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5年授銜時,軍銜授低了的隻有這兩個人,不是王近山和蕭克

作者:有态度的學爸

1955年秋季,為了表彰那些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成立做出重要貢獻的将領們,我軍舉行了曆史上第一次大授銜。由于參加授銜的人員太多,加上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又不相同,是以很難做到讓每個人都滿意。授銜結果出來後,有一些将領認為自己的軍銜低了,為此還鬧了一些意見。比如王近山。但實際上,他的軍銜并沒有低授。

1955年授銜時,軍銜授低了的隻有這兩個人,不是王近山和蕭克

紅軍時期,王近山長期擔任團級幹部,直到1935年才升任師長;對比一下另一位紅四猛将鄭維山,1933年就是紅27師的政委,55年也是中将。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王近山擔任129師386旅772團副團長,這個職務55年授中将很正常。當時385旅770團團長張才千、358旅715團團長王尚榮、359旅717團團長劉轉連和718團團長文年生都是55中将。

解放戰争期間,王近山長期擔任中野6縱司令員,解放戰争末期才出任第三兵團副司令。抗美援朝戰争期間,他是志願軍第三兵團代司令。同樣是志願軍代司令員的還有鄭維山和陶勇,二人都是55中将。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1952年定級的時候,王近山是副兵團級,這個級别授中将很正常。55年大授銜的時候,副兵團級将領杜義德、張震、王必成和程世才等人都是中将。要知道,張震可是擔任過三野參謀長的。

1955年授銜時,軍銜授低了的隻有這兩個人,不是王近山和蕭克

是以綜合來看,王近山授中将并不低。另外還有不少朋友認為蕭克的軍銜也授低了,如果單看資曆的話,确實可以這麼說,紅軍時期蕭克擔任過紅6軍團的軍團長和紅二方面軍的副總指揮;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他又擔任了120師的副師長。大授銜的時候,八路軍六位正副師長當中,有五人成了元帥,隻有蕭克是上将,是以不少人認為他的軍銜低了。

但要知道的是,大授銜的時候除了資曆和職務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标準,那就是戰功。蕭克紅軍時期的戰功自然是沒得說,但八路軍時期和解放戰争時期就不行了。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蕭克先是出任120師副師長,不久後被派到冀熱察開辟根據地。當時蕭克手中有8000多人,7000多條槍,主力是鄧華支隊和宋時輪支隊。要知道當初聶榮臻開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時候,手中不過才3000人馬。

1955年授銜時,軍銜授低了的隻有這兩個人,不是王近山和蕭克

盡管條件比聶榮臻好得多,但蕭克卻沒能打開局面。他上任後和鄧華、宋時輪相處的并不愉快,不久後這兩個人先後離開,蕭克失去了左膀右臂。為了打開局面,他派主力第7團去平北開辟根據地,結果遭到敵人圍堵,損失慘重,被迫退了回來。後來蕭克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專門為此做了檢讨,稱“這主要是我在思想上有急于求成的情緒;在戰術上,一次派出兵力大多;這是我們在發展中的一個挫折,也是我軍事指導上的一個失策。”

延安本來對蕭克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在冀熱察或者平西開打新局面。不料蕭克在平西搞了幾年,不僅沒能打開局面,連生存都成了問題。無奈之下,1942年的時候,延安撤銷了冀熱察挺進軍的番号,蕭克來到晉察冀給聶榮臻當了副手。抗戰勝利後,蕭克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辦學校,直到解放戰争末期才接替劉亞樓出任四野參謀長。抗戰時期和解放戰争時期軍功不顯,加上還在懋功會師的時候“站錯了隊”,是以大授銜的時候,蕭克授上将并不低。

1955年授銜時,軍銜授低了的隻有這兩個人,不是王近山和蕭克

那麼大授銜的時候,軍銜授低了的兩個人都是誰呢?他們就是解方和賀晉年。解方雖然缺少了紅軍時期的資曆,但他擔任過志願軍的參謀長,55年授少将确實有點低了。據說彭大将軍得知此事後曾說:解方少将,我撐死中将。賀晉年是陝北紅軍的建立人之一,擔任過東北軍區副司令,1952年的時候被定為副兵團級,這個級别最起碼也是中将,但由于受到高的影響,最終他被授予了少将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