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機展開“折疊世界” 隻差蘋果

手機展開“折疊世界” 隻差蘋果

經濟觀察報記者 錢玉娟 廣州報道“蘋果做不做折疊屏手機,什麼時候推出折疊屏手機?”在手機制造産業鍊上遊已經深耕了20餘年的楊舒,一直在跟蹤,身為螢幕制造企業的管理中層,楊舒還是多年來的“果粉”。

2021年,安卓系主流手機廠商均推出了折疊屏手機後,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遐曾釋出報告,預測蘋果可能在2023年推出折疊款iPhone。

上述消息一度讓楊舒興奮不已,她甚至跟身邊人吹牛,“2023年蘋果出折疊,我就肯定會換手機。”

然而,這個期許面臨延期。今年2月末,螢幕供應鍊咨詢公司DSCC分析師預計,蘋果折疊屏iPhone将較原計劃推遲兩年出貨,如此推算,蘋果的折疊屏手機或于2025年面市。

蘋果暫缺席

楊舒向記者回溯稱,蘋果在采用AMOLED屏方面,較安卓陣營的手機廠商們也晚一些。

2016年,三星、華為、OPPO、vivo和小米都已經推出了搭載AMOLED顯示屏的手機,蘋果直到2017年,才宣布會推出搭載AMOLED屏的i-Phone8。

盡管推遲,但在上述資訊發出後,楊舒記得這曾給整個AMOLED螢幕出貨帶來不小的促動。

有此先例,“蘋果不用這個屏自有它的道理。”楊舒覺得,蘋果要在柔性AMOLED方面“把屏吃透,用到極緻”。

楊舒日常會與下遊手機廠商頻繁打交道,她的感受是,蘋果早自喬布斯時代起,産品面市前不會對外主動釋放任何資訊,“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嚴格”。

蘋果公司對産品在體驗及技術成熟度上,“屬于高标準、嚴要求”,不會允許未見産品先炫技式的營銷。不隻楊舒有此感覺,“這在産業内幾乎是有共識的。”

同在手機零部件産業鍊上遊深耕多年的劉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用了“極緻完美”一詞來形容蘋果公司對産品的追求。“态度可以說是苛刻的。”從技術次元上,劉鑫将蘋果視為手機行業的風向标。他将時間點拉回至蘋果第一代産品推出時,相較此前占據手機市場霸主地位多年的諾基亞而言,“完全是給大家打開了一個嶄新的手機世界。”

什麼是真正的智能手機?蘋果用3.5英寸全觸控的iPhone一代給出了答案,當時,不論是極客愛好者還是手機使用者們,甚至是整個手機零部件産業鍊,都記住了這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标志。自此,智能手機産業的标杆出現。

被安卓手機廠商喊得最多的“黑科技”,在蘋果早期的多款iPhone上都有所展現。果粉陳先生向記者介紹到,像電容式指紋解鎖、3D結構光的面部解鎖,以及将使用了10年的經典Home鍵徹底取消 陳先生所了解的是,“根據以往表現,蘋果在技術開發還未成熟時,不會搭載到旗艦産品上。”

陳先生還記得,在2008年時蘋果就曾申請了前置指紋識别(TouchID)的專利,但直至2013年才在i-Phone的第7代産品iPhone5s上搭載使用。“蘋果并不是所有技術都會走在安卓前面。”他提及,自2019年後,整個安卓手機陣營幾乎每個廠商的旗艦手機,都采用了120Hz的高重新整理率、高采樣率,但蘋果始終采用60Hz的重新整理率,這曾讓不少網友評價其“固步自封”。

其實,蘋果早在其平闆電腦中采用了高重新整理率,也給使用者帶來了不錯的體驗感,“技術已經成熟”,但在當時的iPhone12上依然規避應用。陳先生告訴記者,蘋果直到iPhone13時“高刷”才姗姗來遲。蘋果對産品打磨的精細程度,也讓楊舒覺得,“蘋果相對謹慎,不願意冒進。”

折疊是方向?

