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院線∣“滿江紅”,害了張藝謀

1

今年的春節檔影片裡有兩部喜劇,《滿江紅》比起《交換人生》,在口碑上要好。今天曾先森就來聊這部《滿江紅》。

很多人都認為《滿江紅》是純喜劇,曾先森不這麼看。

故事底層邏輯是很悲情的,是小人物的忍辱負重,隻是張藝謀在前半部分把它往喜劇方向上去靠。

這應該和他用了喜劇演員有關,演話劇獨幕喜劇出身的沈騰,相聲演員嶽雲鵬,客串的潘斌龍等等,張藝謀從演員的習慣動作上,去将他們迅速的電影裡的角色對應起來。畢竟,這些演員檔期有限,而這些中生代流量用了就有票房了啊。

院線∣“滿江紅”,害了張藝謀

我們能看到主演以沈騰一貫的小人物演技展現,他前半部分是插科打诨,是靠口腔吞吐出台詞的習慣,帶給觀衆幽默喜感。

我們能看到嶽雲鵬以自己說相聲的語速,說着古代人的台詞,并且好幾次用“有背景”這樣的梗來和現實中的自己進行自嘲,達到搞笑的目的。

而在鏡頭處理上,張藝謀也差別于自己常用的精緻構圖和大場面畫幅,直接多次将鏡頭怼近這些主演的臉部。

但說到底,如果《滿江紅》是喜劇,也是很平庸的喜劇,是靠喜劇演員本身的抖機靈完成的,至少不進階。那麼,如果我們把《滿江紅》看成一部悲劇呢?畢竟,影片後半段有大量煽情和飙淚的戲碼,以悲劇來看,張藝謀又拍的怎樣呢?曾先森感覺,也一般。

院線∣“滿江紅”,害了張藝謀

2

電影真正的問題是,他們在堅持什麼?張大在堅持什麼?孫均又在堅持什麼?張藝謀拍不出來,因為張藝謀從本質上,并不适合拍卧薪嘗膽、堅持理想。

這是一部缺乏痛感的電影,我們看不出悲從中來中的悲,究竟有多悲。

影片中那些離别、失去、痛苦、撕心裂肺、死亡式的血肉模糊的痛太少了。最感動我的是主演張大的愛情,可惜也太短了。沒有了真實的痛苦,沈騰再好的演技也忍辱負重不出“精忠報國”。

院線∣“滿江紅”,害了張藝謀

因為張藝謀拍不出忍辱負重,是沈騰演得好而已。

張藝謀電影裡拍的最好的向來是本能的情感,而非宏大的情感。

什麼是本能的情感呢,比如兒女私情。

《我的父親母親》裡的招娣與駱長餘,《歸來》中的陸焉識與馮婉喻都是此類。當張大大和那個他深愛着的妓女袒露心聲的時刻,看着彼此受刑時痛苦的悲鳴的時刻,就是張藝謀拍得最動人的時刻。

他最會拍性欲與情欲,但他拍不出國破與家亡,他最擅長從人的原始沖動裡找共鳴,但他拍不出在一種宏大的國家理想面前,人是如何痛不欲生的。最終他用自己的方式,一遍一遍重複着背《滿江紅》,試圖引發觀衆感動。

院線∣“滿江紅”,害了張藝謀

這也是曾先森不喜歡結局的原因,全軍複誦《滿江紅》有意義嗎?為什麼不殺秦儈?可這有可能是張藝謀最得意的地方,因為結局時刻,整齊劃一、全體誦讀、齊齊整整的秩序感,向來是國師的殺手锏啊。

從他的奧運開閉幕式,從他類似題材裡的《英雄》萬千齊發的箭,都可見一斑。

人,要在怎樣的情感沖擊下忍辱負重呢?張大心愛的女人死了的時候,痛苦持續時間太短了,孫均在講憋屈時,持續時間太短了,這些真正能沖擊出人物的痛感的點,張藝謀反而不強化了。

院線∣“滿江紅”,害了張藝謀

3

另一個不足是,是故事最後時刻的幾次反轉,不是不能反轉,而是說反轉得有意義,好幾次反轉最終令情感濃度不停被稀釋,其實張藝謀是為了炫技。這和複誦《滿江紅》的毛病一樣,重複、強調、過分依賴技術。

院線∣“滿江紅”,害了張藝謀

最後,照例說說為什麼不認為這部電影是純粹爛片?

一是影片裡沒有一個演員掉鍊子,可見張藝謀對于演員的調教有一套。

院線∣“滿江紅”,害了張藝謀

即便是相聲演員嶽雲鵬也并不純粹在搞笑,在權力争奪中,他死前眼神的詫異,豐滿了角色。

年僅21歲的王佳怡在妓女角色上演繹出了風情萬種與深情款款,撕心裂肺與巧奪心機的複雜。

院線∣“滿江紅”,害了張藝謀

而一心想脫離純粹喜劇演員身份的沈騰,也演得形神兼備,将小人物的無奈與辛酸,見風使舵的油嘴滑舌與忍辱負重的堅持,結合的極好。

第二是張藝謀還是對于影像有自己的追求的,至少在鏡頭運用、顔色掌控、技術環節,完成度高。

院線∣“滿江紅”,害了張藝謀

隻是,《滿江紅》從題材到核心刻畫,太不适合張藝謀。

院線∣“滿江紅”,害了張藝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