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頭灰鲸在阿拉斯加的威廉王子灣遊泳。該物種通常生活在太平洋,但最近在大西洋被發現。攝影:自然圖檔庫,阿拉姆
作者:HEATHER RICHARDSON
雄性灰鲸于2013年在那密比亞附近被發現,這是該物種首次出現在南半球。
最近發表在《生物學快報》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經過幾年的基因研究,最終證明灰鲸來自北太平洋。
灰鲸目前有兩個已知的種群:東太平洋灰鲸和西北太平洋灰鲸。前者是穩定的,約有20,500隻,而後者則瀕臨滅絕,僅留下約200隻野生個體,這主要是由于數十年的商業捕鲸。東太平洋的灰鲸通常從阿拉斯加和俄羅斯附近的水域遷移到下加利福尼亞州的繁殖地。人們對太平洋西北地區灰鲸的繁殖地知之甚少,但記錄顯示它們在俄羅斯東部附近覓食。
當南非斯泰倫博斯大學的動物學家西蒙·埃爾文(Simon Elwen)于2013年首次聽說那密比亞的灰鲸時,"這有點不屑一顧,"他說。"這就像有人說他們在巴黎看到了一隻北極熊 - 從技術上講,它可以到達那裡,但這似乎并不現實。
照片證明,它确實是一頭灰鲸,長約12米。可能是因為營養不良,它在沃爾維斯灣度過了兩個月,讓埃爾文和同僚苔絲·格裡德利(Tess Gridley)有機會收集微創DNA樣本。
灰鲸創造了新的遊泳紀錄,此前由一隻在太平洋旅行20,550公裡的棱皮龜保持,新紀錄的誕生給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灰鲸離家這麼遠?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推測,由于氣候變化,灰鲸可能正在探索或失去新的栖息地,但沒有足夠的資料來得出任何結論。
對于在大約8000公裡的距離上遷徙的鲸魚來說,"為旅行那麼遠付出的代價是一個很大的代價,"該研究的共同作者,英國杜倫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國家地理的探險家Rus Hoelzel說。"這确實讓你想知道他們為什麼這樣做,以及他們在什麼情況下這樣做?"它還激發了我們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基因的深入研究
為了更好地進行研究,Gridley和Elwen與Hoelzel和Turen大學進化生物學家Fattih Sarigol合作,将灰鲸的基因組與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存儲的其他灰鲸的基因組進行比較,該中心存儲了一千多個物種的基因組。
遺傳比較旨在将其排除在未知的大西洋種群之外;近年來,大西洋灰鲸的化石證據導緻在北大西洋和地中海發現了兩頭灰鲸。
"我們對一些鲸目動物物種知之甚少,因為很難遇到它們,"Hoelzel說。但就灰鲸而言,它們确實傾向于生活在沿海地區,并且非常容易識别,是以大西洋中這種隐藏種群的想法不太可能成立。
在那密比亞發現的鲸魚的基因确實與生物技術資料庫中存儲的北太平洋灰鲸的基因相比對。研究人員表示,令人驚訝的是,最好的比對是太平洋西北地區的灰鲸。
流浪鲸魚?
接下來,研究小組分析了海洋哺乳動物的可能路線,稱它最有可能從西北航道繞過加拿大。其他路線,如在南美洲航行或遊過印度洋,不太可行,部分原因是缺乏目擊事件,部分原因是灰鲸傾向于在淺水區覓食,如果在公海上長途跋涉,這對它們來說可能很困難。
然而,西雅圖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in Seattle)專門研究太平洋海洋哺乳動物的科學家蘇·摩爾(Sue Moore)認為,穿越印度洋最有可能,因為這條路是最短、最容易通過的。
"也就是說...鲸魚很可能是流浪者,"摩爾補充說,這不是一個明确的目标遷徙。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但是,"她說,"它确實給了我們一些關于這個物種的彈性的非常有趣的想法。"
(譯者:陌生人身上的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