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個人心理咨詢:為何總是難以跟父母親近?

艾米咨詢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什麼心理疾病。

工作幾年了,每年隻有春節才回一次家。我平時很少打電話回家,也基本不會想父母,微信也不喜歡回複。父母和爺爺奶奶關系很差,有時候父母打來電話,最後總演變成說爺爺奶奶的壞話,或者演變成對我的指責,一說就根本停不下來,想叉開話題都不行,聽着特别難受;有時候好不容易通一次電話,卻覺得特别尴尬,根本沒話可說。

父母對我這種不關心他們的态度很失望,時常打來電話教育我要孝順他們。但其實,我每月給生活費,生日節假日也會給他們買禮物。隻是,我沒有成為喜怒哀樂都和他們分享的小棉襖,不會說讓他們高興的甜言蜜語,這就不孝順了嗎?

有時候他們質問:每次給你發資訊都如泥牛入海、杳無音信,你就真的有那麼忙?難道你就一點都不想我們?他們覺得我自私、涼薄,這時候我更加反感。偶爾我會想念他們,但就是不想聯系,跟他們親密不起來,有什麼事情也不想和他們說。雖然每次想到等到他們老去我再也無法挽回的一天,心裡都會有一絲絲難過和無奈。

小時候是由外婆外公一起生活,到了國中時被父母接回去,當時他們感情不好,天天吵架,總說着對方的不是,家裡一地雞毛。父母對我既控制又苛刻,經常冷暴力,即使生病了也會被責罵,從未感受過他們的關心和肯定。幸好高中後我開始住校,每到周末才極不情願又無可奈何地回家。大學選擇去了外地的學校,也是為了遠遠地逃離他們。在學校的時候基本不會想要聯系父母,打來電話也很煩。

有時候和朋友聊天談心時,了解到她們和父母的關系特别好,每次通話能夠長達1小時。我既詫異又羨慕,不知道她們是怎麼做到的,但是,我并不想努力去改變這種情況,覺得這樣更輕松。

但父母總希望我能夠多聯系他們,跟他們多親近。我很抗拒,做不到,該怎麼辦?

個人心理咨詢:為何總是難以跟父母親近?

首席心理咨詢師李建學老師解讀

小時候沒有和父母親近過的人,長大後也難以和父母親近,這并非自私和涼薄,而是有内在的心理原因的。

父母想跟你親近,抱怨你不親近他們,你想親近他們卻又害怕他們親近,這是一種親密關系障礙。作為孩子的你需要與父母親近時,卻被冷漠對待,或被攻擊、被傷害,讓你内心有了陰影。

人的本能是追求快樂避免痛苦,這些不愉快的記憶和痕迹,讓你害怕親近他們,久而久之形成了這種關系的障礙。

01

親密關系障礙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方面,是源于在早期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沒有給予孩子良好的陪伴和及時的愛的回應,孩子與父母之間沒有建立起安全型的依戀關系,孩子會發展成沖突型或回避型依戀風格。

● 安全型依戀關系是——我覺得你是一位好媽媽,願意和你在一起,不願離開你,也不希望你離開我。(父母能夠即時給予孩子愛的回應。)

● 沖突型依戀關系是——我覺得你不是一位好媽媽,但我又離不開你,但你在身邊我又讨厭你。(父母有時候關心孩子,有時候又不在乎孩子,給予的回應是斷斷續續的。)

● 回避型依戀關系是——我覺得我讨厭媽媽,我不想跟你在一起,我自己一個人玩開心一些。(父母疏離而冷漠,經常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那麼孩子就把這種依戀的需要回避掉了,才不會感受到痛苦。)

另一方面,是源于父母自身早年的依戀關系未處理好。他們也并未發展出安全型的依戀關系。

當父母早期的依戀關系良好,在許多方面是能夠自然而然地去和孩子建立起感受的連結。

若父母是沖突型依戀者,他們在依戀子女的時候,會倒過來把子女當作父母,一方面需要子女多關心他、問候他,另一方面又去攻擊、指責、抱怨子女。

父母好像在攻擊你,其實是在攻擊他們自己的父母,隻是把這個事情移情到你身上了。

面對這樣的父母,很多子女内心積壓了很多情緒,感到很壓抑、憤怒,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好與父母的關系。

個人心理咨詢:為何總是難以跟父母親近?

