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又一部年度佳片!這部電影與張藝謀的《活着》一樣好看

電影作為一門隻有百餘年曆史的年輕藝術門類,總是用極大的野心和激情試圖去講述時代的故事。

與文字的悠長不同,電影中的曆史,總是如此形象而又倏忽。

短短數小時,幾十年甚至百餘年上千年的漫長時間長河,就在光影交替之中飄然而逝。

待到片尾字幕出現,周遭重又亮起,則“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最近,高口碑電影《椒麻堂會》在影迷圈子裡,以一種隐秘的方式被傳頌着。

熱度很高,連續2周占據豆瓣熱榜第一。

凡觀者多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年度華語第一”,“今年華語最佳”……

而暫時沒有管道目睹真容的人,則隻能靠着豆瓣頁面的海報和簡介腦補:

這是一部類似《霸王别姬》,《活着》或者是賈樟柯的《站台》那樣的“電影史”。

影片以極具形式感的方式,描繪了一出以川劇團中一位醜角的人生坎坷,進而連接配接和渲染出20世紀30年代到80年代的中國圖景。

影片的整體基調用片中英文字幕中的兩個詞來說似乎非常合适——

Maniac and Melancholy.

癫狂的,悲涼的。

01、

作為邱炯炯的首部劇情長片,《椒麻堂會》有着“川劇小醜版《活着》”之稱。

故事靈感來自于他的爺爺:著名的川劇醜角演員邱福新。

說這部電影是一部曆史長卷雲雲太重,它不過是一個人在“陰陽割昏曉”之間,舉重若輕的曆史閑話。

成長在川劇世家的邱炯炯,從小就對醜角的含義,有一種深刻的癡迷。

甚至喜歡的導演和演員也都是像卓别林、巴斯特·基頓這樣默片時代的名家。

這些人物總體的特征,就是導演在采訪裡說的:活潑、豁達而蒼涼。

一面遊走世俗,一面冷眼旁觀。

帶着酒神的狂歡淋漓,嗔笑世人世事,竟比戲子的戲,還要癫狂。

影片的第一場戲,便是奈何橋上的死亡。

年老的主角邱福在迷霧中遊蕩着,遇到了騎着三蹦子,來接他的牛頭和馬面。

他們奉閻王之命,來接陽壽已盡的邱福,從樂山到鬼城酆都,投胎轉世。

又一部年度佳片!這部電影與張藝謀的《活着》一樣好看

在通往鬼域冥界的黃泉路上,有一個地方,專門供不願意喝孟婆湯投胎的人歇腳。

在此處,邱福遇到了前來歡迎的故人駝兒:“聽說你死了,我興奮得一晚上沒睡着。”

肉體的死亡,很多時候都是遺忘的前奏,為了延宕這遺忘的降臨。

邱福,或者說是邱炯炯,再一次講述。

又一部年度佳片!這部電影與張藝謀的《活着》一樣好看

邱福的老漢,是個戲班子裡的武生,某天居然因為唱戲過猛,而死在了舞台上。

帶着弟弟改嫁的母親,把邱福送到了“新又新”戲班子裡,也就是抛棄了他。

這個戲班子,是一位外号“麻兒”的劉師長養着的,想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名人名言,這戲班子就叫了個“新又新”的名。

但“新戲從來演舊事”,這“新又新”,在接下來的半個多世紀裡,卻“舊又舊”。

社會并不是由一個個個體組成的,而是由各種各樣的社會身份組成的。

“戲子”這個身份,在1930年代到1980年代,注定是要跌宕的。

一開始是國民黨時代,後來是農民能夠站起來;

三年饑荒時,邱福和妻子為了養活撿來的小女孩,需要從廁所裡撈蛆蟲,烤幹了碾成粉充了水給孩子補充蛋白質;

十年浩劫中,邱福和師兄弟們又是典型的牛鬼蛇神,自然要戴高帽受批鬥的……

滿清覆滅,民國建立,袁張複辟,軍閥混戰,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北韓戰争……從奈何橋到修羅場,人間悲苦,你方唱罷我登場。

