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它世界第478期 在中國還沒看見就已滅絕的美人魚儒艮

作者:華商報
它世界第478期 在中國還沒看見就已滅絕的美人魚儒艮
它世界第478期 在中國還沒看見就已滅絕的美人魚儒艮

>>多知道些

●儒艮怎麼讀?

儒艮的拼音為【rúgèn】,是一種大型水生哺乳動物。

●儒艮為什麼被稱為“美人魚”?

首先,從身體結構上與人的特點相似。儒艮胸部每側有一個乳房,乳頭位于鳍肢後方的腋下。雄性的生殖孔位在遠後方,很接近肛門。除此之外,儒艮的鳍肢非常的靈巧,有點像人類的胳膊。

第二,雌性儒艮哺乳習慣與人類相似。因雌性儒艮偶有懷抱幼崽于水面哺乳之習慣,這和人類媽媽抱着孩子喂奶很像。

第三,浮出水面時似“美人出浴”。儒艮偶爾會頭頂着水草浮出水面,遠看就像人類女性的頭發,此外,浮出水面的身姿也和“美人出浴”有點像。

綜上所述,儒艮這些像人的特點,讓人們誤以為它就是“美人魚”。是以,儒艮被稱為“美人魚”。

8月24日,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發表文章,認為儒艮在中國海域已經功能性滅絕。可能很多人還沒有見過中國的儒艮,它就離我們而去了!它們作為美人魚的原型,是最為神秘的大型海洋哺乳類動物之一。數千萬年來,它們一直生活在溫暖的淺海地帶,雖然體型巨大卻溫文爾雅,僅以海底植物為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既然我們很難在中國再見到它們,但還是希望一起再來了解它……

儒艮的生活

儒艮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亞熱帶沿岸水域,在大陸僅海南、廣西、台灣和廣東省有少量種群栖息。而澳洲北部,是目前儒艮的主要野外栖息地,大約有8萬頭儒艮生活在這裡。

儒艮是哺乳綱、海牛目、儒艮科、儒艮屬僅存的一種動物。儒艮科過去還有一種體型巨大分布于白令海峽的大儒艮,但在其被發現後僅二十多年時間,便于1854年被人類捕殺而滅絕了。雖然長相類似,但儒艮并不是海牛,它們之間最大的差別在于尾巴。儒艮的尾巴是分叉的呈“Y”型,而海牛的尾巴卻非常寬大且并不分叉。如果近距離觀察就會發現,儒艮的前肢沒有指甲,而海牛的前肢上長着指甲。

要在廣闊的海面上找到儒艮很不容易,因為它們一般都在水深幾米的淺灘處覓食,是以動物學家隻能使用小船或橡皮艇才能抵達。而澳洲的法律規定,在距離儒艮60米的距離處必須關閉船的引擎,以防止影響到它們的生活。

然而,儒艮對人類既充滿戒備又非常好奇。當動物學家潛入海底之後,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距它們不遠處靜靜等待。儒艮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不用多久便會自己遊過來“一探究竟”。

儒艮一般以水深1—5米的淺海海床上的水生植物二藥藻、喜鹽草等為食。它們的唇略呈馬蹄形,嘴吻彎向腹面,其前端吻盤扁平,進食時隻需要利用吻盤的側緣和後緣便可以抓住植物送入口中。由于儒艮吃海草時是将食物連根拔起,然後将根、莖、葉整個囫囵送入嘴裡咀嚼。是以當海水退潮時,人們經常可以在海床上清楚地看見一條它們光顧過的痕迹。

儒艮平日裡除了進食時,大多呈現昏昏欲睡的狀态,并且很少進入到深海裡。那是因為它們的栖息地與溫度、洋流和海底的植物息息相關。淺海陽光充足,海底植物生長得更加茂盛,大型掠食者相對更少。同時,淺海環境更适合身為哺乳動物的儒艮不斷浮出水面換氣的需要。

目前,全世界儒艮的數量大約在10萬頭左右。大多數國家都已經立法對儒艮進行保護,但澳洲北部部分島嶼的土著和巴巴新幾內亞北部的土著仍然允許捕獵它們。

儒艮的習性

成年儒艮的平均體長超過2.5米,最大可達3.3米,整個身體呈紡錘型,體重在300—500千克之間。它們的身體前端吻上有兩個近乎圓形的閥門狀鼻孔,在潛水時可以很友善地伸出水面呼吸。

