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照壁 | 古建中的一面牆

本文主要就文廟照壁的簡述、分類和紋樣特點、形制裝飾紋樣處理手法等五個方面進行了梳理和分析,對其裝飾藝術手法進行總結,并闡述了其對現代建築的傳承研究的重要價值。

文廟照壁的分類與紋樣題材

文廟照壁是文廟建築形制的标志,極大的展現了文廟建築的性質與特點,筆者從照壁的分類、紋樣題材的特點來總結文廟照壁的簡況。

1.照壁的簡述

照壁,是中國建築受風水觀念的影響産生的獨特建築形制。照壁是一座獨立的牆體,作為屏障的牆,又可以稱為“影壁”。經常出現于建築群大門内外兩側,廣泛應用于宮殿、寺觀、祠堂、民居、園林等。它有着分隔空間,裝飾空間,過度空間的效果。位于文廟廟門前的照壁又稱屏牆、宮牆。辟有正門的文廟一般在門前道路的對面,未辟正門的文廟則成了文廟最前面的圍牆。

據《世界孔子廟研究》記載,文廟照壁最早見于曲阜孔廟,其始于明代明永樂十五年( 1417年),在廟門前曾建面牆一堵,而這裡的面牆其實就是照壁。明代雖然建造了照壁,但是還沒有普及。從現存的廟圖記載看,絕大多數文廟都沒有建造照壁。到了清代時期才普及開來,發展到淸末年間,凡乎沒有一所文廟不會建造照壁。照壁本來的實用功能是障蔽廟前集穢,後來又開始利用照壁來題宇贊頌孔子,于是形成了孔廟獨具特色的建築裝飾形制。

2.文廟照壁的分類

照壁的分類可以按名稱、位置、材料、形式等因素進行分類。從名稱上來說,照壁的形制取決于平面布局,分為一字照壁、八字照壁、撇山照壁、座山照壁。據考察發現,文廟照壁主要以一字型為主,少之有八字形照壁,幾乎沒有出現其他形式的照壁。

按照文廟照壁的材料形式特點,概括主要分為以下幾種:第一,琉璃照壁。琉璃照壁主要用于皇宮和寺廟建築。中國最有代表性的是故宮和北海的九龍壁,在文廟中少有琉璃照壁,陝西韓城的五龍琉璃照壁在北方文廟中最具代表性。第二,磚雕照壁。它是中國傳統照壁的主要形式,都使用磚瓦堆砌。大量的使用于傳統民居,文廟照壁很多也以此為主要形式,例如山東濟南府學文廟、山西靜升文廟等。第三,其他照壁。主要分為石制照壁、木制照壁等,中國很少見這類照壁,距今來看在文廟中尚未出現。

3.立意鮮明的裝飾題材

縱觀文廟照壁,其主旨意在表現儒家“人世”思想。文廟裝飾題材用來教化世人、象征吉祥,鼓勵士子奮發圖 強,科舉登高,富貴榮華。總結來說,其裝飾題材立意具有寓意鮮明的特點。

“入世”思想,教化世人

自漢代以來,儒家思想成為中國的正統思想,其影響力滲人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廟是封建時期國家奉祈孔子以顯表彰,推崇孔子思想的廟宇。而文廟的 興衰與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息息相關。是以,到明代因學設廟,随着科舉和教育的興盛文廟随之興盛。

通過對裝飾紋樣題材的概括,我們不難發現,文廟照 壁受儒家影響最為直接的就是采用了大量的含有“科舉”、“人仕”意義圖案,展現“天人合一”的思想。例如文 廟照壁大量采用了以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内容為中心的 裝飾紋樣,如“魚躍龍門”,“五子登科”、“人閣拜相”等鼓勵士子科舉高中的圖案,寓意鼓勵士子隻要讀書上進,進而可進入仕途,榮顯于世,所崇尚企盼的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即能随 之實作。由此可見,文廟紋樣将圖形符号的内在美和内涵美相結合,用紋樣的裝飾 形式和寓意内涵來表現内在的儒家文化。

諧音取義,吉祥象征

在建築裝飾應用象征手法時,常借助主題名稱的同音字來表達一定的思想内容,這種手法稱為 "皆音取義”。這種人與自然的哲學關系也深深的影響着中國的傳統建築形制,進而導緻了建築與自然和諧發展。實質上來說,就是把人與自然看做一個整體,而中國文廟的裝飾紋樣也取之自然,寓意美好。

