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域城邦諸國簡介第一則:烏秅、若羌、樓蘭與于阗國

作者:沙赫裡斯坦

1.烏秅國

位于現塔什庫爾幹縣西南方一百五十公裡。《漢書烏秅國傳》載:“烏秅國,王治烏秅城。去長安九千九百五十裡,戶四百九十,口三千七百三十三,勝兵七百四十人”。

烏秅在今葉爾羌河上遊和喀喇昆侖山之間,多山,飲水大部來自雪山。地勢十分險峻。《漢書西域傳》載:“溪谷不通,以繩索相引而度。烏秅在東晉十六國時名權于摩、於麾。隋、唐時名喝盤陀,蔥嶺國。

西域城邦諸國簡介第一則:烏秅、若羌、樓蘭與于阗國
西域城邦諸國簡介第一則:烏秅、若羌、樓蘭與于阗國

2.婼羌國

位于若羌縣東南,地域較廣。《漢書》記載:“出陽關(今甘肅玉門西南),自近者始,曰婼羌”。西域學專家蘇北海先生認為:“西漢時代,婼羌部落就廣泛地分布于昆侖山、喀拉昆侖山、帕米爾高原南北地區。”

婼羌人不種田,随畜逐水草,依賴鄯善、且末兩國的谷物生活。出産鐵,會鑄造等兵器。樓蘭國強盛後,在漢昭帝時期被改名鄯善,并在南邊設立了伊循城(今若羌縣米蘭),吞并了婼羌。伊循城,漢屬樓蘭國,故址在今新疆若羌縣米蘭鎮。漢昭帝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樓蘭國王尉屠耆請求漢王朝派一将領兵到此屯田積谷,漢即派一司馬和吏士40人屯田伊循,是最早的屯墾戍邊城市。唐時此地為吐蕃所占,古堡即為吐蕃修建的一座軍事堡壘。

3.樓蘭國

後稱鄯善國,是西域古國之一,國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東通敦煌,西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阗,東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扼絲綢之路的要沖。産馬、驢、駝等。本名樓蘭。樓蘭和鄯善是既有聯系又有差別的不同概念。樓蘭之名始見《史記》所載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頓單于給漢文帝劉恒的信,時樓蘭歸屬匈奴。公元前60年,屬漢朝西域都護府。樓蘭是西域最東邊的絲綢之路上的當道小國,漢匈為争奪西域都欲控制樓蘭,樓蘭在漢匈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公元前77年,西漢勇士、著名外交家傅介子殺樓蘭王更其國名為鄯善,漢朝應鄯善之請求,派兵在其境内的伊循城内屯田。

漢昭帝元鳳四年(前77)以前稱樓蘭,以後改國名為鄯善。由于孔雀河的改道,羅布泊水萎縮,生存環境日益惡劣,樓蘭古城在東晉僧人法顯西遊之前就已經不見人煙。根據《魏書·西域傳》中鄯善國、且末國的記載,從公元422年(太平真君三年)以後,鄯善國的群眾逐漸南移,若羌與且末同為鄯善國的領地。此後在漢文史籍中,樓蘭國的名稱極為罕見。

西域城邦諸國簡介第一則:烏秅、若羌、樓蘭與于阗國
西域城邦諸國簡介第一則:烏秅、若羌、樓蘭與于阗國

《漢書·西域傳》記載的鄯善“與婼羌同”。是指的逐水草而居,會作兵器,而非為同族。鄯善系樓蘭改名,樓蘭系黃帝裔支夏禹的後裔“東樓公”之後代。《路史·國名紀丁》雲:“婁,樓也,本作樓,商所封,即牟婁,曹東之地,一曰無婁。密之諸城有婁鄉,矣夷國也,所謂封祀号東樓,缪。東樓與晉婁、穰婁異。”婁、樓、偻三字古代通用。東樓公的裔族大部分歸于殷,不願受奴役的部分樓(婁)人由今山東南遷或北遷。其中北遷的一部分又分為兩支,一支遷入東北,成為挹婁、豆莫婁,一支向西遷徙,形成樓煩、樓蘭。古漢語中的方言稱人為蘭,樓蘭即樓人之義,遷居地在今新疆羅布泊。至戰國時期趙國奪取樓煩西河之地後,樓煩被迫從今内蒙古鄂爾多斯遷往河套之西,成為匈奴的臣屬。趙武靈王奪取河套地區後,部分樓煩人西逃入同族樓蘭地,于戰國末建立樓蘭國。

