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大明第一才子楊慎和夫人黃娥的故事

作者:大明山河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喜歡詩詞的朋友們都知道這首【臨江仙】,作者就是大明兩朝宰輔楊廷和之子,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楊慎(1488-1559)。

世人皆知楊慎之名,殊不知楊慎的夫人黃娥(1498-1569)也是一代才女,才華絕不在楊慎之下。隻不過受古代男尊女卑制度的影響,知名度比楊慎要小一些。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大明第一才子楊慎和夫人黃娥的故事

那一年,當十三歲的楊慎在京城做出《黃葉詩》名震天下的時候,後來十三歲的黃娥的《閨中即事》一詩也别有韻味:

金钗笑刺紅窗紙,引入梅花一線香;蝼蟻也憐春色早,倒拖花瓣上東牆。

01 相識

黃娥生于1498年,其父黃珂進士出身,官拜工部尚書,母親聶氏也是書香門第。受到父母的熏陶,黃峨自幼聰明伶俐,在母親的教導下,謹守閨訓,好學上進,寫得一手好字,彈得一手好琴,而對于做詩文、填詞曲更有着高深的造詣。

1511年,二十三歲的楊慎考中狀元,明武宗欽賜朝服冠帶進身翰林院編修。這一年秋天柿子紅時,狀元郎來拜訪父親的故交黃珂。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大明第一才子楊慎和夫人黃娥的故事

偏偏黃大人因公不在家,風度翩翩的楊慎隻在黃府看見了一位十二三歲、天真爛漫的小女孩。而這個小女孩正是黃娥。

當黃娥得知這位翩翩公子就是本朝新科狀元時,不禁隔着簾子深深地多看了一眼。誰知這一眼就注定了一世情緣,而楊慎萬萬沒想到簾子後面的身影,多年之後風裡雨裡陪伴了他一生。套用《神雕俠侶》中的一句話“風淩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付終身!”

可以這麼說,楊慎的才華有一半來源于他夫人黃娥的激勵。

02 相戀

1517年,憂國憂民的楊慎上書明武宗,勸谏武宗不要整日裡遊山玩水、荒廢朝政。結果引得武宗大怒,楊慎隻得辭官回到成都,終日裡讀書自娛自樂。

禍不單行,這一年楊慎的原配夫人病亡。職場和家庭俱失意的楊慎不免心灰意冷。

而這一年,十九歲的黃娥一直也未嫁人。因為此時她一直忘不了心目中的“大哥哥”。于是她寫了一首詞《玉堂客》:

“東風芳草竟芊綿,何處是王孫故園?夢斷魂勞人又遠,對花枝,空憶當年……”。

而楊慎聽到這首詞時贊歎不絕,而且似乎通過這纏綿怨恨的詞牌,二十九歲的楊慎感覺到了一絲異樣。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大明第一才子楊慎和夫人黃娥的故事

征得父親的同意,遣人做媒。黃楊二家門當戶對,一說即成。于是,楊慎備辦豐厚的聘禮,親往迎娶黃峨。當彩轎到時,傾城震動,人們都争先恐後來看這位“尚書女兒知府妹、宰相媳婦狀元妻”的綽約風采。

這一刻,楊慎感覺人生真的是美妙無比。

黃峨是一位學識淵博、頗識大體的女子。她珍惜光陰,注重學問,常和楊慎一起吟詩論文,彈琴作畫,切磋砥砺。她關心國事,心系百姓,竭力鼓勵升庵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于是第二年楊慎回京中複職。

03 相别

1521年,荒唐一生的明武宗駕崩,由于沒有子嗣,他的堂弟安陸王朱厚熜繼位,是為明世宗,即曆史上有名的嘉靖皇帝。

1522年,楊慎的父親、宰輔楊廷和率領群臣和新皇帝嘉靖開始了曆史上有名的“大禮儀”之争。結果在1524年,楊廷和被勒令退休。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大明第一才子楊慎和夫人黃娥的故事

“學生門吏遍天下”的楊廷和一退休,楊慎責無旁貸舉起了父親的大旗,繼續和皇帝相争。

最終,楊慎等一百九十多大臣被囚入監獄。楊慎兩次受到廷杖,幾乎被打死,嘉靖考慮到楊家的影響力,并沒有殺他,然後将其谪戍荒涼的雲南永昌衛(今寶山)。

黃峨聽到這不幸的消息,肝腸寸斷,悲憤滿腔。她急忙收拾行裝,帶領仆人,趕到渡口,誓與丈夫同生死共患難。黃峨、楊慎乘船沿着北運河向南行駛,在黃峨的精心護理下,他的杖傷逐漸好轉。

可是,朝廷中的奸佞們還不善罷甘休。他們又派遣刺客,伺機暗害升庵。黃峨早有提防,加意保護,刺客們從京城跟到千裡以外的山東臨清,一直沒有下手的機會,隻好悻悻離去。

楊慎傷好後,在中途江陵古渡力勸妻子回成都老家。一是朝廷并不允許他帶家屬,二是永昌衛實在過于荒涼,三是家中老人需要照料。

無奈黃娥隻能灑淚分離,誰知這一分别就是三十多年的聚少離多。

04 相望

回到成都後,黃娥悲憤交集,寫下了千古名詞:《黃莺兒》散曲:

積雨釀春寒,看繁花樹殘。泥途江眼登臨倦,雲山幾盤,江流幾灣,天涯極目空腸斷。寄書難,無情征雁,飛不到滇南。

而楊慎看到後自歎自己的意境和字句都趕不上黃峨所作的,愧煞了這位狀元郎。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大明第一才子楊慎和夫人黃娥的故事

楊升庵在雲南流放期間,著書講學,傳播文化,受到了各族人民的愛戴,但為嘉靖皇帝所不容,每過幾年嘉靖就問身邊的人:“楊慎過得怎麼樣啊?”,身邊的人就說楊慎的日子很苦,皇帝這才滿意地走了。

其實,楊慎在雲南日子清苦,但一直受到當地官員特别是雲南沐王府的暗中照顧,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

楊慎最大的功勞是在偏僻的雲南傳播文化,使雲南在明朝沒有出現文化斷層。

楊慎在雲南共編纂經史100多部,寫詩三千多首,培養了1000多名學生,奠定了其大明第一才子的曆史地位。而楊慎自己也承認這其中有夫人一半的功勞。

1559年,楊慎客死他鄉。黃娥不惜以花甲之年,赢弱之身,徒步赴雲南奔喪。

1566年,隆慶帝繼位,楊慎被恢複原官,并追贈為光祿寺少卿。朝廷為了表彰她的功勞,黃峨也被晉封為宜人。

隆慶三年(1569),黃峨病故。她和升庵一樣,出活了七十一歲,并實作了與丈夫“生同心,死同穴”的誓願。

可謂,既是背影驚天下,何必轉身亂芳華!

注:圖檔來源網絡,喜歡明史的點點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