中的一條彈幕,将出現在汪淼眼前的倒計時戲稱為“淼表”,讓楊磊忍俊不禁,“智子都沒想到自己還有這功能”。由《三體》《流浪地球2》引發的中國科幻讨論熱潮,也讓他深有啟發:“我覺得《流浪地球2》做得很好,它把中國科幻的代入感做得很強,再在這個基礎上實作科幻的部分,我想我們開始找到了中國科幻的‘根’,這是創作者該有的态度。”

而中國科幻作品的崛起,也離不開對科幻充滿熱忱的幕後團隊。楊磊回想起自己和陸貝珂第一次認識,是在2007年某部戲的機房門口:兩個人恰好聊到《科幻世界》上新出的尼爾·蓋曼短篇,由此打開了話匣子,一下成了16年的好友。而白一骢也是個能将《銀河英雄傳說》基地圖畫出來的科幻迷。

正是對科幻的熱愛,讓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在創作《三體》的4年時間裡,從老闆、制片方再到從業人員,所有人都是懷揣着對科幻的真誠态度在推進項目,也沒有任何人說‘你必須得剪快點,我們要趕緊播出’,都是那種無聲的支援,我們就這樣一點一點地把《三體》給死磕出來了。”

一切就像他們在殺青蛋糕上寫的那句話一樣:“誰還沒有點理想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