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法屬時期對寮國民族身份建構有什麼樣的曆史影響?

作者:春秋文史v

一.曆史影響

1.增強了寮國民族的民族身份認同

在民族身份的建構中,寮國人的民族身份認同發生着重要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有兩個重要特點:一是在寮國民族的身份識别方面,二是在民族認同方面。

第一,關于民族身份的識别。鑒于印支半島的民族成分錯綜複雜,聯合國在日内瓦會議召開前曾多次派遣國際考察團赴印支考察民族問題。由于在精英階層的努力下,寮國人民已經具備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語言、宗教以及民族名号,尤其是當時的報紙書籍中,将生活在寮國地區的各族人民統稱為“寮國人”,這些資訊都給國際社會的考察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及至在日内瓦會議上,經過對印支民族問題的多方讨論,寮國人民的民族獨立地位赢得了不少國家的支援并最終得以确認。

法屬時期對寮國民族身份建構有什麼樣的曆史影響?

第二,在民族認同方面,寮國人經曆了由村社與部族認同向民族認同的轉變。由于民族身份的建構區分了寮國人與暹羅人、越南人、中國人等民族間的不同,建構了一系列象征寮國人的民族身份,緻使當時的寮國人民初步形成了對“寮國人”的民族認同。不僅如此,當時處于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也發起過小規模的民族認同活動,在法國人推行去“暹羅化”的趨勢下,山區酋長庫曼丹公開聲稱自己及其所部的農民起義軍為“孔”,運動稱之為“我們是‘孔’”運動”,有學者認為,“孔”一詞原本是用來稱謂在寮國地區說老聽語的少數民族,庫曼丹在政治運動中将自己和起義軍統稱為“孔”,是有意将其賦予新的政治意義。

法屬時期對寮國民族身份建構有什麼樣的曆史影響?

2.規劃了寮國國的現代國家體系

在法屬時期寮國民族身份的建構中,寮國确立起了基本的現代國家體系,鞏固了寮國人民的現代國家認同。雖然,對寮國民族國家的建構在二戰後一直沿着兩條不同的方向在發展,但經過一系列的建構與整合後,寮國初步形成了以寮國地圖、寮國憲法、寮國王國政府為主體的現代國家體系.在這其中,獨立前後的寮國地圖在其國家疆界領域已經明确與越南和高棉相分離,新出台的《寮國憲法》将寮國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進行了明确化,憲法還将此前所建構的寮國語與寮國佛教分别列為“國語”與“國教”,而王國政府則成為獨立後為國際社會所承認的唯一合法政權。

從具體的政治體制層面來看,寮國社會孕育了兩種不同的政治體制。一種是資産階級君主立憲制政體,該政體模式從王國政府建立至寮國獨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為王國政府所采用,一種是社會主義國家政體,這一政體模式在整個法屬時期都處于萌芽階段。不過,在寮國獨立後,圍繞兩種不同政治體制的争論成為了寮國社會長期的政治鬥争。

法屬時期對寮國民族身份建構有什麼樣的曆史影響?

3.促進了共産主義運動的蓬勃發展

共産主義運動在寮國的發展伴随着民族身份的建構,從法國的“去暹羅化”政策,到精英階層對民族身份的建構,再到最後對民族國家的建構中,共産主義力量一直參與期間并發揮着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寮國共産主義組織與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據統計,寮國共産主義組織的規模由1928年僅一個分支部、幾十餘人發展到獨立前夕的400名正式黨員以及近萬人的工農武裝力量。

在民族身份的建構中,共産主義組織率先提出了實作社會主義與民族獨立的構想,不少人士将馬克思主義運用到了民族身份的建構中,做出了很多出色的理論貢獻,少數上司者借助周邊國家的經驗将馬克思主義同勞工運動相結合,擴大了馬克思主義在寮國社會的傳播與發展。

另外,在共産黨組織的上司下,無産階級借助民族身份建構之風登上政治舞台。在民族問題上,一些無産階級革命家主張民族和解,支援用非暴力的手段處理民族沖突、支援民族整合。在戰後,無産階級逐漸成長為共産黨組織最可靠的力量與支柱。

法屬時期對寮國民族身份建構有什麼樣的曆史影響?

4.實作了宗教的世俗化

宗教世俗化的重要表現之一便是學校教育與寺廟教育的分離。在法國的去暹羅化過程中,法國人對學校與寺廟的改革區分了二者不同的職能。在學校,學生不用接受宗教教育,隻用學習世俗文化課知識,所培養的人才全部為世俗人才。而在寺廟,培養宗教人才成為了寺廟的主要職能,但所培養的人才不完全成為宗教人士,寺廟所教授的課程除了傳統的宗教知識之外,還包括寮國語的書寫與應用等世俗課程,一些大的寺廟還開設了通識性課程。

宗教世俗化重要表現之二是佛教知識分子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在對民族身份的建構中,佛教知識分子不但成為了佛教民族化與現代化改革的主力軍,還積極參與了對寮國人形象的塑造工作,不少代表人物甚至為日後的寮國社會主義事業做出了光輝貢獻。

宗教世俗化的重要表現之三是寺廟的社會化現象愈來愈突出,佛教改革幫助寮國人民重新回歸本土的宗教信仰。學者康明多納曾對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寮國寺廟有過這樣一段描述:佛寺在寮國社會的中心位置,它承擔着多項社會功能:

法屬時期對寮國民族身份建構有什麼樣的曆史影響?

它可以作為學校、市民集會所、節慶場所、心靈和身體診所、旅行者避難所、約會及婚禮場所,另有學者也這樣講到:當時的佛寺處于寮國社會的中心地位,在農村社會系統中處于維系社會關系的中心位置。由于改革後的寺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寮國群眾的知識水準,促使一些群眾得以在寺廟議政論政,當時的統治者也能夠通過寺廟接受人民群衆的意願。

綜上所述,民族身份的建構給與了宗教世俗化的土壤,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寮國社會的貧窮落後,同樣,宗教的世俗化也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覺醒,加速了寮國社會的轉型與社會階層的分化。

5.改變了寮國人的社會生活

在民族身份的建構中,寮國人的社會生活也在發生着轉變。這種變化主要有三個重要特點:一是社會文化方面,西方現代化與民族傳統的結合成為了幾個大城市的主流,二是社會階層領域,精英階層與普通市民階層的崛起。

法屬時期對寮國民族身份建構有什麼樣的曆史影響?

在社會文化方面,寮國的幾個大城市出現了非常明顯的傳統與西方結合的風格,且不論上文所講到的語言、宗教,就是在居民日常生活中都能處處展現。例如,當時的寮國公務員與知識分子都普遍熱衷于西裝,但西裝并不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在非工作場合中,他們依然喜歡着紗線織品的傳統服飾,在寮國城市的街頭上,随處可見西裝與襯衫同五顔六色的民族服飾互相交彙。

再比如,當時的寮國貴族與官員雖喜好于哥特式的西方洋樓,但洋樓的佛教化與民族化風格也非常凸顯,許多洋樓内專設佛堂與佛龛,樓的頂角設佛像,有些洋樓還帶有穹形、圓底的民族建築風格。可以見得,當時的寮國社會在被西化的同時也保留了衆多的民族傳統,為日後寮國的現代化進度提供了重要的幫助。

最後,民族身份的建構促成了寮國精英階層的崛起,精英階層的崛起帶動了普通市民階層的壯大,兩大階層互相配合、互相促進,成為了寮國社會的中堅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