《椒麻堂會》中雖然有一條曆史的叙事線,還有一條遊走陰間的空間線,但實際上影片的叙事性非常低。

它像繪畫,像戲劇,卻很不“電影”。

又一部年度佳片!這部電影與張藝謀的《活着》一樣好看

好像導演的目的,從來都不是利用電影強大的、無與倫比的叙事能力,把觀衆帶到一個如泣如訴的故事裡。

它隻是想讓觀衆遠遠地看着,然後記住。

02、

邱炯炯曾說“形式是我的文法”。

《椒麻堂會》無疑是一部形式感非常強的作品。

它并不是在講述故事,而似乎是在曆史長河中,撷取一個肖像和畫面,進行壓縮、打磨,最後制成“時間晶體”,以供觀衆珍藏銘記。

是以,在片中那些看似無比誇張、失真的人物面孔與場景中,似乎凝結了無數人在數十年中的遭遇。

即便肉身已死,不喝孟婆湯,就不會遺忘。

邱炯炯向來就很喜歡這種充滿黑色氣息的審醜式的美感,這一點從他之前的記錄片作品《姑奶奶》中就能看出。

2022年6月,他在北京798藝術街區以《椒麻堂會》為題,做了一個藝術展,展上的繪畫作品,同樣具有“醜角”氣質:黑色,詭異,清醒,嘲諷。

詭異的畫面,緩慢的運鏡,沒有明顯的時間節點,沒有明顯的因果沖突,加上方言對白……

所有這些都使得《椒麻堂會》有點勸退。

但沉下心來仔細看,就會發現形式上強烈的美感。

影片舍棄了通常曆史叙事時的現實主義,而是采用川劇叙事。

精巧的戲劇開場,以及淺景深的排程、正面構圖和充滿運動感的平面構圖,都使得這部電影像極了長卷畫和戲劇的結合。

而在川劇這種形式之外,邱炯炯在電影裡也輻射了其他的媒介形式:

比如用來分段的戲詞,建國後為了教育戲子,讓他們用幻燈片講講鴉片的危害。

還有片中出現的斯坦尼拉夫斯基的名作《演員的自我修養》,讓人隐隐綽綽看到周星馳的影子……

又一部年度佳片!這部電影與張藝謀的《活着》一樣好看

厚重的曆史,在充滿舞台感和間離感的空間排程,以及精緻的畫面形式中,被無限推遠。

戲劇沖突,被刻意避免,人間的癫狂沖突複雜和苦難,似乎被削減得隻剩下一層外殼。

至于内裡意蘊,全由觀衆定奪。

由此,在片子被無限簡化的叙事與繁複的人物形象設計和空間假定性設計之中就有了強大的張力,用柔軟的刀,指向沉重而近乎被遺忘的曆史。

其實,《椒麻堂會》在空間設計和形式上的用力,有一種過猶不及之感。

這部電影是邱炯炯一張張圖畫出來、在不足400平米的舊工廠工廠中的房間裡,近乎手工制作出來的電影。

空間和形式是最好完成的東西,隻要下功夫就可以讓人印象深刻。

就像我們今天可以在兩小時的飛行時間中,輻射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但無論我們如何努力,都無法回到上一秒。

時間上的失去,才是真正的失去。

是以,影片形式上的實,是為了讓我們去補足叙事上的虛,去銘記,去反思。

在這虛虛實實之中,便構成了戲子台上台下的生活,和世人熙熙攘攘的庸常。

是以,導演在采訪中才說,“我想表述的核心是,不能遺忘。”

03、

《椒麻堂會》的導演邱炯炯,一個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有些陌生的名字。

盡管他的過往作品品質都還不錯。

最初看到這個名字還是通過一部名叫《姑奶奶》的紀錄片。

本片以同志者樊其輝為主人公,讓他在鏡頭面前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赤裸又真誠到近乎字字見血。

其實從這部片子裡就能看出導演的風格,即一種沉浸在影片中與故事雙向浸潤生長的風格,厚重而又輕盈。

他作為攝影機後面的觀者,似乎就像台下的戲迷一樣迷戀着畫面上的“角兒”,或者說是“說書人”。

其他的主人公也同樣如此:《黃老老拍案》裡的老刑警黃老、《萱堂閑話錄》裡邱炯炯的祖母、《癡》中在特殊年代裡飽受苦難的中國作家張先癡……

這些說書人們,好像有着神秘且豐盛的個人經曆和體悟,他們在世俗中遊走,平易近人但又淩厲清醒。

在他們的人生中,似乎有着說不完的故事,一張口一舉手就是活色生香。

他們對于人生是如此坦誠,近乎嬰孩,但又時時刻刻透露出,一股子看透人間的蒼老。

他們是狷狂肆意生命在天地之間往複的酒神狄奧尼索斯,是用苦難和颠沛流離揮就長詩的吟遊詩人。

這種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的氣質,似乎久久萦繞在邱炯炯的周遭,使他總是追尋和塑造着這些氣息,他祖父是,樊其輝也是,邱福也是。

邱炯炯的作品總是很“重”,那些人物、畫面和排程,無疑經過了日日夜夜的打磨。

但是他又很“輕”:整整179分鐘的《椒麻堂會》不過三言兩語,說了一個醜角台上台下的那些事。

在所有的輕重虛實之間,不過是一位藝術家對自己人生的銘記:他的祖父母,他遇到的人,他的人生态度,他的思考與抱負。

就像邱炯炯在采訪裡說得:“想在這個時代,做一個有趣的好人。”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童雲溪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