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魔王:總理“突然”撂挑子不幹了,紐西蘭還能怎麼“救”?

作者: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魔王】

1月19日,紐西蘭總理傑辛達·阿德恩突然宣布辭職。

新聞引爆了紐西蘭乃至國際輿論,我自己的手機也響個不停,同僚、朋友、家人乃至賣菜大媽都在議論此事,甚至我聽到我上國小的孩子也與他的同學煞有其事地聊道:“你知道嗎,總理辭職了,紐西蘭之後要有大問題了……”

不過從輿論溫度來看,紐西蘭國内外還是有差別的,看紐西蘭以外的反應多是一臉懵圈的狀态,而紐西蘭國内則是“喜憂參半”。

大起大落的政壇生涯

阿德恩生于1980年,作為八零後的她,2008年成為當時紐西蘭“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國會議員”,2017年則成為紐西蘭“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理”,可謂年輕有為。

2019年克萊斯特徹奇市槍擊案發生後,她戴着頭巾去慰問穆斯林受害者,“一抱”震天下:這種西方白人對“千年宿敵”穆斯林的博愛感動了世界,穆斯林們激動地把她的照片投射在迪拜的哈裡發塔上,西方世界也給予了她如潮般的贊譽。

魔王:總理“突然”撂挑子不幹了,紐西蘭還能怎麼“救”?

阿德恩“一抱”震天下(Hagen Hopkins/Getty Images)

她是以登上了各種雜志的封面,好萊塢甚至要拍她的電影。而在紐西蘭國内,她上司的工黨支援率瞬間曆史性地超過了50%,粉絲們在街頭貼出了她的頭像,觀察家們還發明了一個詞——“傑辛達狂熱症(Jacindamania)”——來形容這種輿論潮。與此同時,工黨内部各派系因拜服而空前團結。

阿德恩當時可謂氣勢如虹、風光無兩,那時候很多人似乎都覺得,阿德恩的輝煌聲望将伴随她的一生,而她上司的工黨也将因她的聲望而長期執政。

然而,僅僅過了不到4年,工黨就面臨支援率低迷的困境。如今阿德恩不僅辭掉了總理和黨魁職位,甚至還宣布自己今年不會參選國會議員,算是從政壇直接裸辭了。這種感覺讓我想起了英年早逝的“麻風王”鮑德溫四世,令人感歎人生無常。

魔王:總理“突然”撂挑子不幹了,紐西蘭還能怎麼“救”?

在阿德恩的辭職聲明中,能夠讀出一股濃濃的負能量。

她稱自己已為國家貢獻了一切,自己“油箱裡沒油了”(“no longer had enough in the tank” to do the job);她還對自己幼小的女兒說“媽媽期待着你今年開學時能在場”,對因國事繁忙而一直無法與之結婚的未婚夫克拉克說“我們終于可以結婚了”。

這種公開的親情表達,似乎也在透露着某種對時局的不滿。

阿德恩的辭職,更像是因沉重的政治壓力,而不是心血來潮的淡泊名利。這和2016年突然辭職“回歸家庭”的前總理約翰基有些相似,也讓很多人感覺,紐西蘭的總理似乎特别愛辭職和搞“回歸家庭”的叙事。

總理這個職業,真的這麼“可怕”嗎?

阿德恩的負能量,主要來自紐西蘭正在面臨的各種危機。

紐西蘭的銀行利率飙升到了30年來的最高點,傷害了企業主,而物價上漲則傷害着工薪階層。與此同時,勞動力正快速流失到他國,而國内治安的惡化也逼得向來随遇而安的華人都上街抗議了。

此外,工黨過去推行的很多政策,如水務制度改革(三水改革)和土著平權改革(He Puapua),都引發了很大的社會争議甚至導緻族群分裂。而工黨曾經承諾的很多事情,比如用于解決住房短缺問題的Kiwibuild建房計劃,都僅僅完成了個零頭,相當不好看。

糟糕的是,阿德恩的政治盟友們也有所動搖了:黨内,2022年阿德恩在中美關系中試圖倒向美國時,被黨内大佬公開警告“不要站在曆史錯誤的一邊”;黨外,常年當“跟班”的綠黨因環保議題的分歧而認為“工、綠跨黨派協定”是“有毒的”;而在坊間,阿德恩嚴格的抗疫政策和減排政策,同樣激起了連綿不絕的遊行集會。

魔王:總理“突然”撂挑子不幹了,紐西蘭還能怎麼“救”?

反對阿德恩抗疫政策的集會者在國會大廈前“長期作戰”(圖/紐西蘭媒體)

由這麼多問題引發的政治危機令阿德恩“壓力山大”。多次民調顯示工黨的支援率低于反對黨國家黨,今年大選連任已有懸疑。同時,紐西蘭人對阿德恩的态度也從過去的“傑辛達狂熱症”一百八十度轉彎,變成了現在的滿腹牢騷。

在對政府前進的方向越來越失望之後,許多紐西蘭人現在正在慶祝阿德恩的辭職。

紐西蘭記者和《每日郵報》專欄作家丹·伍頓嚴厲批評阿德恩,稱她的上司導緻了“經濟災難”。他談道:“傑辛達·阿德恩辭去了紐西蘭總理的職務,她非常清楚自己即将被紐西蘭人殘酷地趕下台。紐西蘭人已意識到她在疫情中展現的威權主義、虛僞的善良以及她給一個了不起的國家造成的經濟災難。”

“謠言”成真了

其實早在去年10月,坊間就盛傳很多來自工黨内部的各種傳聞,其中最驚人的便是“阿德恩馬上要辭職了”。對此,阿德恩還曾鄭重地辟了謠。

魔王:總理“突然”撂挑子不幹了,紐西蘭還能怎麼“救”?

