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喪事中的“祭”和“奠”,到底有啥差別?搞錯可不是簡單的鬧笑話

作者:芝芝之文藝

“婚喪嫁娶”是從古至今人生的大事,它們貫穿了人的一生,是人在世界上的旅途由開始、到鼎盛,再到結束的曆程,是以不論在國内還是國外都十分的重視。

得益于中國人的祖先崇拜,即使長輩故去之後也依然會得到親友後代的祭奠,每逢清明、中元,街頭上燃燒的紙錢便承載了家人的哀思與虔誠。

喪事中的“祭”和“奠”,到底有啥差別?搞錯可不是簡單的鬧笑話

咱們在用儀式紀念已經去世的人時,都會用“祭奠”二字,實際上這兩個字可大有來頭。在過去“祭”與“奠”可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情況,但是随着時間的發展,二者逐漸地融合在了一起。

平時大家在使用這兩個字的時候都不會注意太多,但是若是在一些特殊的場合搞錯了兩個字之間的意思,那可就容易鬧出大笑話。

“祭”的曆史

“祭”最初的意思就是指“祭祀”,在商代出土的甲骨上便有最原始的“祭”字,原始的“祭”字是上下結構,乍一看像一個人手捧帶血的肉類向上天供奉。

在之後的朝代祭字也在不斷地演變,并且更加突顯出儀式感。舉着祭品的不再是人,而是莊嚴的祭台,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生産力的不斷發展。

商周尚神鬼,是以祭祀的對象主要以信仰的神靈為主,而且祭祀的過程也比較血腥,不僅要宰殺牲畜,還會采用人殉的方式突顯自己的虔誠。

著名的商代民族女英雄“婦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後,同時也是擁有爵位的祭司與将軍,她曾經率領軍隊擊敗了東渡而來的雅利安人,避免了華夏文明遭遇重創的後果。

喪事中的“祭”和“奠”,到底有啥差別?搞錯可不是簡單的鬧笑話

而為了表示對婦好的崇敬,婦好的墓葬中不僅有大量精美的青銅器,還有殉葬的奴隸。

這些奴隸經過檢測具有明顯的白種人特征,很可能是被商朝人俘虜的雅利安戰俘。

由此可見,“祭”最初的含義沒有任何的悲劇色彩,更多的是一種表彰功績、突顯虔誠的神聖儀式,并且受到祭祀的對象往往也是地位顯赫的人或神明。

“奠”字的曆史

“奠”字同“祭”字的曆史一樣悠久,在商代留下的文字中也能看到原始的“奠”字。

喪事中的“祭”和“奠”,到底有啥差別?搞錯可不是簡單的鬧笑話

原始的“奠”字最上面是一個酒器的形狀,下方是地面和水滴,代表酒器中的酒水灑向地面,是先祖祭奠的方式,直到現在也有很多的場合保留了這樣的儀式。

并且“奠”字也慢慢出現在葬禮上的每個角落,不論是在莊嚴的靈堂正中,還是黝黑的棺木上都能見到這個字眼。

還有一些地區保留了貼“奠”字的傳統,過年和婚嫁會貼上寫着“福”、“囍”的紅紙,而葬禮上就會換成寫着“奠”字的白紙,為親人的離去更增添了幾分哀戚之色。

喪事中的“祭”和“奠”,到底有啥差別?搞錯可不是簡單的鬧笑話

這樣看來,奠雖然也和祭祀一樣是一種儀式,但是奠更具有悲劇色彩,祭奠的對象也往往是人類先祖和去世親人。

祭奠的儀式中所表達的往往不是向對方祈福,而是表示自己對已經故去之人的哀思和悼念。

祭奠的異同

不過二者雖然細節上有很大差異,但是總體看來仍然有異曲同工之妙,是以也為後世二者的逐漸融合打下了基礎。

喪事中的“祭”和“奠”,到底有啥差別?搞錯可不是簡單的鬧笑話

在先秦時期祭奠儀式往往是分開而進行,但是随着發展,祭奠逐漸融合,葬禮上不僅要有祭禮,還要有奠禮,一般來說在下葬前舉行奠禮,在下葬後則采用祭禮。

原因就是古人信奉“靈魂不滅”的思想,認為人的靈魂離開肉體之後會繼續在冥界生活,冥界的一切同人間一緻。

逝者的棺椁就是他在冥界的房屋院落,逝者的陪葬品也會在他死後繼續享用,是以這也是為什麼古人在去世後往往特别重視入土為安,如果沒有下葬會變成孤魂野鬼。

喪事中的“祭”和“奠”,到底有啥差別?搞錯可不是簡單的鬧笑話

同時達官顯貴還會在墓葬中裝有大量的陪葬品,這些陪葬品不僅有珠玉青銅,還有生前使用的日常物件,甚至連馬桶這種東西都要一應俱全。

美味的食物也是陪葬品的主要構成,馬王堆漢墓的墓主人是斥候利蒼和夫人辛追。

辛追夫人的墓葬儲存完好,不僅辛追本人屍身不腐,而且陪葬品也色澤鮮亮,就連盛放在漆器中的藕片和梅子也形狀完好。

喪事中的“祭”和“奠”,到底有啥差別?搞錯可不是簡單的鬧笑話

而中國人對飲食十分重視,認為食物是最能顯示虔誠的供奉之物,是以不僅要把食物陪葬,在舉行奠禮和祭禮時也都要準備香案,擺放酒水食材供先祖大快朵頤。

現在的葬禮往往祭禮和奠禮沒有那麼分明,但是部分地區還是保留了傳統。

如果你在相應的場合上弄混了二者的名稱或者是内容,不僅是會鬧得贻笑大方,甚至還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落得“不尊敬逝者”的名稱。

當然,祭奠也有許多不同之處,最明顯的就是它們的意義與地位。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十分講求禮儀,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五禮”。

它們分别為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

其中吉禮往往是最莊嚴、最重大的禮儀祭祀,而祭禮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儀式,它往往意味着吉祥、莊重。

而兇禮則直接與喪葬有關,兇禮的本意就是指為了紀念、哀思不幸的事情而進行的禮制。

是以祭與祀在實際意義上一正一反,卻互相交流。

喪事中的“祭”和“奠”,到底有啥差別?搞錯可不是簡單的鬧笑話

葬禮上的奠禮在逝者下葬前進行,而下葬之後,奠禮就被祭禮取而代之,由悲劇轉為了欣喜之事,這也蘊涵了古人對生死的觀念,以及對過去釋懷的态度。

結語

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曆史的國家,它是文明的象征、是強大的代表,五千年的曆史底蘊貫穿于中國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文化不僅展現在婉轉悠長的詩詞與博大精深的思想中,逢年過節時的一幅對聯、一朵窗花,再到一頓美食、一個漢字都能在它們的背後找到泱泱大國的精緻繁華。

喪事中的“祭”和“奠”,到底有啥差別?搞錯可不是簡單的鬧笑話

中國人的浪漫與人生觀在古老流傳下來的儀式裡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不論你身在何處,内心深處對先輩的崇敬與思念就如同你與中國緊密相連的血脈那樣難以割舍,也是中華民族複興之路上最重要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