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兔搖福鈴迎新春

作者:唐詩宋詞古詩詞
兔搖福鈴迎新春

“兔馳綠野添新喜,虎卧叢林煥妙春”,貼上這副春聯,可愛的“小白兔”就蹦蹦跳跳向我們走來了。因為按照我們傳統幹支紀年,2023年是農曆的癸卯年,十二屬相以卯為兔,故也稱為“兔年”。

新秋白兔大于拳,紅耳霜毛趁草眠。

天子不教人射擊,玉鞭遮到馬蹄前。

——唐·王建《宮詞一百首·小白兔》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曰:“兔,獸名,像距,後其尾形。”意思是“兔”的字形像兔子一樣蹲着,後面露出了其尾的形狀。“兔”的甲骨文字形,正是“兔”的長耳短尾的形象,活像用相機抓拍的兔子奔跑時的鏡頭。小篆中的“兔”字雖已線條化,卻如現代卡通片中的兔子形象。

《說文解字》還說:“卯,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在十二時辰中,“卯”時專指早晨五至七時,為一天的開始,是光明與希望,充滿着勃勃生機。

“其毛春素,纖毫秋黑。點綴五采,漸染粉墨。蓋久隐時見,應世德也;徐疾備體,達消息也。資質皓朗,民之則也。被白含文,好無極也。秦失鹿于近郊,晉得兔于遠境”(晉·張浚《白兔頌》)。

兔搖福鈴迎新春

張浚把兔寫得神采飛揚,德盛功高,堪稱兔的禮贊。兔子乖巧可愛,機敏馴良,動作輕盈;以“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秉性,自古深受人們的喜愛,故而有着“祥瑞之獸”的稱号。

古書《瑞應圖》雲:“赤兔大瑞,白兔中瑞。”上古時,宗廟祭祀用兔來供奉,且規定要用肥兔。各地捕獲白兔之後都要獻給朝廷,以顯示君主賢明、海内大治。

肅肅兔置,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幹城。

——先秦《詩經·兔置》

兔子在文字裡的“蹤影”最早就見之《詩經》。這句詩記載的是上古人們張網捕兔的情景與樂趣。

有免斯首,炮之蟠之。

君子有酒,酌言獻之。

——先秦《詩經·瓠葉》

由這幾句詩來看,古人早早就學會食烤兔這野味了。詩中既表現出中華民族悠久的飲食文化傳統,又表現出禮儀之邦所獨有的尚禮民風和謙虛美德。

夜月絲千縷,秋風雪一團。

神遊蒼玉阙,身在爛銀盤。

露下仙芝濕,香生月桂寒。

姮娥如可問,欲乞萬年丹。

——明·謝承舉《白兔》

明代詩人謝承舉筆下的白兔,千縷細毛,白雪一團,生動傳神。他用生動浪漫的情懷把玉兔神遊桂花飄香的月宮、嫦娥翩然而出的意境,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

兔搖福鈴迎新春

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戰國·屈原《天問》

這裡的“菟”通“兔”。如《戰國策·楚策》有“見菟而顧犬,未為晚也”的句子。屈原的意思是說:兔子在月亮的肚子裡,它對月亮有什麼好處呢?中華文明中,兔子與月亮有着悠久的文化曆史。

兔子是如何與月亮挂上鈎的呢?神話傳說“嫦娥奔月”是廣為流傳的一種解釋:後羿射落九日後,西王母給了他長生不老藥。有一天,羿外出打獵,妻子嫦娥出于好奇,悄悄吞吃了長生不老藥,變得身輕如燕,飄飄悠悠就升上天空。

據《淮南子》記載,嫦娥在臨上天時,她養的一隻小白兔跳到懷中。嫦娥抱着白兔,一直飛到月亮的廣寒宮裡。白兔随主人到了廣寒宮後,也羽化為“玉兔”,有了靈性。玉兔在桂花樹下抱鐵杵搗藥,降福人間。民間就有“兔兒爺,采百草,做良藥,去病除災保平安”之說。