當時紐西蘭華媒的相關報道

然而誰能想到,當初還煞有其事地辟謠稱自己“不會在大選前辭職”的阿德恩,在3個月不到的時間内就斷然宣布走人了。可見,當時的“謠言”未必完全是空穴來風。是以,我們也可以再順便回顧下去年10月份的“謠言”還有什麼:其中包括“阿德恩會去聯合國任職”以及“阿德恩下台是為了不在她的執政期間輸掉選舉”。當然,阿德恩都一一否認了。

新冠疫情後産生的各種連鎖危機,對于西方政府來說是相當難解決的,這使得西方國家在疫情後幾乎都發生了執政黨更疊,紐西蘭工黨的支援率低迷甚至可能無法連任,其實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不過,執政黨更疊之後的新政府也依然是“西方政府”,也幾乎無法解決前任的危機——很多阿德恩的反對者也深知這點。他們當然會對阿德恩的辭職而歡呼雀躍,但很快就都意識到,潛在的替代者可能也不會好到哪去。

誰來撿這個“爛攤子”?

在紐西蘭,連孩童都知道國家的情況很糟糕。阿德恩宣布辭職之後,副總理格蘭特·羅伯遜聲稱不會接任總理職位,足見這個位置的燙手程度。

按理說,總理這一職位“光宗耀祖”,理當有各種人打破頭競争總理這一職位;但現在看來,卻是一個被撂在衆人面前的爛攤子,大家對此似乎都表現得很是謙遜。

畢竟,處理如此爛攤子,不同于作秀演講那麼輕松愉快,需要的是豐富的執政經驗,而紐西蘭的民主制度缺乏官僚體制對政客的長期培養。在座的議員,很多在幾年前隻是個過着自己小日子的平頭百姓,國情順利的時候可以混混日子;國家一旦遇到挑戰,到了需要見真章的時候,很多政客們就露怯了。

當然,工黨裡也不是完全沒有人才。關于工黨内潛在的新總理人選名單,其實在去年10月“阿德恩辭職”的“謠言”出來時就已經有了,而當下紐西蘭人正就此話題進行熱烈的猜測。

坊間熱傳的幾個版本略有不同,但每個版本裡似乎都有邁克爾·伍德(Michael Wood),也就是現任的移民、交通和勞工部長。

伍德也是生于1980年,也是“年輕有為”。他出身于工會,為人謙和、低調和接地氣,與群衆打成一片,也深受黨内同僚的喜愛。他于2019年擔任工黨黨鞭,而這個職位往往是紐西蘭政黨留給重點培養對象的。

魔王:總理“突然”撂挑子不幹了,紐西蘭還能怎麼“救”?

作為交通部長,伍德牽頭推動了城市鐵路計劃以改善交通問題,為此從中國引進了盾構機并命名為“Dame Whina Cooper”(圖自推特)

此外熱傳的人選還有幾位,比如克裡斯·希普金斯(Chris Hipkin),生于1978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進階工黨議員,2017年成為教育部長,在2020年臨危受命當衛生部長,成功應對了新冠抗疫事務,目前正擔任紐西蘭教育部長、警察部長、公共服務部長和國會議長。

魔王:總理“突然”撂挑子不幹了,紐西蘭還能怎麼“救”?

再比如娜耐娅·馬胡塔(Nanaia Mahuta),是紐西蘭的外交部長和地方政府部長,引起争議的“三水改革”即為她牽頭。馬胡塔是已故毛利女王的養弟、毛利長老羅伯特·馬胡塔爵士的女兒,她留着非常醒目的毛利傳統的面部紋身,象征着她在毛利族裔中的地位。坊間猜測她可能會成為總理接任者的主要依據是她在2014年競争過工黨黨魁。作為紐西蘭外交部長,她在美國和中國在南太平洋國家事務上持中立立場,2022年底她曾表示該地區“對任何一個超級大國都感到不舒服”。

結語

無論是誰接任總理一職,對于他/她來說,挑戰都将是非常嚴峻甚至是有些絕望的。

因為紐西蘭的很多問題,可能并不是紐西蘭人所能解決的:比如利率高企問題,紐西蘭的銀行利率被迫要跟随美國銀行利率上漲(否則财富會被美國吸走);再比如勞動力流失問題,這是澳洲等西方盟國在紐西蘭重金挖人所緻;而紐西蘭社會的犯罪率飙升,更多是因為整個西方文化圈的社會心理原因。無論怎麼應對,紐西蘭這個“細胳膊”似乎都很難擰得過大環境的“大腿”。

也許新的總理必須是個政治天才,才能讓紐西蘭擺脫窘境。然而,如果上述候選人有天才之能,那為何之前沒有出來輔佐阿德恩力挽狂瀾呢?可能無論誰接任總理,最終都隻是一個“臨時工”,也是以,即使有的政客曾積極競選黨魁,現在也不想、不敢露頭了。

也許孩童們說的是對的,阿德恩的撂挑子和“油箱裡沒油”,反映了紐西蘭面臨的挑戰已經無人可擋。未來可能真的是要有大麻煩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