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豆瓣日記: 諾亞·鮑姆巴赫:《鱿魚和鲸》來自我童年的經曆

<b>本文作者Deep Focus DeepFocus,歡迎來到Bean Petal App關注Ta.</b>

豆瓣日記: 諾亞·鮑姆巴赫:《鱿魚和鲸》來自我童年的經曆

編譯|圓圈編輯器|桑浩

諾亞·鮑姆巴赫出生于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進階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小說家,父母是小說家,曾為《鄉村之聲》和《黨評》撰寫評論文章,鮑姆巴赫年輕時離婚。他的兄弟尼克·鮑姆巴赫(Nick Baumbach)與諾亞一起長大,現在在哥倫比亞大學教電影。諾亞·鮑姆巴赫(Noah Baumbach)最初以編劇的身份進入電影行業,與史蒂夫·齊蘇(Steve Zissou)合作撰寫了《生活中的生活》(2004年)和2009年的《了不起的狐狸先生》(Fantastic Mr. Fox),他自己的大部分電影制作都是自我導演的。

2005年上映的《烏賊與鲸魚》可以說是基于諾亞與哥哥在現實生活中的成長經曆。他自己在一次電影采訪中承認:"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執導的所有電影都是關于我的童年,不管是不是我的童年。"

豆瓣日記: 諾亞·鮑姆巴赫:《鱿魚和鲸》來自我童年的經曆

諾亞·鮑姆巴赫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中産階級家庭四口生活在布魯克林的故事。與諾亞的現實生活類似,電影中的父母都是作家,有兩個兒子。随着沖突随着父母的婚外情和争吵而加劇,兩個孩子不得不面對父母離婚分居的事實。在這個知識分子家庭中,甚至沖突的發生和發展似乎也是相當文學和象征性的。夫妻、父母和孩子的結合,以及四人的成長與變化,讓影片陷入了僵局與妥協的氣氛。

豆瓣日記: 諾亞·鮑姆巴赫:《鱿魚和鲸》來自我童年的經曆

"鱿魚和鲸魚"

當《烏賊與鲸魚》在片名字幕中還沒有消失的時候,影片會将四大主角之間的對話作為畫外音,直接進入劇情。這是一個一家四口打網球的場景——影片以憤怒而倉促的節奏向觀衆全方位展示了一個橫切攻擊的片段場景,直接将主角的内心獨白與動作、四人之間的依賴與競争開始顯現,影片最初的不快樂是整部電影沖突的縮影。

豆瓣日記: 諾亞·鮑姆巴赫:《鱿魚和鲸》來自我童年的經曆

可以說,這是一部真正的紐約電影,有一部非常幽默的,破碎家庭的記憶片段,以及一部早于1930年代好萊塢制作法案的電影的味道。"鱿魚和鲸魚"這個名字乍一看聽不清,甚至在觀影過程中,觀衆也很難直接将這個名字與電影的情節聯系起來。《鱿魚與鲸魚》是鮑姆巴赫的第三部劇情片,也許鮑姆巴赫幾乎完全沒有主觀地關注電影的标題,而是對紐約市生活的描述。無論是走過布魯克林公園斜坡(Brooklyn Park Slope)和迪斯瑪公園(Disma Park)附近房屋前的黑色鐵栅欄,在附近的社群憤怒地開車尋找停車位,拖着你的腳步到一個黑暗的、以辦公桌為基礎的客廳參加家庭會議,還是爬上傾斜的木制樓梯躲在卧室裡一段時間,每個場景都是建立在堅實的視覺基礎上的, 覆寫在淺層空間的線性組合中。你也可以随便瞥見電影中一些有趣的細節,比如父親在他悲慘的新房子的牆上貼的《母親與》的劣質海報。

豆瓣日記: 諾亞·鮑姆巴赫:《鱿魚和鲸》來自我童年的經曆

整部電影的節奏和結構,與兩個小演員的成長和父母的成長完美結合,仿佛他們是從主角的情緒變化中自然成長起來的。一個孩子的父親,崇拜他的父親,在餐桌上提到他本來是計劃在學校讀《雙子城》的,他的父親,一位文學老師,出乎意料地把這本書降級為狄更斯不太好的作品,然後批評它,促使被忽視的母親插話,說大兒子讀完後應該做出自己的判斷, 這導緻了餐桌上的更多辯論。每一個涉及多人的場景都有這種令人窒息的緊張感,一切都發生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兩個孩子無法了解和接受。

