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魯春叢: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實體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大勢所趨,大陸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正展現出澎湃動力和廣闊前景。數字化公共服務平台是推動大陸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創新的基礎設施和關鍵依托。近日,工業和資訊化部、财政部聯合印發《關于開展财政支援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的通知》,利用三年時間,面向細分行業,分階段遴選試點支援一批數字化公共服務平台,加強試點的引領帶動和輻射效應,受到業界廣泛關注。

一、開展試點工作的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小企業,對中小企業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訓示,指出“大陸中小企業有靈氣、有活力,善于迎難而上、自強不息”,強調“中小企業能辦大事”。企業是數字化創新的推動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就是生産力,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我們要順應第四次工業革命發展趨勢,共同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共同探索新技術、新業态、新模式,探尋新的增長動能和發展路徑。”

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增強産業鍊和供應鍊穩定性的基礎保障是中小企業,增加就業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是中小企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也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貢獻了大陸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勞動就業,占企業數量超過90%。優化營商環境,發展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壯大多樣性、差異化經濟生态,對增強經濟發展的韌性、推動高品質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作用。

中小企業數字化水準上去了,中國經濟發展水準才能上去。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缺技術、缺資金、缺人才等難題,“不願轉”“不敢轉”“不會轉”等問題較多,轉型步伐明顯落後于大企業。有研究指出,89%的中小企業處于數字化轉型探索階段,僅有3%處于深度應用階段。數字化技術有利于中小企業提質、增效、降本、綠色、安全發展,中小企業數字化水準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經濟發展水準。

中小企業發展,既要纾困也要培優。受外部環境複雜性不确定性、國内疫情多發等因素影響,中小企業面臨資金緊張、原材料價格上漲、能源供應不足、消費需求減弱等困難。黨中央國務院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加大纾困與培優力度。數字化轉型,既是纾困,也是培優。大陸既要發展更多的“專精特新”,做深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讓更多的企業成為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者“配套專家”。又要發展數字企業标杆,培養領頭雁,普及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範式,增強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力度、速度、廣度。

二、把握試點工作的關鍵點

政策設計的目标是:從2022年到2025年,圍繞100個細分行業支援300個左右數字化公共服務平台,打造4000-6000家數字化轉型樣本企業,其中2022年在全國範圍内拟支援100個左右服務平台。關鍵要把握以下三個關鍵點。

聚焦細分行業。把制造業關鍵領域和産業鍊關鍵環節的中小企業作為數字化轉型試點的重點方向。重點向醫藥和化學制造、通用和專用裝置制造、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運輸裝置制造、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計算機和通訊電子等行業傾斜,明确細分行業清單。細分行業具有更多共性的研發、采購、生産、銷售、服務場景,數字應用場景具有最大公約數,通用數字解決方案很容易複制推廣。面向産業發展需求提出細分行業清單,有利于财政資金發揮更大的乘數效應,提升政策效能;要求地方選擇納入當地産業發展規劃、更新潛力大的細分行業,有利于更好彙聚地方資源,提高試點成功率。

獎補數字平台。本次政策将數字化服務平台作為重要抓手,提出服務平台獎補的具體要求。平台要聚焦并紮根于細分行業,熟悉中小企業需求,要有若幹細分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服務成功案例。每個省份(含省、區、市、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每個細分行業遴選的平台應在3家以内。平台按照解決方案和服務合同實施改造,每家服務平台完成不少于10家企業數字化改造,項目結束後應進行嚴格驗收。通過中央财政對完成任務的服務平台進行獎補,每個服務平台最高獎補不超過600萬元。獎補資金和完成驗收的試點企業數量挂鈎,完成多少獎補多少。獎補費用是按照每家試點企業的實際改造成本的30%測算,不超過30萬元。

堅持成果導向。結合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難點和痛點,聚焦細分行業支援數字化公共服務平台、打造數字化轉型樣本企業,着力打造一批“小快輕準”的數字化系統解決方案和産品,形成滿足細分行業中小企業共性和個性需求的工程化樣本合同,提升大陸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供給能力。既要“試成一批”,也要“帶起一片”。這符合現階段大陸數字化發展的實踐要求、符合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客觀規律。

三、加大試點工作的推動力

發揮有為政府作用。政府部門選好、用好平台至關重要。在全國範圍内公開遴選,把真正有市場價值、有創新活力、有發展潛力的平台選出來。要建立健全稽核工作方案和監督考核機制,保證遴選和驗收考核過程公平公正、科學合理;推動建立專家團隊指導監督的保障機制,強化事中管理,通過定期指導、現場督促等方式,總結經驗和困難,優化政策實施方式;加大對技術先進、效益突出、企業反響好的共性應用場景解決方案的推廣力度,加強跨省交流和橫向比較,促進更大範圍的推廣應用。

發揮有效市場作用。大陸中小企業量大面廣,數字化轉型市場十分廣闊。要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優化資源配置,使廣大中小企業能真正用得上、用得好、用出效益。做好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宣傳教育和引導工作,形成積極的輿論環境,解決“不願轉”的痛點;鼓勵公開競争,激活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創新活力,選出最優解決方案推廣實施,解決“不會轉”的難點;要優先選擇中小企業密集、更新潛力大的細分行業,科學驗收轉型成果進行補貼,解決“不敢轉”的堵點。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數字化基礎、數字化生産、數字化經營、數字化管理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點。有條件的中小企業要着力夯實網絡、平台、資料、安全等基礎設施,大力推進平台化設計、智能化生産、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态。完善與數字化戰略相适應的組織架構和人才梯隊,構築新型管理體系。沒有條件的企業要因地制宜、因時而動,逐漸用好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逐漸推動管理上雲、業務上雲、裝置上雲,不斷提升數字化發展水準。

作者/魯春叢(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

編輯/嶽彩周

校對/柳寶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