兔搖福鈴迎新春

月中何有?白兔搗藥。

——晉·傅鹹《拟天問》

白兔搗藥秋複春,嫦娥孤栖與誰臨。

——唐·李白《把酒問月》

由此看,曆代詩人都對月中白兔年複一年不辭辛勞地搗藥,深懷同情。

風前一葉壓荷蕖,解報新秋又得魚。

兔走烏馳人語靜,滿溪紅袂棹歌初。

——唐·薛濤《采蓮舟》

古代文學作品中常用“白兔赤烏”代指時間,“白兔”代表月亮,“赤烏”代表太陽,由此兔子也成了時光流轉的瑞獸。薛濤詩中的“兔走烏馳”即是此種修辭手法。

西瞻若水兔輪低,東望蟠桃海波黑。

——唐·元稹《夢上天》

“兔輪”就是“月輪”。古詩文中“玉兔”、“兔輪”、“兔魂”、“兔宮”等都是月亮的别稱。

金烏長飛玉兔走,青鬓常青古無有。

——唐·韓琮《春愁》

太陽在飛,月亮在跑,時光飛快地流逝;鬓發長青的人,自古以來就沒有,這聯詩句勸勉人們要珍惜時間!

冰兔半開魄,銅壺微滴長。

——唐·李紳《奉酬樂天立秋夕有懷見寄》

李紳的詩句用冰兔生魄來形容月亮初升的可愛,亦表達了對時間流逝的留戀珍惜。

歲月如馳烏兔飛,情懷着酒強支援。

——宋·楊冠卿《鹧鸪天》

楊冠卿詩中借“烏兔飛”表達時光飛逝的感慨,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兔搖福鈴迎新春

“雪消獅子瘦,月滿兔兒肥”。這副含“兔”的聯語,有着一個美麗的傳說:

清代席佩蘭品性清高,是有名的才女。一個陽光燦爛的冬日,江南才子孫原湘上門求婚。席佩蘭以聯招婿。她看見門前石獅子身上的積雪開始融化,随口吟道:“雪消獅子瘦”。盡管孫原湘飽讀詩書,但此聯一出,還真把他難住了。絞盡腦汁也沒能對出下聯,羞得無地自容。

正月十五元宵節賞月時,孫原湘對着天上那一輪圓月浮想聯翩,不自覺吟出“月滿兔兒肥”的句子。他馬上想到用“月滿兔兒肥”,對席佩蘭那“雪消獅子瘦”,不就是一副天然妙對!

的确,此聯對仗無懈可擊,深得席佩蘭的贊賞。于是,她就嫁給了孫原湘。因一幅“兔聯”娶得美人歸,不失為一段佳話。

兔搖福鈴迎新春

兔隐豆苗肥,鳥鳴桑椹熟。

——唐·白居易《孟夏思渭村舊居寄舍弟》

兔隐、鳥啼、豆苗壯、桑椹紅紫的田園風光,多美呀!當然,在古代風俗中,兔子還是多子的象征,古時姑娘出嫁前都有拜玉兔的習俗,以求多子多福。

兔年也是以被喻為婚配之年,為的就是祈禱美好生活。

中華傳統文化中與“兔”字有關的不僅有詩,還有很多成語俗語。如:“守株待兔”、“狡兔三窟”、“兔死狗烹”、“兔起鹘落”、“兔死狐悲”、“兔子急了會咬人”、“兔子不吃窩邊草”、“心裡揣了個小兔”、“兔子的尾巴長不了”等等。盡管這些成語、俗語林林總總、紛亂雜陳、褒貶不一,但每一個詞語裡都藏着古人的智慧與生活積澱,值得後人們借鑒深思。

兔搖福鈴迎新春

皎如霜輝,溫如玉粹。

其容炳真,其性懷仁。

唐代蔣防在《白兔賦》中這樣稱贊白兔。是因為兔還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兔毛是珍貴的紡織原料,也是文房四寶中毛筆“兔毛紫毫”的主要原料。兔皮還是一種重要的皮革原料,可制成柔軟保溫的衣帽、手套。小兔還常被用來做醫療實驗,為人類的健康事業獻身。兔肉含低脂肪高蛋白,可緩解動脈硬化,降低冠心病、高血壓的發病率,還有促進兒童大腦發育,延長青年人肌肉彈性期的作用。野兔的糞便叫做“明月砂”、“望月砂”,能治療便秘,生瘡等疾病。看來,兔子全身都是寶了呀。

“虎尾系金攏才氣,兔首搖鈴蕩福音”;揮别金虎,迎來玉兔。新春伊始,我們要珍惜“兔走烏馳”的時光,以“勢如脫兔”的速度,緊握手中的兔毛紫毫,書寫新時代的新詩篇。兔年吉祥如意,喜氣好運!

-作者-

朱少華,莒南縣人,中學進階教師。喜歡寫作。教學論文、散文随筆、詩歌、剪紙等作品,散見多家報刊及網絡平台。在征文及網絡文學作品大賽中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