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常勝文化”培塑打赢尖兵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用“常勝文化”培塑打赢尖兵

“八一”建軍節,空降兵某旅官兵在戈壁沙漠面對軍旗莊嚴宣誓。 許洋/攝

用“常勝文化”培塑打赢尖兵

空降兵某旅組織下連新兵參觀旅史館,學習先輩光榮事迹。 李志偉/攝

用“常勝文化”培塑打赢尖兵

空降兵某旅官兵在傘塔前莊嚴宣誓。 陳為森/攝

走在空降兵某旅營區,擡頭就能看到巍峨的傘塔。這座高85米、圓柱形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傘塔于1956年6月建成使用,中國空降兵從這裡邁出了從天而降的第一步。在該旅營區裡,還有以紅色曆史命名的常勝書吧、上甘嶺廣場等區域。

每天清晨,該旅軍營廣播中播放着融入“常勝精神”的《常勝!常勝!》之歌,旋律慷慨激昂。新兵王俊說:“我們的旅歌,唱起來倍兒帶勁。”每逢重大節日的晚會等時機,他們還會将紅色曆史和英模人物故事融入到演出節目中,讓官兵在追根溯源中傳承“常勝精神”。

随着強軍興軍步伐不斷加快,空降兵某旅在持續加強軍事文化建設中,凝練出以“忠勇、勝戰、實幹、開新”為核心的“常勝文化”精神,并堅持用文化鑄魂育人,将文化力滲透到部隊建設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将常勝精神“植”入官兵血脈,用文化軟實力進一步強化軍事硬實力,讓部隊戰鬥力提升更加紮實有力。

傳承

“這杆三八大蓋步槍是‘常模連’第二任連長魏來國使用過的步槍,在1946年的一次阻擊戰中,魏來國手握這把步槍,用125發子彈消滅了110個敵人。當時我們裝備差、兵力懸殊,魏來國依舊‘百發百中’,現在軍隊武器裝備越來越先進,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練強殺敵本領……”

7月底,下連之初的第一堂課,就讓新兵王一博内心十分震撼,這也是他離“神槍手”最近的一次。入伍前,王一博就立志要當電影《紅海行動》中狙擊手顧順那樣的人物。

初入軍營,站在連隊榮譽室内,聆聽着連隊老班長講述連隊光榮曆史,聽完魏來國的故事,王一博的内心被深深折服,“過硬的連隊過硬的兵,身在這麼光榮的機關,我更加堅定了要成為‘神槍手’的夢想,魏來國老連長就是我的偶像,我一定會好好努力。”

在該旅,每逢新兵下連、老兵複退和新幹部上任等時機,他們就會通過組織參觀“常勝模範連”榮譽室、旅史館和傘塔等場所,讓官兵在耳濡目染中傳承發揚英勇頑強、敢打必勝的血性膽魄,增強“常勝精神”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和歸屬感。

“紅色資源是一代代共産黨人用智慧、汗水、鮮血甚至是生命鑄就的,具有不可替代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說服力。不僅是學史明理、借古鑒今的生動教材,更是打造‘常勝精神’文化品牌的‘精神富礦’。”該旅政治工作部主任賀潔晗介紹,利用紅色資源開展教育,是他們向官兵介紹“常勝精神”文化理念的一個有力舉措。

該旅不僅經常邀請老英雄們回營講述戰鬥故事,與官兵面對面“零距離”接觸,還派遣專人查閱旅史資料、走訪退休老幹部、采訪先烈親屬,深挖部隊光榮曆史,按照“英烈名單”“先烈事迹”“戰鬥故事”彙編“紅色家譜”,下發到基層營連,讓官兵利用思想教育、訓練間隙、“三個半小時”等時機交流學習,将“常勝精神”植入官兵“血脈”。

在前不久該旅組織的一場班長骨幹四百米障礙考核中,新任班長張浩楠的成績排名靠後,感覺給連隊丢了人,一度懷疑自己的能力素質不适合班長崗位。回到連隊,張浩楠滿是失落,突然走廊上的“軍史長廊”映入眼簾。看着連隊從戰争年代一路走來,那麼多英勇作戰、不懼生死的英模人物的故事,那一刻,他感覺臉上火辣辣的,覺得自己在挫折面前太“弱”了,當即立下“翻盤”的決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最近的一次班戰術考核中,他帶領全班“過關斬将”,奪得了第一名。

精武

“當我還是上等兵時,看着班長出國比武奪得第一,我也立下了為國争光的目标,雖然多次落選,但我一直沒有放棄,堅持苦練本領,終于在2020年圓夢國際賽場……”

一個排3年出了4名“國際軍事比賽”尖兵,其中一名還成功提幹。8月初,空降兵某旅“常勝講堂”如約開講,來自該旅某連2排的4名官兵先後上台,分享自己參加國際比武的親身經曆。講台上,中士李寶超分享自己在班長的激勵下,紮根崗位奮鬥成長的故事。

去年,李寶超二度出國參加“國際軍事比賽”,并獲得比賽中唯一一個“國際優勝班班長”榮譽。李寶超和戰友們的拼搏精神,讓台下的官兵備受鼓舞。新兵楊洋當場向班長承諾:“我要向班長學習,争取成為一名尖兵。”

