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風大潮,複興還是濫用?

這幾年的熒幕上,“國風”刮很大。内娛偶像專輯、晚會、影視劇及衍生産品貼上“國風”标簽,它們就更有機會出圈。那麼,當我們在談論“國風”時,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

國風熒幕作品

探索美學配方

不久前B站上線的動畫短片《中國奇譚》,豆瓣評分9.6,内容根植于中國傳統神話、志怪、民俗風情,網友評價該短片是“不受美日風格影響的純粹中式風格味兒”。

雖然是2D呈現,但畫風十分驚豔,頗有80、90後小時候愛看的“古早”國産動畫風味。不管是街頭巷尾的說書人,還是簡樸小店,都有濃郁的傳統民俗風情。

國風大潮,複興還是濫用?

圖1 圖檔源自網絡

國風大潮,複興還是濫用?

圖2 圖檔源自網絡

動畫運用了剪紙、手繪等傳統技藝元素,還有CG、三渲二等現代技術,還大膽嘗試将素描與中國水墨韻味相結合。

内容呈現上,既有從古典志怪小說《續齊諧記》中繼承“引而不發”朦胧情感的《鵝鵝鵝》,給觀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美學想象空間;也有脫胎于古代神話卻置于未來世界的《玉兔》,上演一場月球上的絕地逃生。

其中短片《鵝鵝鵝》脫胎于中國古代志怪典故“陽羨書生”,王谟在《續齊諧記跋》記載“記中唯鵝籠書生極幻”,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也提到“陽羨鵝籠,幻中出幻。”

國風大潮,複興還是濫用?

圖3 圖檔源自網絡

這樣一個充滿荒誕色彩的故事,被卡通片描繪得細膩真實。沒有太多華麗的視效與劇情反轉,20分鐘的短片卻容納了男女之間的曲折幽微、中式志怪天地的大世界,令人回味無窮又驚心動魄。

最後的結局更是蘊含中式哲學的思辨色彩,賣貨郎帶了兩隻鵝卻丢了三隻鵝,這第三隻鵝看似指代他的心上人,事實上,他口中的第三隻鵝根本不屬于他。

這第三隻鵝,及他在宴席上的目之所及,或許皆為虛妄,隻是私念與欲望。

這是“國風”及中式美學令人警醒的精神哲學所在,即觀照世界,觀照内心。山中幻象,黃粱一夢,人的欲望,有時卻是入籠而不自知。可以說,《中國奇譚》是一次令人驚喜的“國風”嘗試。

國風繁榮

是文藝複興還是浮躁濫用

我們因何越來越多地關注“國風”?

除去傳統文化自身強大的魅力與延綿不絕的生命力,“安全感”也是一個重要的密鑰。在年輕一代彌漫着不确定性和迷茫的當下,人們渴望回溯民族古老的基因、在沉澱着華夏氣韻的傳統文化中尋找安全感與踏實感。

起風了,人在風中,就會思念故土,想握住一些古老而安全的東西。

從這個意義上,“國風”繁榮,是傳統文化“主心骨”力量的印證。

譬如在辭舊迎新的時刻,今年各大衛視台與平台的跨年晚會都展現出了對“國風”的依戀。B站《最美的夜》跨年晚會上,周深用四種聲線連唱《枉凝眉》《滾滾長江東逝水》《白龍馬蹄朝西》《好漢歌》四首四大名著經典歌曲。

國風大潮,複興還是濫用?

圖4 圖檔源自網絡

05後、90後和70後等不同代際的使用者在彈幕上均找到了跨越時空的共鳴與聯結。這些都是在探索“國風”表達路上的一次很好的嘗試。

四川衛視2023花開天下國韻新年演唱會正式官宣首發了三星堆新坑發掘的文物,晚會上頂尊跪坐人像和神獸首次合體亮相,震撼展現了三星堆新發掘文物的完整全貌。而許嵩的《千古》國風舞台,表演與青銅古城的舞美設計完美融合,也折射出古老文明與潮流科技舞台的交融。

國風美學與前沿舞台呈現方式的交融,展現出更加多元、包容的時代新氣象。

國風大潮,複興還是濫用?