西域城邦諸國簡介第一則:烏秅、若羌、樓蘭與于阗國

《史記·大宛列傳》載:“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今羅布泊)。”西漢初,樓蘭依附于匈奴,故公元前170年冒頓單于緻漢文帝書稱:“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三國,皆以為匈奴。”匈奴單于使居于西方的日逐王設定憧仆都尉,管理西域諸國。漢武帝擊敗匈奴後收複西域,樓蘭降伏。但因其國位于西域36國東端的要通口上,處于漢匈争奪地,故樓蘭采取兩面讨好之策以自存。樓蘭系華夏族所立之國,後融合了當地的塞種人羌人及少部分伊蘭人,又互相婚配,遂發生人種上的混血化,有歐洲高加索人種特征。塞種人允姓,亦系炎黃後裔,與婁(樓)人的遠祖同宗。

黃文弼先生論證說:樓蘭幹屍不分男女都戴着尖頂高硬帽,與古代塞種相同,進而認為樓蘭土人與塞種人不無關系并将他們歸入氐羌。何光嶽《南蠻源流史·樓煩樓蘭西遷》釋:“婁人的象形文字也象戴着尖頂高硬帽。是以,樓蘭土人正是古婁人,基本群衆和統治者大多是黃種羌族的婁人,其餘則為伊蘭人,他們互相通婚融合而發生混血變化,也是自然現象。”并将他們歸入氐羌之外,樓蘭族中還有塞種人後裔。

據《三國志·魏書·文帝紀》載: “黃初元年(222)二月,鄯善、于阗、龜茲各遣使者奉獻,是後西域遂通,置戊己校尉。”據《魏書》所載,公元448年。鄯善國亡國。 東漢以後,西域經過長期的互相兼并,形成七國争雄的局面。鄯善國并吞了婼羌、小宛、精絕、且末等國,成為西域七強之一。魏晉南北朝時期,鄯善國先後臣屬曹魏、西晉、前涼、前秦、後涼、北涼、西涼、北魏、吐谷渾。後鄯善王向前秦稱藩,入朝觐見前秦天子,秦王苻堅賜予鄯善王朝服,加封其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西域諸軍事、甯西将軍。鄯善王休密馱積極建議苻堅出兵西讨西域,甘為向導。382年,苻堅派呂光遠征西域,休密馱為甯西将軍,并為向導。420年,北涼攻滅西涼,鄯善王比龍到姑臧朝見沮渠蒙遜,西域各國紛紛向北涼稱臣納貢。439年,北魏攻滅北涼,北涼王沮渠蒙遜之子沮渠安國退保高昌,偏安一隅。448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北魏派大将萬度歸西征。萬度歸率領精騎五千,神速進兵鄯善。鄯善百姓布滿田野,正在耕種放牧。萬度歸下令秋毫無犯,鄯善的将士和百姓深受感動,鄯善王真達也自動出城迎降。北魏指派韓拔為鄯善王,像内地一樣實行郡縣制治理,收取賦稅。經曆了600餘年的鄯善國,至此滅亡。隋大業五年(609年)再置鄯善郡,隋朝末年降為鎮。

西域城邦諸國簡介第一則:烏秅、若羌、樓蘭與于阗國

4.于阗國

古代西域佛教王國,《後漢書》記其國“領戶32000,人口83000,勝兵30000餘人”,疆域大緻包括當代的和田地區,是當時的大國之一。

以農業、種植業為主,是西域諸國中最早獲得中原養蠶技術的國家,是以手工紡織發達。特産以玉石最有名,2世紀末佛教傳入後,逐漸成為大乘佛教的中心,魏晉至隋唐,于阗國一直是中原佛教的源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