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談新加坡為什麼能如此吸引大佬們青睐(上)

作者:Clg暖

幾乎整個華人圈所有人都知道世界上有個地方叫新加坡,很熟悉的名字,人們對它印象都很好,對這個地方評價也高,但你真正了解這個國家嗎,國内衆多名人富豪為何對它投資移民情有獨鐘呢?這裡面一定有它自己獨特魅力非尋常于人家的地方。

新加坡名字雖然叫新加坡,但地方一點都不新,在很久以前就有文獻記載,是一個古老的地方,它還有另外一個别稱叫獅城,但卻是一頭獅子都沒有,相傳馬來亞(以前不叫馬來西亞,新加坡一開始屬于馬來亞,後來被英國分離出去,獨立後跟馬來亞,還有其他兩個地方合并起來,才開始叫馬來西亞)國王路過這個地方的時候看到一種前所未見的動物,人家管它叫獅子,是以獅子呆的地方,那幹脆賜名就叫獅城吧,據考證其實那動物是老虎,在馬來語裡新加坡叫新加坡而,新加Singa在梵文裡是獅子的意思,而坡而Pura是梵文城市的意思,是以叫獅城,英文就叫Lion City。

當地百姓開心壞了,我們終于有自己家園的名字了,一直在那裡安靜的繁衍生息了好多個世紀,直到大航海時代後期(18世紀後期)英國成為世界海上霸主号稱日不落帝國,有一個叫萊佛士的英國人在1819年到了這裡,一看,不得了,發現這個地方的地理位置(在馬來半島南端,馬六甲海峽東入口)如果用來做南來北往的海上貿易中轉站、船隻補給點,那是太合适不過了,天選之地,極具海運地理優越性,沒想到當時他的這一行為直接影響到今天,現在的新加坡都還是全球最繁忙海上貿易港口轉運中心和航空中轉中心,真可謂是前人種因,後人得果。是以一下子這地方就發展起來,有市場的地方就有貿易,越貿易人越多,不同地區各色人等都來這個地方,作為自由港它包容性特别強,進入良性循環後,很快經濟就繁榮起來,英國人一看,這地方有搞頭,就認真經營起來,慢慢的從地方政府那裡由租再轉要,到最後變成它直屬殖民地,後來發現這個地方戰略位置也及其重要,又建立軍事基地。

由于各種各樣的人(有華人,華人就是最早下南洋的那一批先輩們,當地土著(其實新加坡土著後來變得越來越少,移民越來越多,跟美國類似),印度人(印度已經是被英殖民,在那裡成立東印度公司),歐裔人英國、葡萄牙、荷蘭等)一下子都擠到這個小地方,經濟是起來了,但沖突也出來了,大家習慣信仰習俗不一樣,時不時互相來幾下,英國人一看這不利穩定,不穩定我的利益也就沒保障,後來專門發明一套讓各種族在這地區都有自己的位子,各歸所屬的制度,這就是種族隔離主義政策,歐裔人管政治做高官,華人(此時華人随着不斷移民,不管人口還是實力在這地區都是最強的)管經濟做買辦,會做生意嘛,其他種族也都各司其職,大家也都相安無事,這一政策制度相當長一段時間維持着地區的穩定與繁榮。(但這一政策就像一枚楔子釘在這裡,随時會爆發,後來新加坡獨立後發展過程中就真的受它影響而産生很大改革阻礙及社會動蕩,好在有李光耀,新加坡國父,有鐵腕手段力挽狂瀾,最後慢慢到現在這個樣子。說起釘楔子,美國人也喜歡這樣幹,看來它是與生俱來的,從英國那個娘胎就遺傳下來了,舉個例子:巴勒斯坦跟以色列打到現在都快八十年了還在打,估計還得打下去,就是早在一九四幾年,曆史背景複雜,反正美國跟英國使壞,在巴地區弄了一塊地說你們猶太人可以在這裡建國了,給中東各國因為宗教信仰埋下仇恨種子,一直打一直打,就怕你不亂,亂,美英才好插手,利益最大化,這手段隻能用既毒辣又高明來形容了。)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被1942年小日本給占領了,1945年日本投降後又被英國拿回去,直到1959年新加坡宣布獨立,李光耀任最高上司人,同年加入聯合國及英聯邦,為何加入英聯邦,這原因複制根深蒂固,英國統治達130年,又都是外來移民,人民沒有那麼深的家國情懷,英國對新加坡治理的也不差,也算盡心盡力在各方面。後來在1962跟馬來亞合并成立馬來西亞,附屬于馬來西亞,但并不愉快,李光耀執政理念跟他們有沖突,兩年後新加坡被馬來西亞趕了出來,這下徹底成了孤兒,爹娘無靠,一下子一窮二白,本來就是拳頭大一點的地方(面積跟我們一個縣差不多),自然資源幾乎為零(到現在還是生活資料全靠進口,連飲用水都要進口,是以,在新加坡生活,成本很高),唯一優勢,自由貿易港,對,就從這裡開始,國父不愧是國父,開始他大刀闊斧改革,利用其地理位置深耕港口,不但是海運,後來從馬航那裡分離出來把航空也打造成世界航運中心。

說起新加坡李光耀這個人是繞不過去的,是新加坡國父,跟新中國毛澤東、美國華盛頓一樣的,他曾祖父是廣東人,帶着一家老小下南洋讨生活(那時候下南洋的華人後輩裡出了很多英傑,像泰國前總理他信,他曾祖父廣東人也是同時期下南洋,傑出華僑陳嘉庚,不過他是後來自己下的南洋,在印尼做生意,很成功,他為抗戰組織募捐,籌了很多錢支援國内抗日,廈門大學就是他出資籌建,這人對祖國真是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必須向他緻敬,一點都不能損毀的,真是義薄雲天功在千秋!,到李光耀爺爺這輩就積累了大量财富,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真不是蓋的,我們吃苦就吃在沒文化上(現在我們很多家長都還在說,看來中國人在哪裡都是一樣啊),是以對子孫很注重教育,書必須給我好好讀,李光耀從小他祖父就安排接受全英式教育,後來去劍橋留學(對,就是徐志摩那個,再别康橋的地方,你侬我侬的地方,看來這個地方确實是個浪漫的地方,适合談情說愛,他遇到了他一生摯愛,在多少年後,我們的一碗紅燒肉也在這裡邂逅,還修成正果,看來很多東西它确實具有一定遺傳性傳承性),是以他不會中文(到現在新加坡官方語言還是英語,漢語為第二語言,也是香蕉一枚,外黃裡白),沒看錯,他确實不會,到三十歲才開始學中文,牛人就是牛人,高層精英就是不一樣(估計他自己深有體會,是以他一直推行高素質人才移民政策,到現在他兒子執政還在繼續),不止學的好,還精通多重語言,從政之前是律師,(他老婆也是學法律的,美國好幾個前總統都是律師,林肯、克林頓、奧巴馬)看來在國外這個職業很有政治前途。

下回我們接着看這麼一個牛人是如何勵精圖治帶領新加坡走向發達國家之列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