提及折疊屏手機,“果粉圈也分兩極,有的認為蘋果在擠牙膏。”陳先生說,不過他對蘋果當下的選擇有個人了解,“不是不能做,時機未到。”

記者查詢資料獲悉,蘋果公司早在2020年7月就申請折疊屏專利,該專利于當年11月被稽核通過後,在其說明中顯示其裝置為“可折疊裝置”,再無其他介紹資訊。

在DSCC分析師發出蘋果折疊屏iPhone再推遲兩年面市的消息後,其也同步釋放出了一個信号——蘋果正在研發折疊屏iPad。

劉鑫從技術研發層面看,蘋果足夠有能力做一款折疊屏手機,隻是,落後于安卓陣營久了,讓等待着的果粉們愈發焦急。

不過,時間表雖有更改,接受記者采訪的幾位人士仍樂觀表示,“蘋果并沒有放棄折疊屏産品。”

對下遊各個終端廠商的一舉一動進行跟蹤、監控時,楊舒發現,廠商雖各有規劃,卻在折疊屏手機的大方向上“一緻且明确”。

回憶起2019年的MWC,來自全球各界的參展和觀展人士,都湧向三星和華為的展台,目的便是一睹折疊屏手機的“芳容”。

那之後,折疊屏手機從概念走入了大衆視野,楊舒将那一年視為,對屏體和終端廠商具有紀念意義的元年。不過,在對颠覆性産品予以肯定的同時,她始終記得,“當時隻能隔着玻璃罩子看。”

這意味着什麼?“很多東西還沒有準備好。”楊舒還看到,沒有實際産品的廠商,争先展示出自家的折疊屏demo(示範),她認為這些都是在通過秀肌肉以提升品牌力。

從隻可遠觀到如今直接上手、體驗,三年時間裡,包括小米、OPPO甚至是重新出發的榮耀,都接連推出了各自的折疊屏手機産品,既表明着折疊屏技術的發展之快,更意味着,“不上折疊就談不上高端化。”楊舒說。

一直對國産手機品牌進行深入觀察的IDC中國研究經理王希,也看到近幾年各家在上探高端價位市場上做出的努力,提及主流手機廠商對折疊屏手機的布局,他從産品形态的角度分析,“安卓陣營走出了不同于Apple的差異化路線。”

為了持續挑戰高端市場、樹立未來高端品牌的形象,國産品牌紛紛對折疊屏手機産品進行主動探索。采訪中,王希也從市場角度分析,折疊屏産品對手機廠商的品牌高端化形象建立有幫助,不止于此,“從需求上講,可以刺激消費者的換機需求,從技術的角度可以促進廠商的研發實力積累。”

因初始定價在萬元以上,折疊屏手機被劃分在高端小衆類目下,如今卻因越來越多廠商的入局,而有了沖擊主流市場的趨勢。

OPPO的折疊屏手機FindX面市三個月後,OPPO首席産品官劉作虎便公開表示,其成為“中國市場有史以來銷售速度最快的折疊屏手機”。在2022年初,帶來了折疊屏手機MagicV的榮耀方面也釋放出利好消息。

“2022年折疊屏手機市場可以增長10倍。”榮耀CEO趙明在2022年MWC期間預判,他不但認為折疊屏會成為手機廠商們一個新的增長領域,甚至同普通手機一樣,“折疊屏會成為智能手機的主流。”

産業研究機構也大多看好。CINNOResearch釋出的報告預計,2022年全球折疊屏智能手機銷量有望達1569萬部,同比增長107%。

楊舒并不否認折疊屏手機的增速快,她援引市場研究公司UBIResearch釋出的預測資料,可折疊手機市場預計到2026年累計或超過1億部,占總數的9.7%。但是她覺得折疊屏手機想要成為市場主流産品,還存有不小的差距。