雌性儒艮在養育幼崽時,大緻要給幼崽喂奶18個月左右。據說《山海經》中的鲛人、童話故事裡的美人魚的原型都是在哺乳期半浮于水面給幼崽喂奶的雌性儒艮。而美人魚頭上的花環則是它們從海底帶上來,懸挂于腦袋上的海草。不過,這種說法的可信度卻很低。

儒艮的身體上覆寫着一層厚厚的、橡膠一般的外皮。遊泳的時候依靠上下擺動尾巴來獲得動力。儒艮大約每三分鐘就需要浮出水面呼吸一次,而在水下因為其鼻孔具有瓣膜是以能夠完全密閉起來。有意思的是,有時候在海床上它們也會用兩個前肢觸地來移動身體。

儒艮通常需要一個星期才能消化它們吃下的海草,在此期間其體内持續不斷的細菌活動,會讓儒艮排出大量的氣體。是以,科學家們觀察到儒艮時,它通常都是一邊遊泳一邊不斷排出氣體。這種行為對于同為哺乳動物的人類而言,也就是放屁。

儒艮的繁殖

雌性儒艮的懷孕期長達13個月,且每胎隻生一個孩子。初生的儒艮幼崽長度在1米左右,體重約20千克。由于還沒有完全掌握遊泳的技巧,儒艮幼崽大多時候都是騎在儒艮媽媽的背上,并用前肢緊緊抓住媽媽。

作為哺乳動物,儒艮幼崽同樣需要母乳喂養。可是,在水下儒艮媽媽是如何哺乳的呢?

原來,在雌性儒艮的胸鳍(前肢)根部有一個小小的突起。這其實就是雌性儒艮的乳頭,幼崽把腦袋鑽到母親的胸鳍下即可友善地吸吮到乳汁。在幼崽三個月左右的時候,儒艮媽媽就會給它們斷奶,讓它們學着吃海草。

以前,科學家們認為儒艮媽媽撫育幼崽的時間在18個月左右。但是,最近的研究發現有兩、三歲甚至是四、五歲的成年儒艮仍然跟随着自己的母親一起生活。至于這其中的原因,科學家們仍然在尋找答案。

在澳洲北部沿岸,生長着數百萬平方千米的海草群。同時,這裡的溫度也非常适宜儒艮的栖息和繁衍。是以,全球絕大部分儒艮種群才生活在這裡。

錯過最佳保護時機

在自然界裡儒艮的天敵很多,比如說鲨魚、虎鲸、鹹水鳄等都會捕食它們。不過,真正能夠冒險進入到淺海對它們發起攻擊的卻寥寥無幾。人類威脅才是導緻它們不斷減少的原因。

實際上,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大陸既沒有對國内海域儒艮的全面摸底調查,對這種生物生命周期的諸多細節也缺乏認識。1976年,由複旦大學牽頭的科研小組來到廣東沙田,試圖捕獲一部分儒艮加以研究,但圍捕過程和漁民捕獵儒艮的方式并無二異,一些儒艮在捕撈過程中就已經殒命。最終捕獲的26頭儒艮中,隻有3頭存活,其餘23頭的屍體照例切割出售給了周邊的村民。3頭存活的儒艮最終死在了當地的蓄水池中,後續安排的研究也大多沒能完成。大陸目前也僅僅隻有廣西合浦營盤港—英羅港這一個海岸線長度還不到20千米的儒艮自然保護區。但遺憾的是,盡管保護區級别一升再升,面積一擴再擴,儒艮的蹤迹卻愈發難以見到。大陸海洋哺乳動物研究泰鬥王丕烈曾憂心忡忡地提到,北部灣的儒艮已經是一個“急劇減少”的狀态,而在保護區運作初期的調研報告裡,也完全沒有發現儒艮的任何活動蹤迹。

2000年,南京師範大學在合浦保護區組織了3次連續考察,雖然也沒發現儒艮的痕迹,但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此時的合浦海草床早已嚴重退化,持續不斷的拖網漁船、污水排放依舊随處可見。而在環境巨變中,曾經占據優勢地位的羽葉二藥藻和日本鳗草徹底消逝不見。合浦,連一頭儒艮也無法供養了。從大陸渤海到南海,曾經繁盛的海草床大多已經消逝不見,這也直接影響着許多極度依賴海草床的生物的生存狀況。在山東威海榮成市,海草床的退化一度讓大天鵝放棄了這個至關重要的越冬場所;在青島膠州灣,海草床的消退不僅讓當地引以為傲的特殊民居“海草房”難以為繼,更直接影響到魚類的繁育規模。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嚴格素食的儒艮的消退,本就不是個意外的結局。 陳春全/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