02

面對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一、表達、釋放自己的情緒

看清并承認我們對父母的愛、恨、憤怒、焦慮、恐懼等情感,并處理好這些情緒,是自我修複之路的開始。

處理情緒,這并不意味着,在現實生活中直接向父母大吼大叫。但可以通過自我宣洩、找信賴的人傾訴、或者通過專業的心理咨詢,來釋放自己的情緒。

二、接納父母,了解他們有自己的局限

當我們從負面情緒走出來,我們才能用一個成年人的心态,重新看待父母當時所有讓你無法親近的原因,重新了解幼時的事件。

原來父母也有不堪的童年,他們并不是不好,并不是不愛你,而是他們在早年沒有建立良好的依戀關系,無法跟孩子親近,不懂得如何愛孩子,是以他們跟父母之間的關系有障礙,跟孩子之間也會有障礙。

在很多方面,他們自己都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感情、情緒處理好,他們沒有做好自己、過好生活的能力,卻也許并未意識到,他們對待子女的行為方式有着很大的錯誤,給子女的生活和心靈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比如,他們對你冷暴力,可能是因為他們兒時也曾被這樣對待過,是以缺乏愛的能力,他們甚至不愛自己;他們管教嚴格,從未肯定過你,是否因為他們太過想讓你不走他們曾經的彎路,用心良苦,但卻拙劣于表達方式?

父母的性格已經定型,不會輕易改變了,也許一直到父母離開的那一天,他們也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或者他們也根本不會認為自己的行為有錯。

無論是父母還是自己,都不是安全型的依戀關系,承認親密關系有障礙這樣的事實。這不能在短期内化解,特别是父母不可能去改變。我們要做的,是接受自己早年有這樣的經曆,接納自己有這樣的父母。

當你去了解了父母自身的局限和缺陷,你内在的小孩能夠釋然和接受。當放下對他們的期望,就是放過自己,真正從内心與他們達成和解。

個人心理咨詢:為何總是難以跟父母親近?

三、保持恰當的邊界

成年人健康的親子關系,應該是以合理的界限為前提的。

特别是當父母是沖突型依戀風格,恰恰要和他們保持恰當的距離。

過于親密,反而導緻沖突,鬧得更不愉快。适當的距離,增加了安全的邊界,彼此相處要更輕松。

與父母的保持距離,互相尊重,不僅僅是在生活學習,甚至是職業、婚戀選擇中保持自由,更需要你能自食其力,不向家人過度求助。

可以在物質上給到足夠的關懷,逢年過節留出一定時間看望,平時可以通過微信、電話、資訊等方式保持聯系和問候。在父母生病有需要時,陪伴在身邊。

雖然我們羨慕他人安全型的關系,但我們需要去接受、接納自己的現狀,隻有真正的接納才會帶來關系的改變。

個人心理咨詢:為何總是難以跟父母親近?

四、自我修複

雖然不能要求父母改變,但你可以自己改變。如何進行自我的修複呢?

你可以用自己希望父母對你的方式,跟自己相處,好好愛自己。有些女孩子會買一個公仔,把其當成自己去關愛和呵護,給自己良好的陪伴,補償一下自己。

成年之後,我們可以通過良好的婚姻、生孩子或者與心理咨詢師建立的職業關系,來重新塑造自己的依戀關系。

在一段良好的婚姻中,和一個安全型依戀的伴侶結為夫妻,可能會改變自己的依戀類型,不斷地從伴侶那裡吸收了一些安全的回應,你漸漸就處理了你的不安全的感受。

婚後養育自己的孩子時,把孩子當成自己,給予孩子充分的陪伴和愛,這也是對自己很好的修複。

一段良好、穩定的心理咨詢關系中,咨詢師可以用和母親不同的方式來回應你,通過一段時間的互動,來改變你之前不适應的依戀模式,重新發展出更好更安全的新模式。

當你自己内在修複了,内心更穩定、平和,雖然父母還是那個父母,當他們再去指責、攻擊、抱怨時,你内心會有力量去化解。

更重要的是,修通了親密關系障礙,你就可以享受愉悅的兩性關系和良好的親子關系。

個人心理咨詢:為何總是難以跟父母親近?

李建學

個人心理咨詢:為何總是難以跟父母親近?

·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首席專家

·廣東省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師專業委員會會員

·進階婚姻咨詢師

·進階家庭教育指導師

·性心理咨詢師

·進階催眠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