圖5 圖檔源自網絡

然而,這幾年“國風”複興的大潮,帶來的卻不隻是品質優良的熒幕作品,還有不少浮躁而不自知的人造國風。

此前國産古裝劇中,頻繁出現的日式枯山水為人诟病,而這些枯山水庭院一度是不少影視劇宣揚“中國風”美學的噱頭,曾屢見于仙俠古裝劇的美術特輯中。

枯山水的建造,是影視城和劇組為了降低制作成本、追趕進度周期,批量複制、粗制濫造的選擇。

而中式古典園林美學的靈魂是天人合一,一石一木皆師法自然,一步一景。

以“中國風”為遮羞布,偷梁換柱,審美向進度周期妥協。國産劇的前期制作,從搭景到拍攝,都透着一個“趕”字。在降本增效導向下,布景時常飄着一股透出螢幕的浮躁味。

“國風”,在這種語境下,不再是沉澱與匠心,更像是一塊“很好用”的快消遮羞布。

守正創新

講好中國故事

去哪裡打造“國風”經典?

可以肯定的是,華麗的視效、新穎的概念包裝固然是錦上添花,但經典“國風”的核心一定是基于對民族文化的深刻洞察。

老版《西遊記》中的特效,受限于年代、當時技術條件和資金等因素,很多特效呈現在現今看來都是“土味”“五毛”的。當時整個劇組隻有一台ADO特技機,很多特效都是用‘土洋結合’的法子做的。

然而在這樣的條件下,《西遊記》中濃郁的中國神話色彩、深厚的東方文化人情味卻令人百看不厭。在拍攝之初,導演楊潔确立了總體美學風格,“決定把電視片《西遊記》拍成具有中國民族氣派、耐人尋味又富有濃厚人情味的神話劇情片。在改編時,本着‘忠于原著,慎于翻新’的精神,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突出刻畫人物的思想感情。”

演員的表演風格,無處不展現古典風韻與民族色彩。劇中近40位演員都是戲曲舞蹈出身,不僅有着紮實的唱念作打功底,還具備古典氣質的身韻。

很多經典老劇雖沒有華麗的特效,但鏡頭語言借鑒中式美學的留白與構圖方式,講求意境和氣韻。

87版《紅樓夢》林黛玉初進賈府一集中,新喪母的黛玉拜别父親,乘船離開家鄉姑蘇,去往寄人籬下的宿命。劇中關于林黛玉抛父的空鏡十分簡單,隻有青山隐隐,碧水悠悠,寒煙衰草,煙波江上輕舟搖搖晃晃,如同人物漂泊的命運。

國風大潮,複興還是濫用?

圖6 圖檔源自網絡

寥寥幾個空鏡,像影視民工的片場廢鏡頭,卻悉數展現了東方式的物我合一、山水寄情。中式美學中愁緒的抒發含蓄而委婉,劇中的鏡頭語言恰好與之契合。

鏡頭一轉,作為背景闆的牧童騎黃牛,粗布衣裳、卷起的褲腿、額前一縷的發型,都充滿鄉村野趣,真實而生動。

國風大潮,複興還是濫用?

圖7 圖檔源自網絡

國風美學的核心,在于意境與神韻。幾痕碧水,一杆孤帆,這是傳統中式美學講求的留白之道。山間疏籬野舍,返璞歸真,這是隻可意會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當下的影視劇集為何很少再有這樣的高度?

很多營銷實景拍攝名川大山的劇集,不乏飛機俯拍的宏大山川和夜市長街,然而因為被過度濫用,美則美矣,終究缺失了靈魂。

以精美特效為花頭,隻求“形似”,遺憾地是無法“神似”。

當我們在談論“國風”時,我們不應隻關心概念包裝、華美視效,将使用了何種妝造、服飾等同于國風。

國風的核心是意境與精氣神,是需要懷有敬畏之心去體味那些沉澱在歲月裡富有人情味的故事,需要删繁就簡,返璞歸真。

守正創新,才能在喧嚣的聲音裡講好中國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