縱觀北方大量文廟照壁圖案,植物題材多以荷花、牡丹、蓮花為主的形态;動物紋樣多采用龍鳳、魚為主的圖騰。由此,人們利用諧音,通過假借、象征等手法,将看作美好的帶有寓意的事物運用到建築紋樣的裝飾中,以此來表達美好向往。例如“一路榮華”、“五子奪魁”、"封侯挂印”等,都是取自然界事物中的諧音賦予美好的意義,來象征科舉登高,富貴榮華。

故事情節,富貴寓意

民俗故事情節也是形成照壁文化内涵的直接影響因素。一些深遠的民間傳說與儒家文化有機結合, 将比較廣泛的社會生活通過概括和想象依托在某一個曆史事件、人物或者是某種自然物、人造物上。

由南陽府學文廟照壁可見,其背後雕刻“魚躍龍門”、“五子登科”。右側是一座七級雁塔,塔頂一行飛雁呈倒“人”字形,表現了“雁塔留名”的曆史典故。龍門頂端橫卷上雕刻神仙“八仙過海”的神話故事,表達了他們對生活的理想和信念。文廟照壁 裝飾紋樣在選題上采用了許多叙事性的紋樣,通過叙述故事情節,進而傳達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人們對富貴的渴望。

文廟照壁的形制與裝飾紋樣處理手法

文廟照壁的形制與裝飾紋樣的處理手法豐富多樣,筆者主要歸納為三種表現方式,分别是壁身色彩與磚面的自然對比,文字元号的廣泛運用,具象圖案的大量普及。從照壁的材質、顔色、紋樣等幾個方面對文廟照壁的裝飾藝術手法進行對比總結。

1.壁身色彩與磚面的對比

中國很多照壁都采用這樣形式進行裝飾一壁身色彩與磚面形成對比。文廟照壁主要有兩種形式, 壁心抹白處理和壁心刷紅處理。這種處理手法極為簡單,卻顯得格外樸素與大氣。

壁心抹白處理

照壁 | 古建中的一面牆

圖1 堂邑文廟照壁正面(圖檔來源:作者自攝)

照壁 | 古建中的一面牆

圖2 堂邑文廟照壁背面(圖檔來源:作者自攝)

堂邑文廟(圖1、圖2)位于聊城市東昌府區堂邑鎮堂邑舊城東北隅,後改名為堂邑文廟博物館,堂邑文廟照壁重建于2005年,是對原文廟照壁的還原。縱觀照壁可以發現,它前後兩面未刻一字,青磚灰瓦。壁身兩側用青磚砌成兩道柱邊,在兩柱邊之内的壁身以白灰照面。通過白灰素面這二者的對比産生了一種有秩序的形式之美,光潔的白色素面與粗糙的灰色磚面形成的對比具有裝飾效果。

壁心刷紅處理

北京國子監和南京夫子廟的照壁均是采用這形式。首先,值的一提的是北京國子監文廟。“弘治十四年(1501年),“謝铎”上言:“桂星門外有小 巷,橫溝穢集,宜高築屏牆、上覆青色琉璃瓦,兩旁築小紅牆,覆以筒瓦,護以欄。”國子監照壁屬于八字形照壁,照壁兩旁還有小牆向北延伸。到現代,北京國子監文廟仍然延續這種形式。色彩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是以對照壁也屬于一種很重要的裝飾。雖然沒有裝飾紋樣的點綴,但是壁心的紅色與八字形照壁的結合,使得國子監照壁顯得落落大方。

照壁 | 古建中的一面牆

圖3 南京夫子廟照壁(圖檔來源:作者自攝)

照壁 | 古建中的一面牆

圖4 南京夫子廟照壁夜景(圖檔來源:作者自攝)

