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雄城市】金剛熙:從“翻譯”到将軍

作者:沈陽釋出
【英雄城市】金剛熙:從“翻譯”到将軍
【英雄城市】金剛熙:從“翻譯”到将軍

【老兵簡介】

金剛熙,北韓族,1933年8月出生。抗美援朝期間,曆任志願軍第19兵團63軍189師565團戰士、189師政治部翻譯及志願軍總部翻譯。曾擔任周恩來總理的翻譯,1988年被授予少将軍銜。遼甯省軍區沈陽第三幹休所離休幹部。 2022年2月16日11時17分,抗美援朝老兵、金剛熙将軍因病搶救無效,在醫院去世。

【講述者】

金剛熙長女金香辰

5月28日,記者聯系上了金剛熙的大女兒金香辰。

“彌留之際的父親,一直處于昏迷狀态。盡管已無力睜開雙眼,但朦胧間,父親還是會下意識地向前來看望的人,行一個‘盡力’的軍禮,有時候胳膊擡到一半就垂了下去……軍人的信仰已經深入他的骨髓。”金香辰為我們描述着這一畫面。

“2月16日清晨7點多,父親突然醒了,吃力地向我做了一個‘抱抱’的動作。我連忙迎上去擁住他,輕拍了三下他的背部。很快,父親便繼續閉上了眼睛,幾個小時後,他徹底離開了我……”

年少參軍報效祖國

“1933年,父親出生于北韓,4歲時,随家人移居牡丹江海林縣。中學時代的他渴求知識,夢想是考上大學。然而,就在他17歲那一年,北韓戰争爆發,戰火燒到了鴨綠江畔,他毅然報名參軍。”

“然而,從軍之路并不平坦。雖然學校準許了,但招兵的上司認為他年齡太小、個子太矮,不宜當兵,勸他回去讀書。父親曾回憶說:‘當時不知從哪裡來的勁兒,哇哇大哭了起來,組織每天都動員我回家,我就是不肯,就是要參軍入朝,保家衛國。’數次苦求後,終于盼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準許令。多年以後,每每回憶起這一段,父親都會自豪地說:‘在沈陽3天,終于得到上級準許,我如願以償地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63軍後勤部管理科的聯絡員。’”

說到這裡,金香辰臉上浮現出微笑。晚年的父親,談及過往,總是會在兒孫面前如數家珍般講述自己革命生涯的這一重要起點。

“就這樣,父親成為了聯絡員(也就是翻譯),從沈陽到丹東乘車。被準許入朝的第三天,胸前戴着大紅花的戰士們,站在臨時搭建的浮橋上(鴨綠江橋已被敵軍炸毀),激昂地唱着他們的青春之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唱歌的戰士裡就有我的父親,金剛熙。”

炮火中的“戰地翻譯”

“1951年1月末,父親跟着部隊進入北韓,開始了真槍實彈、血雨腥風的歲月。父親說,一路上所經過的村鎮,被美機轟炸後變成一片火海。硝煙彌漫中,房屋、校園化為瓦礫焦土;成群的百姓背着孩子,頂着包袱,背井離鄉,惶恐不安地朝鴨綠江方向疾走。”

“當時,敵機不斷地轟炸掃射,看着老百姓流離失所,父親和戰友們心痛不已,救人成為他們随時随地的使命。父親說,一遇到這種情況,渾身上下不知從哪來的力量,直接就沖上去,什麼危險、犧牲,早都忘到了腦後。遇到燃燒的房子,即便房梁馬上要塌了,大家也不害怕,頭也不回地往裡沖。”

“那時的志願軍每天都在急行,戰士們負重四五十斤。與其說是行軍,不如說是跑步,艱苦是不必說的,還會随時遭遇敵機的轟炸。一段時間後,志願軍漸漸地發現,美機轟炸經常是地毯式投彈,形成全方位轟炸。”

