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俗語“黃河清,聖人出”,曆史上黃河清過幾次?出聖人沒有

作者:有畫說藝

最近寫了一期關于北宋“靖康之恥”的内容,聊到了著名的宋徽宗趙佶。在我的印象中,趙佶是一位讓人又愛又恨的皇帝,他在書畫藝術方面的貢獻,完全可以用“偉大”兩個字來形容,而對北宋的老百姓而言,這位酷愛書畫的皇帝,卻是人民的不幸,堪稱曆史的罪人。

作為一國之君,趙佶的确是昏君一個,除了書畫以外,宋徽宗還癡迷道教,對算命看相那一套深信不疑,甚至僅僅因為自己屬狗,于是就下令老百姓不得屠狗或食用狗肉;有人妖言蠱惑說采陰補陽可以求得長生不老,于是他又在全國範圍大肆搜羅符合條件的少女入宮,諸如此類的荒唐事兒,趙佶不知道幹過多少,看過他的這些荒唐事迹以後,就不難了解北宋為什麼會亡國了。

俗語“黃河清,聖人出”,曆史上黃河清過幾次?出聖人沒有

黃河

但是,作為趙佶本人而言,他并不覺得自己是個不合格的皇帝,反而認為自己是個賢明的聖君,他在位時,還曾三次大張旗鼓地發動文武百官為自己歌功頌德,而歌頌的理由,竟然是因為民間一句俗語——黃河清,聖人出!

趙佶在位期間,黃河曾有三次變清澈的現象,于是朝野上下彈冠相慶,宋徽宗趙佶更是對号入座,認為“黃河清,聖人出”,出的就是自己這個聖明的君主。1107年,黃河第三次變清,趙佶下令将頌歌勒石立碑,希望自己可以美名流萬世,沒想到隻過了十五以後,他這個聖君就變成了金國的階下囚,真是無比諷刺。

俗語“黃河清,聖人出”,曆史上黃河清過幾次?出聖人沒有

宋徽宗

“黃河清,聖人出”,這句俗語自春秋時期就開始流傳,意思就是說當黃河的水變清澈,就會有造福百姓的聖人出現。黃河水變清這種罕見的現象,在古人眼中是非常了不起的祥瑞之兆。

網上有很多人說黃河清是有災難的預兆,完全是無稽之談,在中國曆史上,黃河清一直被視為吉兆,有個成語“河清海宴”,其中“河清”指的就是黃河變清澈,“河清海宴”是用來比喻太平盛世的景象,由此可見黃河清的現象屬于祥瑞之兆,而不是預示災難。

俗語“黃河清,聖人出”,曆史上黃河清過幾次?出聖人沒有

黃河

黃河水自古以來就很渾濁,而且經常泛濫,無論是大禹治水,還是曆朝曆代的河工治理,都不能解決黃河水患的問題,是以,黃河雖然是母親河,但卻也是讓百姓和朝廷苦不堪言的一條大河,久而久之,百姓就認為,要是有哪一天黃河的水變清澈了,就能天下太平,還有民謠這樣唱道:普天有道聖人生,大地山川盡效靈,塵濁想應淘汰盡,黃河萬裡一時清。

對于老百姓來說,“黃河清,聖人出”當中的這個“聖人”,一般就是特指聖賢的君主,因為隻有遇到一個好皇帝,才能給老百姓帶來“河清海宴”的太平盛世。是以,當黃河水變清澈的時候,昏君得不能再昏宋徽宗趙佶馬上就将自己對号入座,然後曆史很快就讓他嘗到了打臉的滋味,随着北宋的滅亡,身為階下囚的趙佶這才明白,自己并不是一個能被百姓歌頌的聖人。

俗語“黃河清,聖人出”,曆史上黃河清過幾次?出聖人沒有

宋徽宗

黃河清,聖人出,傳說黃河變清五百年難遇一次,根據現存有據可查的曆史資料,黃河到底變清過多少次呢?我們首先要了解一個前提,黃河清,并不是指整條黃河都變清澈,黃河總長五千四百多公裡,平時也隻有大約一千九百公裡的中下遊是渾濁的,是以,隻要有某段原本一直渾濁的河水變清,就算是“黃河清”。比如宋徽宗在位時第一次黃河清,是河北滄州和陝西渭南兩處河道變清。

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黃河清,是雍正四年,因為雍正繼位以後,有傳言他是通過僞造康熙遺诏而篡位登基。

俗語“黃河清,聖人出”,曆史上黃河清過幾次?出聖人沒有

雍正

雍正四年,接連有陝西、山西、河南等地的黃河變清,于是雍正借機寫下《河清頌》,朝中文武百官彈冠相慶,史官更是對此事進行濃墨重彩的大肆宣揚,這次黃河清最大的功效,就是平息了坊間對雍正繼位不合法度的質疑。

據曆史學家統計,在史料中有明确記載的黃河清事件,一共有四十三次,第一次是公元165年,最後一次是公元1788年,平均幾十年就有一次黃河變清的現象,而且,曆次黃河清的現象發生時,好事壞事發生的幾率基本上也是一半一半,所謂“黃河清,聖人出”的傳說,隻不過是古代皇權粉飾太平的借口罷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