其次,南京夫子廟照壁(圖3、圖4)也具有顯著 的代表性。它設在秦淮河對岸,是中國最大的照壁。夫子廟照壁亦為八字形照壁,灰瓦虎殿頂,壁身刷紅色。後來由于秦淮夫子廟景區街燈文化,在照壁上加了二龍戲珠的燈飾。白天黃色的二龍戲珠和紅牆互相襯托,夜晚偌大的照壁因發光的雙龍進行點彩。二者結合起來既起到了裝飾效果,又通過色彩燈光的配置,為燈火通明的街區增添了不少生氣。縱觀而看,中國的寺廟很多都采用這種方式,例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壁身紅色抹面;江蘇寒山寺刷黃色壁身等。這種通過建築材料的質地和顔色與壁身的質地與顔色的對比,使得照壁壁身單色照壁秩序井然,落落大方。

2.文字元号的廣泛運用

在文廟照壁裝飾紋樣中,文字元号也被廣泛運用。以題刻文字“萬仞宮牆”、“數仞宮牆”、“孔廟” 為主。照壁雖然題字不同,但以贊頌孔子為多。

題字“萬仞宮牆”

多數照壁題刻“萬仞宮牆”、"數仞宮牆”,還有 “宮牆萬仞”。“萬仞宮牆”(圖5)出于《論語 子 張》,寓意孔子的學問博大精深,好比數俱宮牆。後來人們認為“數仞”難以表達孔夫子學問的贊揚,又更為“萬仞”。而孔廟照壁這些題詞都是出自曲阜城牆上的的“萬仞宮牆”。據史料記載明嘉靖元年 在曲阜建立起了以孔子廟為中心的新縣城。由于當時孔子廟沒有城門,便在城牆上題刻“萬仞宮牆”。現在曲阜城牆上仍然保留着這四個字,隻是換成了 乾隆皇帝所題刻的。如此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南京江甯府學文廟照壁紅牆黑邊,内外壁心均有“萬 仞宮牆”四個字。

照壁 | 古建中的一面牆

圖5 曲阜''萬仞宮牆"(圖檔來源:作者自攝)

題刻“孔廟”文字并與與其他紋樣相結合

題刻“孔廟”的西安碑林(圖6、圖7)磚雕照壁, 是西北地區現存最大的一座文字影壁,建于宋代。觀察可見,照壁是灰瓦頂,通過磚砌,檐下裝飾有簡易鬥拱和垂花柱頭。照壁正面壁心題刻陽文“孔廟”,壁身高大,呈灰色壁面。照壁背面采用中心四角的形制,壁心中心的圖案稱為“盒子”,四角稱為 “岔角”。裝飾紋樣以植物紋樣為主,植物花卉紋樣大多集中在這兩個地方,也是中心四角形式使用最多的裝飾紋樣。背面壁心雕刻牡丹紋樣,右側附以梅花和喜鵲圖案,即象征“花開富貴”、“喜上眉梢”。據文獻記載,牡丹具有“花王”之稱,是以古代常用牡丹寓意仕途騰達,高官顯貴,即所謂的“官居一 品”。表達對考生的登高祝願,從此享有榮華富貴。整座照壁拙樸博大,整體顯得莊嚴厚重,是中國封建社會以儒治天下的一種文化象征。

照壁 | 古建中的一面牆

圖6 西安碑林文廟正面(圖檔來源:作者自攝)

照壁 | 古建中的一面牆

圖7 西安碑林文廟背面(圖檔來源:作者自攝)

3.具象圖案得到普及

高度凝練的植物形态

文廟照壁題材采取各種花卉、植物,主要是因為植物紋樣具有寫實性與概括性的特點。濟南府學文廟(圖8)大部分保留了明代的格局,從照壁的建築特寫點來看,應為清代遺物。琉璃瓦屋的一字型照壁位于大門外面,原壁身為青磚砌成平整的灰面,照壁北牆壁身為圓形磚雕圖案,南牆沒有圖案。2005年後經修複,補全了壁心破碎的磚雕紋樣。壁身刷成大紅,中央壁心鑲嵌園線狀植物紋磚雕,雕刻菊花與卷草紋相稱而成。作為背景陪襯的卷草紋錯綜複 雜,卻使中心的菊花圖案更為突出。中心做成銅錢的形狀,内飾四朵菊花,圖案之間用磚雕的竹節隔開,使之具有了集合的構圖美。象征着頑強不息、欣欣向榮的生命力和對莘莘學子的祝福。

照壁 | 古建中的一面牆

圖8 濟南府學文廟照壁(圖檔來源:作者自攝)