“危急時刻,志願軍索性跟着炮彈走,敵機在頭頂盤旋,隻要它不俯沖,就繼續行軍,從一個彈坑躍到另一個剛爆炸過的彈坑。雖然父親年紀最小,但他緊跟隊伍。又因為精通北韓語,而承擔了更多工作。每到一處,他都要了解當地敵情、找群衆向導、給部隊找房子休息,就這樣在紛飛的炮火中,他又多了個‘戰地翻譯’的頭銜。”

參加戰役無懼犧牲

“在鐵原阻擊戰中,敵機進行了地毯式轟炸,一所所房屋被炸得支離破碎。從一座行将坍塌的民屋中,傳出了一個男孩的哭聲。聽到哭聲,不遠處的父親絲毫沒有猶豫,一頭沖進房内,救出了一名受傷的老大娘和一個隻有六七歲大的男孩,并将他們轉移到安全地帶。”

“戰鬥中,江橋被美軍炸斷,彈藥無法運上前線。敵軍妄圖用這招徹底封鎖住運輸線,斷絕志願軍軍需給養。為了打破敵人的封鎖,及時補運軍需彈藥,父親在炮火中開始動員北韓百姓連夜搶修大橋。”

“父親回憶當時的場景說,明晃晃的照明彈把大地、樹木、江岸和人都染成了白色,飛機的轟鳴、機槍的掃射、炸彈的爆炸和呼嘯的風在耳邊響成一片,震耳欲聾。炮彈落在江中,濺起的浪花足有一丈多高。很多北韓婦女将孩子捆在後背上,和志願軍一起運石修橋。就在這樣的槍林彈雨中,大橋得到快速修複,一車車軍用物資按時運送到前線,為戰鬥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完成任務榮立功勳

“五次戰役後期,父親接到了一項緊急任務:去後勤部送信,為一線部隊補充彈藥。”

“送信距離有一百多裡路,需要走整整一天。為了信件及時送達,父親來到俘虜集合的地方,找了兩個英國的年輕人,請他們幫忙開車。天下着大雨,車速很快,路兩邊有溝,車掉到了溝裡。兩個人非常害怕,跪下來求饒。因語言不通,父親費了很大勁兒才把他們安撫住。他們又拿出瓶子要水喝,父親說:‘送信第一,喝水第二。’”

“後來,父親想辦法從老百姓家裡要來了水,兩個俘虜非常感動,一行人終于在天黑前,到達目的地,把信交到了63軍的後勤部,光榮完成任務。”

在北韓戰場,因為表現突出,上級黨委先後兩次為金剛熙授予三等功,并頒發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功臣軍功章。停戰協定簽訂後,金剛熙被選調到平壤籌建北韓祖國解放戰争勝利紀念館。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作為金剛熙軍旅生涯最難以忘懷的時段,永遠銘刻在了他的心田。

老有所為熱心公益

1963年9月22日,周恩來總理會見北韓代表團,此時已任原沈陽軍區政治部上尉幹事的金剛熙,被選派為周總理當翻譯,并順利完成任務。

“父親生前講述過當時的場景,‘當我走進周總理辦公室,站在總理面前時,既緊張又興奮,手心滿是汗水,但從總理看我的眼神裡,我看到了和藹的光芒,猶如冬日的暖陽,讓我迅速擺脫緊張,進入工作狀态。與外賓會談中,總理非常注意掌握說話節奏,十分體諒我,每次說兩句話就停下來,并做手勢請我翻譯。’”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1989年,金剛熙在沈陽離休。從1993年開始,金剛熙和14名老戰友一起成立了志願軍老戰士報告團,并擔任報告團團長。盡管心髒已經放了5個支架,但他仍堅持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并始終秉承着“三不要”原則:不要車接、不要吃飯、不要報酬。

報告團成立以來,他先後走進300多家學校和企事業機關,做報告500餘場。

“父親走了,但在我心中他好像從未離開。這一生,作為父親的女兒,我榮耀備至!”金香辰擦幹眼淚,神情堅定。

“父親生前最愛的一首歌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興緻來了,總會哼上幾句。我知道它寄托着父親對青春年華的追憶、對九死一生戰鬥生涯的回想。我們尊重父親,更無限緬懷他無私的一生。”

沈報全媒體記者:李禹墨

通訊員:王飛、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