“文化以人為本,隻有注重發現和挖掘身邊先進典型,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形式,才能讓‘常勝精神’品牌文化更具說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該旅上司介紹,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輻射引領作用,他們用看得見、摸得着的方式,着力打造“先進典型受表彰、敢打必勝享榮光”的文化氛圍。

部隊常态化開展标兵評選活動,按照“旅有年度常勝人物、營有季度先進典型、連有各類榜樣标兵”的模式,評選出一大批模範人物,并依托燈箱、軍營廣播、闆報櫥窗等載體,張貼立功官兵訓練英姿、宣講立功官兵精武事迹、分享立功官兵軍旅格言,讓“常勝精神”文化充盈在軍營每個角落,強化官兵崇尚榮譽、幹事創業的行動自覺。

每次走在營區主幹道,下士林輝看到“常勝精武”主題燈箱上自己的比武照片和軍旅簡介時,自豪感油然而生,這不禁讓他回想起自己在逐夢征途上的點點滴滴。

2020年,林輝報名參加“國際軍事比賽”“空降排”項目,每天高強度的訓練讓他壓力很大,一度想放棄。在集訓隊組織的一次交流中,林輝聽到了教員李錦波為隊員們講述自己在參加“國際軍事比賽-2017”“空降排”比武的經曆。

在得知李錦波跳傘時扭傷了腳,腳腕腫得像饅頭的情況下,仍舊忍痛咬牙完成十公裡比賽,一路沖鋒在前,力壓來自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南非等6個國家的精兵強将,勇奪第一名,并榮立三等功的事迹後,他堅定了為國争光的信心和決心。

後來,在李錦波一對一的幫帶下,他以優異成績入選“空降排”項目出國參賽隊,最終載譽而歸。如今,兩度出國比武立功的林輝已成功提幹,實作軍官夢。他表示,自己會把旅“常勝精神”帶到軍校裡,深造後再立新功。

人人都是“常勝精神”文化的“播種者”,人人都是“常勝精神”文化的一份子。該旅支援營教導員趙振波介紹說,讓官兵當主體、唱主角,誰是先進誰亮相、誰有故事誰來講,“常勝精神”文化才會曆久彌新,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生動。

制勝

“在沙漠的邊上,有一棵小草在站崗,它是沙漠的戰士,守衛祖國的邊疆……”6月初,該旅機動千裡至戈壁沙漠開展戰場适應性訓練,在轉場的軍列上,該旅“常勝樂隊”隊員李志強自編自唱了一首《沙漠草》,軍味十足的歌詞、悠揚動聽的旋律,讓官兵們“舟車勞頓”的疲憊一掃而空。

在千裡機動的列車上,李志強與樂隊戰友在車廂内流動演出,原創的節目就有6個,這些節目不僅加入了野外駐訓元素,還涵蓋了黨史軍史等内容,為官兵旅途注入了生機活力。戰士林孟林評價說:“節目雖短,卻走心、接地氣,極大鼓舞了官兵的鬥志。”

“文化之力,不僅在于風卷殘雲的剛勁,更是水滴石穿的韌勁。隻有讓文化更好地服務官兵,才能不斷向戰鬥力聚焦,讓其具有真正的價值和持久的生命力。”該旅宣傳科幹事馬新介紹,培養基層文化骨幹隊伍是該旅全方位為官兵灌輸“常勝精神”品牌文化的一個有力舉措。如今,“常勝樂隊”活躍在演訓一線,讓官兵們對“常勝精神”了解得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已然成為該旅“常勝精神”文化的“金牌宣傳員”。

針對駐訓條件艱苦、演訓強度大、風險課目多、官兵思想壓力大的特點,該旅把諸多戰鬥文化元素融入一磚一瓦之間,建構野戰文化味十足的陣地,于無聲處滋養官兵精神氣質,凝聚士氣力量。該旅一連指導員張海瑞表示:“駐訓地一眼望去全是戈壁灘,地表溫度50多攝氏度,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強軍文化是官兵們錘煉打赢本領的不竭動力。”

“别看這些東西小,可都是戰士們現地取材一點點做出來的,發揮的作用可大着呢!”談起連隊的野戰文化建設,二連指導員王彥超指着用樹根做成的雕塑、用石頭拼成的戰鬥智語介紹,野戰文化陣地成為茫茫戈壁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砥砺了官兵們的打赢鬥志。

看着門前屋内充滿戰鬥氣息的文化設施,駐訓前在上級組織的專業比武中失利的中士馬羅月波,埋頭苦練,最終在前不久旅組織的偵察比武考核中,他帶領全班奪得第一名的好成績,他将獎牌挂在了帳篷裡,還通過野戰廣播和大家分享了訓練心得。

近年來,在“常勝精神”文化品牌的熏陶下,部隊相繼完成大規模複訓跳傘、新機型試訓、跨區域機動演練等大型演訓演練任務,先後被上級評為“空軍先進師旅級黨委”“軍事訓練一級機關”,部隊戰鬥力不斷邁向“新台階”,“常勝精神”文化品牌也越擦越亮。

肖豔飛 李洋洋 李志偉

來源:中國青年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