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白酒這數百年曆史雖不算長,但已經換過不知多少次“江山”。
有的酒從默默無聞發展到人盡皆知;也有的酒從輝煌無比淪落到無人問津。
在這個節奏飛快的時代,哪怕隻是一個細微的錯誤,都可能引起連鎖反應,讓前期積累的優勢毀于一旦。
下面這3款酒也是因一念之差,從輝煌跌落到慘敗,它們在巅峰時風靡五湖四海,現在卻隻能在貨架角落沾染滿身塵埃。
天下名酒皆嘗盡,卻愛綿竹大曲醇
從誕生到現在,綿竹大曲已經走過了近4000年的曆程。
據史書《唐國史補》記載,早在唐代,綿竹酒就已經被定為宮廷禦酒和天下名酒,享譽四海。
到了清代康熙年間,人們對綿竹酒的曲藥、蒸餾方法進行改革,釀造出了有着獨特“醇香”的綿竹大曲。
憑借上乘的酒質和親民的價格,以及清翰林學士李調元的超高評價,讓它的名聲傳遍了周邊多個地區。
隻可惜,酒在江湖,身不由己。
1958年,技術人員在基礎上加以改進,釀造出劍南春。随着劍南春被定位為中高端白酒,為了避免搶占“友軍”市場,它不得不“自斷一臂”,讓綿竹大曲隻得轉向低端路線。
但随着劍南春的名聲越來越響,酒廠将更多精力和資源配置設定到了劍南春上,忽視了對綿竹大曲的品質把控,導緻它的品質有所降低。
最初的它是純糧釀造,後來卻成了酒精勾兌酒。
再加上缺乏監管導緻假酒泛濫,它的口碑一落千丈。如今的它,在一衆酒友心中,也隻餘一聲歎息。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稻花香”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黑龍江香噴噴的大米。
但實際上,我們說的是産于湖北的一款濃香型白酒。
其原料與五糧液一緻,都是用五谷釀造而成。搭配上傳統的混蒸、混燒、泥窖發酵工藝,成酒窖香濃郁,口感醇和順滑。
憑借着出色的酒質,它曾拿下過多項榮譽。如“中國新八大名酒”、“中華老字号品牌價值百強榜”等,還曾連續18年蟬聯“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
創立僅30年就取得如此成就,稻花香已經做的相當不錯了。可惜的是,它卻沒能在成名後耐住性子,犯下了操之過急的錯誤。
銷量和名氣的增長,使得它有些飄飄然,錯估了自己的實力,想要快速進軍高端酒市場。
但由于缺乏曆史底蘊,它在高端市場的認可度遠不如其他老牌名酒。
在它離開自己主戰場的時間裡,其他品牌也沒閑着,等到它發現高端市場行不通,想回到低端市場時,卻發現市場佔有率已被其他品牌瓜分殆盡。
再加上它和大名鼎鼎的“稻花香”大米撞名,名氣上又被奪走一大塊。
現在人們提起稻花香,第一想到的都是米,就連各大電商平台搜稻花香出來的也都是大米。
這些原因讓稻花香酒的熱度持續走低,難以再現往日輝煌。
初心不改,始終如一
綿竹大曲和稻花香都是因品牌規劃改動而衰落,但木台厚道酒卻恰好與它們相反。
它始終堅守着自己的規劃和初心,隻不過效果不盡人意。
雖然它在原料和釀造工藝上都和茅台保持一緻,紅纓子高粱加上大曲坤沙法,再搭配長達5年的窖藏和陳酒勾調,為酒水賦予了醇厚的口感和濃郁的花果香,“茅醬”風味十足。
而且,它除了品質上的靠譜,在名氣上它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它的勾調者馮小甯老師,不但在茅台老廠長李興發門下學藝40餘年,而且還被評為“茅台八仙”之一,在醬酒勾調領域,可以說是泰山北鬥。
對一些喜愛醬香酒的酒友來說,馮老師的名頭就像一塊金字招牌。
但木台厚道酒之是以一直沒什麼名氣,也和馮老脫不開關系。
老一輩的釀酒師好像都堅信“酒香不怕巷子深”,馮老也是如此,是以酒廠從一開始便沒有花心思在宣傳上,而是一直專心提升酒質。
足以媲美大牌的酒質,再加上高成本效益,讓它在貴州當地聲名鵲起,卻也僅限于貴州酒友的酒桌。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一味堅守不知變通,是讓“明珠蒙塵”的重要因素之一。
木台厚道酒空有一番實力,卻沒有發揮的餘地,着實可惜。
如今中國的白酒市場龐大,數以萬計的品牌在白酒賽道上奔馳着,誰都想要分一杯羹。
但每時每刻也都有“誰動了我的奶酪”的事情發生,你們還知道哪些和上面3款酒一樣的“慘敗酒”嗎?歡迎在評論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