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年紀,似乎會陷入一個無休止的“告别”的循環,11月1日,《三國演義》關羽飾演者陸樹銘去世,衆星發文悼念,全網送别童年回憶。
作為四大名著翻拍之作,94版《三國演義》不僅是三國題材裡最經典的作品,也貢獻了最經典的角色形象,其中相當矚目的便是陸樹銘的關羽。
他不僅完美還原了民間印象中的關二爺形象,身材高大魁梧,“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還兼具關羽的獨特神韻,是少見同時符合武神與美髯公形象的演員。
惟妙惟肖的表演更是将關羽刻畫得深入人心,在老三國劇中關羽極受認可,很多劇粉的淚點基本都是關羽敗走麥城那段戲,七話如今每次回顧仍舊忍不住淚目。
因為陸樹銘的關羽太過經典,他甚至影響到了傳統關羽形象,《三國演義》播出之後,無論市面上的關羽周邊還是畫家筆下的二爺,都逐漸接觸陸版關羽。
王扶林導演曾用“人一生難得一個名著”留住了飾演劉備的演員孫彥君,這句話同樣也适用于參演老版四大名著的其他演員,包括關羽陸樹銘。
他的演員生涯最輝煌的作品是《三國演義》,人生最為人知的标簽是關羽,而在關羽背後,回歸演員陸樹銘本身,同樣是一段樂天又勵志的戲骨生涯。
樂天派演員陸樹銘
生于1956年的陸樹銘原本是山東青島人,童年在海邊渡過,10歲時父親參加西部建設,陸樹銘便舉家搬遷到陝西渭南。
對于這個決定,人們有歡喜也有憂愁,歡喜是能支援西部建設,憂愁是當時交通不便,青島到渭南的距離,對于當時很多親朋來說,可能一别就是永别。
在開往渭南的火車上到處都是邊聊天邊落淚的乘客,10歲的陸樹銘卻是個例外,他對這場終身旅途充滿興奮,帶着對黃土高坡的向往與好奇來到第二故鄉。
陌生的環境,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生活方式,即使放到當下,也有很多人需要過渡期來适合變化,而陸樹銘的回憶中,不同文化碰撞給他留下的都是趣味。
他學會了一口道地的河南方言,因為很多同學都是從河南移居過去的,他也喜歡陝西人的淳樸,很快便融入新故鄉,也慢慢在生活中展現出了藝人潛質。
陸樹銘繼承了山東人的高大體格,在當時國人平均身高普遍低于當時的情況下,他卻足有1米86,國中進便加入了校藍球隊,外形條件非常好。
他的藝術細胞也很優秀,從小便喜愛音樂、戲曲,沒有老師、沒有家族培養,僅憑借一部半導體收音機,陸樹銘便自學了平劇、呂劇及當時的“流行”金曲。
無論什麼風格的音樂都能唱得流暢自然,這引起音樂老師關注,建議陸樹銘放棄籃球改學音樂,出色的外形與音樂才華,為陸樹銘的演員之路埋下了伏筆。
1980年藝術劇院招生,陸樹銘被長輩安排陪表妹參加西安話劇院的藝考,等候時被正在西安話劇院任職的郭達一眼看中,推薦給了主考老師(好熟悉的經曆,哈哈)。
當時陸樹銘國語發音不标準,但個人條件太突出,主考老師張馳很欣賞他,給他開了一個條件,隻要肯用功練台詞就招他,預測他有成為台柱的潛力。
陸樹銘嘴上不在意心裡卻早已激動不已,因為他小時候也曾有過電影夢想,受西安話劇院的經曆鼓舞,陸樹銘轉頭便報考了西安電影廠。
不愧是“關二爺”啊,就是那麼自信。
關鍵是陸樹銘的确有自信的資本,西話這邊一聽說他報了西影廠的消息,老師便直接跑到他家“搶人”,受老師影響,陸樹銘最終選擇先成為一名話劇演員。
樂天、自信、有才華,這是接觸演員行業之前陸樹銘便展現出來的特質,每一份都是成為演員、明星的基石,在進入話劇院之前,陸樹銘可謂是“天選之子”。
按理說這樣的好苗子從業之路應該會順暢很多,但讓陸樹銘始料不及的是,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都在經曆挫折沖擊。
坎坷的從藝之路
外向的性格與出色的外形讓陸樹銘更具演員潛力,也間接賦予了他大膽自由的心态,在西安話劇院學習過程中,他與後來的妻子相戀。
