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5任首相更疊,英國女王70年經曆了怎樣的經濟沉浮?

作者:Beiqing.com
15任首相更疊,英國女王70年經曆了怎樣的經濟沉浮?

9月8日,英國倫敦,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去世,皮卡迪利廣場投射出女王影像畫面。圖/IC

在位70年,見證了15位英國首相。

據英國王室消息,當地時間9月8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城堡去世,享年96歲。而其最後一次公開露面,也停留在任命英國新首相。9月6日,剛剛當選為英國保守黨黨首的利茲·特拉斯在蘇格蘭接受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正式任命,成為英國新任首相。

從溫斯頓·丘吉爾到利茲·特拉斯,伊麗莎白二世在位70年,成為英國在位時間最長君主的同時,也經曆了英國經濟從滞脹走向繁榮,又幾經危機的沉浮。如今,英國仍在脫歐以及新冠疫情旋渦之中,面臨增長乏力,能源危機和嚴重通脹等問題。

15任首相更疊,英國女王70年經曆了怎樣的經濟沉浮?

當地時間9月6日,利茲·特拉斯接受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正式任命,成為英國新任首相。

15任首相更疊:一度走出衰退

當地時間9月6日,現年47的特拉斯成為英國新任首相,也是英國曆史上繼瑪格麗特·撒切爾、特雷莎·梅之後的第三位女首相。

在對特拉斯進行任命之前,英國女王已在當天稍早時接受了鮑裡斯·約翰遜遞交的正式辭呈。僅三年時間,英國便正式告别“約翰遜時代”,走向“特拉斯時代”。

實際上,特拉斯此次獲勝,已經是英國近六年内第四次換相。

伊麗莎白二世出生于1926年4月,是約克公爵(即後來的喬治六世國王)的第一個孩子。1952年2月,喬治六世國王去世,伊麗莎白公主登上王位,成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2015年,她成為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英國君主,打破了她的曾曾祖母維多利亞女王創下的紀錄。時至今年,伊麗莎白二世已經在位70年。

伊麗莎白二世成為女王時,時任英國首相為丘吉爾。自1955年丘吉爾任期結束後,至今英國曆任首相全部由伊麗莎白二世任命。任命新首相特拉斯後,其已與15位首相有交集,其中包括帶領英國走向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瑪格麗特·撒切爾。

上世紀70年代後期,西方經濟陷入滞脹困境,凱恩斯主義開始衰落,以弗裡德曼為代表的貨币主義學派發展了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英國的撒切爾和美國的裡根總統均遵循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來制定經濟政策,并逐漸将新自由主義政策滲透到全球。

撒切爾于1979年至1990年任英國首相,三任任期持續了11年時間。撒切爾上任前,英國經濟已經處于嚴重衰退态勢,據世界銀行資料(下文經濟資料均來自世界銀行),1974年、1975年英國GDP連續兩年負增長,同時通脹高企,1975年通脹率(按消費者價格指數衡量)高達24.2%。撒切爾上任後施行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強調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減少國家幹預,推行私有化和貨币主義政策,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自1982年起,英國經濟保持了8年增長,持續18年的财政赤字從1987年度起開始轉為盈餘。同時,英國的年通脹率由20%以上降至80年代中期的不到4%。英美同步轉向新自由主義經濟并取得成功,打破了二戰後西方國家通行的大政府、福利國家等制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撒切爾不僅拯救了英國經濟,還在世界經濟格局的轉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民間曾有女王與撒切爾不和的傳聞,尤其是近幾年電視劇《王冠》全球熱播之後,相關劇情令觀衆有諸多猜測。但據NBC等媒體報道,英國曆史學家和王室傳記作者表示,女王不太可能直接挑戰首相的任何政策決定。撒切爾在其自傳中寫道:“盡管媒體忍不住要報道白金漢宮和唐甯街之間的争執,但我總覺得女王對待政府的态度絕對正确”。

2013年撒切爾去世後,伊麗莎白二世還曾破例出席撒切爾的葬禮。

根據英國政治傳統,女王在政治事務中必須保持嚴格中立,不能有個人政治立場,其職責之一是確定政局的穩定,須扮演超黨派的角色,發揮穩定和平衡的作用。女王不參加投票也不參選,但在英國政府中有重要的禮儀意義和正式角色。英國政府的官方名稱為“女王陛下政府”(Her Majesty's Government),英國立法機構的官方名稱為“女王會同議會”(Queen in Parliament),女王的職責包括準許立法、通過樞密院準許指令和公告,任命首相,定期會見首相等。

女王每周會見首相一次,她有權利也有義務就政府事務發表意見。據媒體報道,大部分與伊麗莎白二世共事過的英國首相都給予她很高的評價。

英國經濟幾經沉浮,女王見證脫歐“拉鋸戰”

70年時間,伊麗莎白二世幾經英國經濟沉浮——二戰後滞脹、撒切爾新政帶來繁榮、上世紀90年代衰退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和2020年新冠疫情導緻的經濟下滑。