豆瓣日記: 諾亞·鮑姆巴赫:《鱿魚和鲸》來自我童年的經曆

鱿魚和鲸魚,小兒子和母親

這部電影的兩個成年人,父親和母親,表現出非凡的現實和坦率。為了擺脫眼前的痛苦,他們總是不顧一切地想要得到他們的青睐——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新鮮之處。她母親的說話方式總是憂心忡忡、溫柔(但有些胡言亂語不耐煩聽),她談話的内容是開放的,甚至是過于開放的。另一方面,防禦性父親利用自己成年後的權威,讓大兒子成為理想的傾聽者,而他的"鼓勵"幾乎總是淪為威權主義,向一個脆弱的青春期男孩灌輸荒謬和早熟的智商優越感。對于父親來說,最痛苦的時刻是他們停止說話,不得不和自己獨處。

豆瓣日記: 諾亞·鮑姆巴赫:《鱿魚和鲸》來自我童年的經曆

鱿魚和鲸魚,長子和父親

起初,傑夫·丹尼爾斯的形象被認為不适合父親的角色。在大銀幕上,他以陽光明媚的喜劇男主角和"阿德裡安和阿瓜"中的邊緣角色而聞名。然而,《烏賊與鲸魚》中父親的形象幫助丹尼爾斯完成了銀幕形象的重大突破,另一方面,必須承認,正是丹尼爾斯給了父親一個不同尋常的次元,一種自然的自衛機制,并有勇氣鑽研角色不舒服的粗魯和沒有成為偉大作家的深深挫敗感。

豆瓣日記: 諾亞·鮑姆巴赫:《鱿魚和鲸》來自我童年的經曆

勞拉·林尼的母親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在電影中,她巧妙地将自己重獲的自由呈現給她的孩子和疏遠的丈夫。這更多地反映在她的動作和心理懷疑上,而不是她所說的話中,以及她對兒子們青春期焦慮的冷漠态度。她的表演比丹尼爾斯的父親更隐秘和冷靜,但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豆瓣日記: 諾亞·鮑姆巴赫:《鱿魚和鲸》來自我童年的經曆

當這部電影在2005年上映時,這部電影的兩個兒子,傑西·艾森伯格的長子和歐文·克萊恩最小的兒子,無疑是這部電影的亮點:紐約知識分子的孩子,外表敏感,脆弱,被困在生活中的多元困境中。十一年後,這些演員和他們的角色似乎更加凄美深刻,更加無價。鮑姆巴赫的電影得到了相稱的贊美,他最初介紹兩位演員時取得的這一特殊成就是否得到了認可?

豆瓣日記: 諾亞·鮑姆巴赫:《鱿魚和鲸》來自我童年的經曆

鱿魚和鲸魚的長子和最小的兒子

這兩個孩子不是塞林格麥田裡的塞林格式的少年,也不是《大公民》中的前滑雪者,也不是韋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的《皇家特南鮑姆一家》(The Royal Tenenbaums, 2011)的孩子。他們是真正的中産階級孩子,他們喜歡閱讀,但遠未在象牙塔中得到完美的保護。他們的身份更類似于生活在一個充滿柏油路、雜貨店和地鐵的世界裡的紐約人,比如《卑鄙的街道,1973》中的查理,或者約翰·卡索維茨(John Kasowitz)的《影子》(Shadow)中的非裔美國人兄弟姐妹。

大兒子有着坦率的目光,犀利的表情和幼稚的動作,當然還有他的臉 - 這是過去十年來觀衆一緻承認的。與此同時,艾森伯格對這部劇的态度被大衛·芬奇(David Finch)在《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中教導了一種更加陰郁的基調。但艾森伯格的其他角色從未像現在這樣令人心碎,無論是他對父親的欽佩,對母親的譴責,還是他對那個熱情地愛他的女孩最悲傷的拒絕。

豆瓣日記: 諾亞·鮑姆巴赫:《鱿魚和鲸》來自我童年的經曆

小兒子似乎是四個主要角色中最不重要的,可能是因為他是最年輕的,鏡頭最少,但他的角色同樣重要。他比哥哥小四歲,但他更聰明,更堅強,年齡還不足以工作,無法擔心和困惑。他是發燒頭痛,不是父親關心的孩子,為了去最近的商店買一些泰諾來緩解疼痛,用一點點零錢無奈地獨自走了幾條街......近年來,很少有像他這樣在美國電影中更悲傷和動人的角色。

豆瓣日記: 諾亞·鮑姆巴赫:《鱿魚和鲸》來自我童年的經曆

大多數家庭電影實際上更像是一個人自我意識的艱難過程。從理論上講,鱿魚和鲸魚沒有什麼不同。在眨眼之間會錯過快速的場景切換和強大的情感沖擊力,其實都是環形的,來回回蕩,讓人回憶無窮無盡。情緒平衡不斷變化,就像一艘三人船,四個人,是以每個人都要輪換位置來保持平衡,每個角色都以為中心,有時作為邊線,有時則無關緊要。在這部充滿"易燃易爆"的81分鐘沖突電影中,每個角色都在某些時候擔任主角:對于父親來說,這是偶爾閃回的特寫鏡頭,痛苦的自我意識;對于小兒子來說,當他在圖書館的一排書上畫精液時,或者發現自己獨自一人在父親的房子裡呆了好幾天;對于她的母親來說,這是更高頻率的印象 - 她似乎确切地知道情節的發展方向,就好像她是觀衆一樣,而不僅僅是劇中的人。