如今來看,20多歲的年輕男女相愛是再正常不過,但當時卻讓陸樹銘第一次遭遇重創,他被舉報違反紀律,從話劇舞台撤出,被安排燒鍋爐、打招衛生。
這讓陸樹銘非常不服,我憑什麼不能談戀愛呢?但他仍舊老實按話劇院安排做事,耐心燒了很長一段時間鍋爐,甚至進入劇院開設的貿易公司做業務。
不怕吃苦,啃幹又有勁頭,陸樹銘的業務員工作幹得也很漂亮,如果沒有執着于演員夢,或許陸樹銘後來會成為一位非常出色的商人。
與商人相比,顯然當演員才是陸樹銘的追求,他一直堅持到重新擁有了回到舞台的機會,然而,正準備話劇舞台大展拳腳時,新一輪的沖擊又來了。
上世紀80年代初,特殊時間、特殊環境下的特殊政策,陸樹銘因參加了8場舞會被捕入獄一年零4個月,這次遭遇一度讓陸樹銘措手不及。
剛剛觸電演員行業便前後兩次受挫,且都是難以預估的打擊,很容易讓人選擇放棄,但從小便性格樂觀的陸樹銘,卻都選擇積極應對一切坎坷。
被劇院罰去當勤雜工,他很受打擊,卻仍舊能苦中作樂,一邊掃地一邊唱平劇《江姐》,被捕入獄,他經曆一段迷茫後便迅速進入學習模式。
16個月的牢獄生涯,他幾乎看遍了中外名著,從同監獄的犯人身上看人生百态,從書本尋找知識與藝術積累,演員這條路越坎坷,他越珍惜。
出獄後陸樹銘幾乎沒有低迷斯便迅速進入“練功”模式,西安護城河外經常有他吊嗓子練功的身影,多年後觀衆看到的武神關羽,基本功早便積累出來了。
七話很喜歡陸樹銘面對困難時的心态,他想的不是後悔或怨天恨地,而是每天都在想未來該怎麼做?如今要怎麼做以讓自已能更好地面對未來的生活。
多年後再提及這些過往,陸樹銘說得最多的是自已從這些挫折中得到了什麼,而不是懊悔失去了什麼,這種心态很難企及,卻又值得學習。
與《三國演義》的不解之緣
重回西安話劇院後,陸樹銘踏踏實實地做起了話劇演員,90年央視籌備拍攝《三國演義》,一次性集結了6位導演,全國範圍内尋找合适的演員。
關羽是幾位重量級演員裡較晚定的一個,前去試鏡的演員很多,備選多達36人,但導演王扶林等人總覺得不夠味,一直想找到一個形神兼備的演員。
正在籌備獨幕喜劇的郭達得知這個消息,第一時間便想到了高大帥氣的陸樹銘,便向王扶林推薦了他,看完陸樹銘的照片後,王扶林立馬安排選角導演去西安找人。
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插曲,陸樹銘一直覺得自已與關羽有天定的緣分,選角導演到西安時陸樹銘恰好在鹹陽跑劇組,導緻連續等了三天都沒等到了。
第四天的時候當地下大暴雨,陸樹銘想起來宿舍沒關窗趕緊坐劇組的車子回了西安,這才發現了選角導演留下的紙條,如果他晚一天看到資訊,很可能便錯過了機會。
接下來的試鏡就相當順利了,僅外形與關羽的契合度,他便碾壓全場,曾經苦練的基本功更征服6位導演,成為關羽獨一無二的人選。
當時出演過電視劇《關公》的演員張山也跑去試鏡關羽,看到陸樹銘的扮相便知道自己要失敗,他後來拿到了趙雲一角,也意外促成另一個經典形象。
很多人覺得陸樹銘成也關羽敗也關羽,他與不少經典名著出來的老演員一樣,角色火了,演員卻沒有太多加成,照樣還是做了多年居無定所的北漂藝人。
他們有一身年輕演員無法企及的出色基本功,代表作品個個經典,陸樹銘前期的《古今大戰秦俑情》後來的《大話西遊》、《漢武大帝》皆有代表角色。
但他們沒有趕上影視資源爆發的好時機,能出演的作品相對比較有限,待到老年階段,能出演一部網絡電影配角都算是拿到了“大餅”。
但無論陸樹銘還是其他老演員,大部分對角色都保有一份敬畏,人生難得一名著,人生更難得一關羽,有一個中國影史留名的經典作品,陸樹銘便覺得很幸運。
正如他從小便擁有的樂天性格一樣,永遠能從人生每個階段汲取到生命的“養份”,抓緊每一天時間充實自已,不浪費人生,不辜負觀衆的信任。
我們告别關羽陸樹銘時,是在緬懷一段人生中重要的記憶,是對一位優秀演員的最美認可,或許,也是對一位充滿生活能量的老藝術家,一份特别的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