鼓勵入仕的圖案題材

“鯉魚躍龍門”的傳說在中國流傳了兩千多年, 大陸最早的詞典《爾雅》中便有關于這個傳說的記叙。文廟照壁采用這一圖案也是因為魚龍變的寓意。隋代科舉制取士制度出現後,或許是古人認為寒窗苦讀的士子如同浪裡的鯉魚,層層選拔,隻有少數足夠幸運的人才能夠科舉及第,功成名就。北方文廟照壁使用這一圖案的有很多,例如山西靜升文 廟、陝西省韓城文廟、原河南南陽府學文廟照壁等。雖然魚龍變的裝飾形式和表現技法不同,但是所表達的科舉及第的寓意是相同的。下面就以山西靜升文廟為例講述。

照壁 | 古建中的一面牆

圖9 山西靜升文廟(圖檔來源:作者自攝)

山西靜升文廟(圖9)様星門外的“魚躍龍門” 石雕影壁,為元代雙面镂作。由23塊巨大的镂雕石塊壘砌而成,綠瓦頂。正脊為琉璃彩塑,黃龍蜿蜒, 壁心圖案為“鯉魚躍龍門”。縱觀影壁,隻見黃河波濤翻滾,重重山刃,城巍龍門直插河心。圖中共現三條龍,兩條巨龍高踞雲空,露頭藏尾。其中一龍在空中窺視,一龍張口吐水直沖龍門。還有一龍頭已成龍,尾還是魚。水中數條鯉魚逐浪追波,躍躍欲試。在山西平遙縣城裡有一座磚雕照壁是魚龍變的圖案,推斷是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反應了平遙縣城晉商力争發迹的心态。

圖騰崇拜的大量使用

祥龍紋樣來源于古老的圖騰崇拜,在漢高祖自稱龍子以前就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征了。一般運用于建築等級最高的宮殿建築,屬于皇家建築的标志代表。孔廟建築中也使用了大量祥龍紋樣,由此可見孔廟在中國建築形制中的地位。文廟照壁裝飾也大量以“龍”這一官式建築裝飾内容做為建築裝飾元素。

韓城文廟(圖10)坐落在陝西省渭南韓城市老城東學巷,是一組儲存完整的元代建築群。陝西韓城文廟的“萬仞宮牆”是采用了五條巨龍作為照壁的主要裝飾元素的磚雕宮牆式照壁。照壁建于棋星門前,中間鑲嵌五條巨龍的彩色琉璃浮雕,顔色以黃色、藍色、 綠色為主。體态生動、騰挪跳躍、氣勢磅礴、琉璃放彩。其形象逼真,雕刻精美。是以,韓城文廟的照壁采用了以龍為主,兩側配以鯉魚圖案的照壁。照壁兩邊做出磚雕的魚躍龍門,風急浪高,鯉魚騰躍。這寓意着魚龍變化,指飛龍躍魚富有英才輩出之意。采用 “龍”作為裝飾元素的文廟還有很多,例如山西太原文廟中間裝飾五彩的二龍戲珠,四角各裝飾一條五彩的遊龍,為照壁中的精品。陝西蒲城縣學文廟,正面為三組二龍對翔的圖案,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照壁 | 古建中的一面牆

圖10 陝西韓城文廟城照壁(圖檔來源:網絡)

文廟照壁在現代設計中的傳承與應用

文廟照壁研究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國文廟的建築的精神價值和文化意義,有利于傳承文廟建築 的精髓。筆者就文廟照壁的傳承的意義及其在現代 設計中的傳承與運用兩個方面進行探讨。

1.文廟照壁的傳承意義

文廟作為儒家文化的載體,具有紀念性的作用。儒家學說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經典 不僅是思想統治工具,同時也是中國封建文化的主體,儲存了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産。而照壁可謂之中國古建築的“門面”,它展現着建築的等級和主人的地位。面對古代建築的這些裝飾,不論是構圖簡練的還是複雜的,不論是色彩濃豔的還是淡雅的,不論 是寫實的還是寫意的,它們義是古代工藝匠應用所掌握的技藝,傾注了他們全部的精力與智慧。是以在照壁的形制與紋樣的處理上可見建造者的匠心。研究文廟照壁,可小中見大地了解中國儒家文化和古建築文化,它是中國古建築裝飾文化的直接展現。