撒切爾一系列強力改革政策使得英國擺脫“歐洲病人”的形象,呈現出少有的活力。然而進入20世紀90年代,英國經濟重新顯露出衰退勢頭。據世界銀行資料,英國GDP增長率從1988年的5.7%高點降至1990年的0.7%;1991年降至負值,1992年增長率小幅回升,但仍僅有0.4%。

此次英國的衰退與美國和歐盟等外部市場的變化有關,在投資促進、出口擴張之下,1993年下半年,英國在歐盟國家中率先擺脫衰退,全年經濟增長2.5%,1994年增長率進一步提升至3.8%。到1995年初,英國經濟已成功地擺脫了衰退,進入新一輪繁榮,此後以2%-5%之間的經濟增長率延續至2008年金融危機。

本次衰退時英國在任首相為約翰·梅傑,作為撒切爾的繼任者,其經濟政策基本延續了“撒切爾主義”,并在其任内實行了鐵路私有化。

1960年,英國GDP還在不到8000億美元(以2015年不變價美元計算,下同),至1970年間緩慢增長突破1萬億美元;在撒切爾新政實施後,1990年英國GDP突破1.8萬億美元,經過199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重新開機增長勢頭後,于1996年突破2萬億美元。2007年,英國GDP達到2.73萬億美元。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約翰-範雷南指出,自1979年以來,英國經濟取得顯著成功,結束了長達約一個世紀的相對于其他發達國家的弱勢。根據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的資料,1979年,英國人均GDP(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為美國的76%,低于法國;到2007年,英國人均GDP升至了美國的83%,遠超法國。這證明了以市場為導向的監管改革确實改善了英國經濟的表現,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平等程度上升、金融監管過于放松等問題。

2008年金融危機後,2009年英國GDP增長率降至-4.2%;一年後恢複正增長,直至2019年均保持了較為勻速的增長,2019年英國GDP總量達到3.19萬億美元。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後,英國經濟受挫程度超過金融危機時期,2020年經濟負增長9.3%,GDP總量急速降至2.90萬億美元。2021年英國GDP提升至3.11萬億美元,但仍未恢複至疫情前水準。

如今的英國,在地緣沖突、能源危機的影響下,通貨膨脹率達到40年來的最高水準,今年7月消費者價格通脹率已經躍升至10%以上,經濟再度面臨衰退風險,成為新首相特拉斯上任後的一大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伊麗莎白二世經曆了英國脫歐“拉鋸戰”的全過程,其間從戴維·卡梅倫、特蕾莎·梅到鮑裡斯·約翰遜,英國首相三度更疊。

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确定啟動脫離歐盟的程式後,卡梅倫宣布辭職,由特蕾莎·梅接任。特蕾莎·梅任内啟動脫歐程式,但因黨内以至國會未能就脫歐方案取得共識,2019年其在黨内壓力下辭職。随後,鮑裡斯·約翰遜接任首相,任内完成脫歐程式。

脫歐後,英國的貿易規則被重構,進出口成本增加,供應鍊受到影響,同時帶來勞動力短缺問題,約翰遜設想的“全球英國”(Global Britain)的概念也未成型。英國國内群眾對于脫歐的負面評價超過正面評價,2021年底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超六成的英國受訪者認為英國脫歐結果是負面的,或比預期的更糟糕。

首位訪華英國君主,半個世紀中英貿易額破千億

在政治層面,女王的職責包括支援議會新會期開幕儀式、任命首相、進行國事通路及接待到訪英國的國賓等。對外,女王是英國的代表,是以外交是女王重要的職責。

伊麗莎白二世是英國史上出訪最多的國君,她在位期間,出訪海外300多次,到訪過117個國家和地區。

1986年10月,伊麗莎白二世對中國進行為期6天的國事通路,成為第一位通路中國的英國君主,鄧小平會見了英國女王。

2015年10月,應伊麗莎白二世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英國進行國事通路,英國女王以英國皇家最高規儀接待。

本次訪英,中英雙方達成了一系列合作成果,包括簽署政府間和非商業協定如新興産業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署商業協定如天然氣長期貿易協定。據中國外交部介紹,此次中英雙方簽署的商業協定多達28項,總價值接近400億英鎊。

習近平指出,中英兩國産業結構互補性強,共同倡導開放市場的理念相近,推進自由貿易、擴大雙向投資的意願相同。中英在“一帶一路”架構内開展合作大有可為,潛力巨大。

2022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50周年。半個世紀以來,中英貿易合作不斷發展,兩國貿易額從3億美元增加至1000億美元,雙邊投資存量從近乎零增至近500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英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國、第一大貨物進口來源國。

2021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反複,世界經濟艱難複蘇,脫歐後英國貿易結構也發生改變,中英經貿投資合作逆勢增長。2021年中英雙邊貨物貿易突破1000億美元,中英雙向直接投資存量達478億美元,比疫情前增長近50億美元。

此外,兩國金融合作密切,2021年倫敦離岸人民币清算量突破60萬億元人民币,兩國中央銀行續簽雙邊本币互換協定,未來5年互換規模為3500億元人民币/400億英鎊。

根據媒體報道,2022年,中英将适時舉行第十一次中英經濟财金對話等活動,将為雙邊合作注入新的動力,中英經貿合作也将迎來新的機遇。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顧志娟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柳寶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