豆瓣日記: 諾亞·鮑姆巴赫:《鱿魚和鲸》來自我童年的經曆

如前所述,影片片名《鱿魚與鲸魚》似乎不為人知。這或許是對影片中父母的隐喻,小鱿魚在有被鲸魚吞噬的危險時總是巧妙地避開,但實際上,在這場決鬥中,影片的四位主角也輪流扮演鱿魚或鲸魚的角色。每個人同時都是别人的地獄或避難所。這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的結局可以成為觀衆心跳的百裡香。

影片結尾,大兒子走進曼哈頓的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伴随着背景音樂中的大提琴,走進米爾斯坦海洋生物館,站在烏賊與鲸魚糾纏的巨大模型前,給他的童年蒙上了一層陰影,這個鏡頭比前一部電影中長子進入成人世界的旅程更有意義。這是他走出情節的那一刻,他不在乎他在布魯克林破碎的家,他發現了這個美麗而混亂的宇宙。

豆瓣日記: 諾亞·鮑姆巴赫:《鱿魚和鲸》來自我童年的經曆

這是一部由一位真正的紐約人制作的紐約電影,在各個層面上都給人一種真實的紐約生活。每年,無數的電影都是在紐約拍攝的,然後誤讀紐約,他們隻是把這座城市當成一個地标,一個友善的背景闆。《鱿魚與鲸魚》中人物與周圍環境相處的方式,他們說話的節奏,玩具般的小房子,布魯克林的低矮灌木叢 - 所有這些場景在2005年甚至今天看起來都如此真實。鮑姆巴赫的美學植根于純粹的本能,在電影中更具本土性,與十年前他的處女作《瘋狂二十年》相比,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我還記得2005年看《烏賊與鲸魚》,盡管影片中有歡樂和悲傷,但主導情緒是憤怒,尤其是電影導演對父母離婚的憤怒。今天回望這部電影,我依然能感受到憤怒,但也交織着對父母作為獨立個體、對兄弟、對一座城市、對過去的記憶的強烈愛。

為了展示這一切,鮑姆巴赫注意到了最微小的悲傷表情和最緩慢的眼淚。這絕對是一部非常有趣的電影,也是一部非常有趣的電影。許多場景已成為YouTube上最受歡迎的電影剪輯。情緒總是變幻無常,無論是痛苦的青春期混亂,還是令人尷尬的機會主義噱頭,還是對一刻無情的不良行為的羞辱,每個角色都精心設計,巧妙地穿插在這場關係風暴中。

豆瓣日記: 諾亞·鮑姆巴赫:《鱿魚和鲸》來自我童年的經曆

鮑姆巴赫的另一部作品,黑白喜劇《弗朗西斯·哈》(Frances Ha),聚焦于一個單一的主角,一個有着現代舞夢想的27歲普通美國女孩。Greta Gerwig可以被稱為他的"缪斯女神",在他的電影中扮演一些有趣而令人心碎的幼稚可愛的女人。

"Francis Ha"借用了幾部新浪潮電影的配樂,并被評論家認為對法國新浪潮電影有品味。這部電影還向觀衆展示了她的友誼,愛情,夢想和對一系列問題的自我意識,這些問題與樸素而勉強的紐約生活交織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觀衆似乎總能在影片中發現自己的一些影子。

豆瓣日記: 諾亞·鮑姆巴赫:《鱿魚和鲸》來自我童年的經曆

據說,一旦鮑姆巴赫取得了好成績,就會有人稱他為"伍迪·艾倫的繼任者"。鮑姆巴赫也将影片的大部分視角聚焦在紐約,以及中産階級生活的危機上,他講述的故事不像伍迪那樣輕松,不是哲學上的思辨線,而是更現實,故事寫在地面上。兩人的電影風格相似,但基調不同,是以這種"接班人"的做法顯然太輕率了。

"在我三十歲的時候,我遇到了危機,"鮑姆巴赫在接受采訪時說。"作為一名藝術家,鮑姆巴赫以其獨特的電影風格走在他選擇的道路上。

豆瓣日記: 諾亞·鮑姆巴赫:《鱿魚和鲸》來自我童年的經曆

參考:

https://www.criterion.com/current/posts/4320-the-squid-and-the-whale-4-way-street

(全文)

<b>《Deep Focus DeepFocus》的作者,現居巴黎,已經出版了202篇原創作品,至今仍活躍在豆瓣社群。下載下傳豆瓣 App 搜尋使用者 Deep Focus DeepFocus 關注 Ta。</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