研究文廟照壁對現代傳承具有極大意義,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文廟照壁的寓意内涵,展現了儒家文化,對于後世了解儒家文化的“耕讀”、“入 仕”“禮、儀”等具有重要意義。其次,從建築形制上來說,照壁對建築具有總結性,在建築裝飾中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對于現代設計師挖掘其建築内涵具有極大的意義。最後,文廟照壁的裝飾紋樣,是文廟的一種建築視覺符号元素。傳承它的設計思想和藝術精神,對于現代設計師提取精華、傳承創新有着巨大的現實意義。亦可為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增添光芒。

2.文廟照壁在現代設計中的傳承與應用

照壁是一面裝飾度極高的牆面,對其裝飾紋樣進行概括、歸納、變形、重組、抽象,提煉出具有代表性的文脈符号,對于現代設計在傳承其功能和裝飾上以及對于儒家文化的展現和“隐”的延伸,意義重大。

照壁 | 古建中的一面牆

圖11 黃山悅榕山莊的室内影壁(圖檔來源:網絡)

例如,在室内設計中,現代的玄關設計就是傳統的照壁的變形。可運用到現代餐廳、會所、家居等室内空間用作裝飾強調和空間緩沖。例如新中式風格就是傳承古建築文化的典範。值得一提的是黃山悅榕山莊的室内影壁(圖11),利用蓮花等植物圖案對影壁進行裝飾,提取了古代照壁紋樣精118,簡化照壁的形式,加之以現代材料,在整體設計的建築特點、 色感上,延續了傳統建築的簡約穩重。

結束語

文廟裝飾紋樣,表現出人們對吉祥寓意與外在美的表現形式的追求,也表現出濃厚的儒家說教的含義。對于照壁的研究,有利于更加具體的認識儒家文化,提煉古建築空間處理形制與文廟裝飾紋樣, 并在現代設計中提煉創新,讓儒家文化符号啟迪和引導城市建設脈絡,為中國現代設計增添傳統文化元素,注入儒家文化血液。

文廟建築藝術的社會價值

雖然文廟已經失去了其功能價值,但以文廟建築藝術為代表的傳統建築藝術,仍舊深深的影響着當代,發揮着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最為典型的,就是其彩繪藝術和細部裝飾藝術。在現代建築中,傳統彩繪裝飾仍然能夠發揮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并傳承深刻的文化内涵。其中北京人民大會堂宴會廳就是一個很好的執行個體,其在傳統旋子彩繪的基礎之上, 融入現代元素,彩繪紋樣多從空間的需求和功能的 角度出發,用現代偏暖的色調勾勒出彎曲起伏狀的彩繪圖案,使得大廳的天花造型既不失莊嚴,又活潑 典雅。對于文廟彩繪藝術的挖掘保護,将新的審美觀念與傳統裝飾藝術相交融,不僅有助于發展當代建築裝飾藝術,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弘揚與傳承。

中國文廟是儒家文化的物化象征,是蘊含着中華文明的物質與精神文化的特殊載體,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縮影,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結晶,其中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展現了豐富的文化内涵。中國文廟并不是在建築美學指導下設計建 構,随着時代的進步更疊,雖已失去了實際意義與作用,但中國文廟的建築藝術、美學價值卻成為燦爛的永恒。中國文廟是集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封建時期宗法禮教、中華文脈延續等共有的圖騰符号,因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建築的代表之作。中國文廟的燦爛藝術,展現在形制規劃、空間布局、結構造型、裝飾手法中,展現在天人合一、均衡有序、對應協調、空間靈動中。綜上所述,中國文廟是鑲嵌在中華文化背景之上具有珍貴文化藝術遺産價值的有機整體,是弘揚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珍貴文化藝術遺産。

參考文獻:略

作者:薛娟,趙亞,張玉玉;

作者機關:山東建築大學藝術學院

來源:2017年山東社科論壇--首屆“傳統建築與非遺傳承”學術研讨會論文集.,2017:10-15.;出版日期: 2018-01

原題目:《文廟照壁裝飾紋樣的探析》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或原機構所有

來源|哲匠之家

照壁 | 古建中的一面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