消費現實

大勢所趨,廠商擁趸,可現實是,各廠商在折疊屏産品上并未起量。

一位西南區域的通訊裝置管道商向記者講述,旗下包括華為、小米、OPPO及榮耀的多個門店,雖對各品牌的折疊屏手機都有備貨,卻無法保證相應品牌門店都可以展出折疊屏手機的實體機。“米粉”餘先生來自杭州,他曾專門去家附近的小米之家,想體驗下MIXFOLD這款折疊屏手機,“光看介紹,線上上檢視了參數,還得實際摸一摸,看一看。”可讓他失望的是,隻有模型機。

浏覽各手機品牌在天貓以及京東等電商管道開設的官方旗艦店,記者看到不少折疊屏産品銷量都有“1000+”,産品相關評論更是多到超萬條,但在向包括小米、榮耀等在内的手機廠商詢問,折疊屏手機面市以來的出貨量及備貨情況時,各方均表示沒有可披露的資料。

談及折疊屏手機當下的産能問題,楊舒分析,要從兩方面來看廠商做折疊屏手機的目的,“它是作為提升自己品牌的一種手段,另一種則是市場上的需求量本身就不大。”她更願意将前者視作手機廠商目前的主要考量。

如此,“廠商不會主動産出太多”,楊舒告訴記者,委婉地了解是,廠商會把控廣告費用的支出,畢竟這一目的下投入生産折疊屏手機,不過是“賠錢賺吆喝”。

2019年巴展采訪歸來後,記者曾就“柔性屏”對話深圳市平闆顯示行業協會首席顧問孫政民,彼時看到中國顯示叢集已經打破了三星在OLED技術及規模量産上的壁壘,他曾期待,“不出5年,大有領先全球的可能。”

3年時間過去,京東方、維信諾、天馬等顯示企業動辄百億級規模,投資建設的柔性顯示生産線,如今在螢幕量産上早已不是問題,但聚焦産業鍊下遊,孫政民發現身邊用折疊屏手機的人寥寥無幾。

“我不看好折疊屏手機。”記者于3月3日晚采訪孫政民時他說,他曾提出拿150000元給十八九歲的外孫,讓其在“折疊屏手機”和“任意款手機+一個i-Pad”之間做選擇,“價錢差不多”,他沒想到年輕人的最終選擇依然是後者。

從折疊屏手機誕生至今,價格昂貴一直是其不可規避的話題。除此之外,大屏的特點之于普通使用者孫政民而言,對比移動終端裝置的使用場景,他覺得,真正需要折疊屏手機的時刻并不多,“也就商務辦公時,折疊屏手機展開變成大屏,會讓一部分人免于攜帶多個終端裝置。”

孫政民曾看到一位海歸人士在用折疊屏手機,上前一問,“沒用幾個月,就已經有折痕了。”另外讓他并不意外的是,上述人士的關注點在于“時髦”。

楊舒今年春節時也看到一位朋友在用三星的折疊屏手機,她出于好奇詢問起對方使用感受,隻聽朋友答到,“買回來一共打開過三次,幾乎都是合着,當作一個正常的直闆手機在用。”

出于機身炫酷、設計時髦等理由,一些使用者購買了折疊屏手機,孫政民覺得,在真正解決使用者對手機産品的基礎需求上,各家廠商都有面臨的問題。

未來可能

據了解,目前折疊屏手機中,因前蓋材質而分為CPI(無色聚酰亞胺)與UTG(超薄玻璃)兩種類型。動辄破萬元的華為折疊屏手機,就曾因螢幕前蓋采用了CPI而被吐槽“塑膠感”。“我們都會認為塑膠是很便宜的東西。”楊舒解釋,材質問題往往為這樣一個價高且定位高端的産品增添了“廉價感”,不免讓使用者覺得“不值,不高端”。

基于觀察,王希覺得,折疊屏手機産業鍊下一步應圍繞硬體可靠性,如超薄玻璃UTG、鉸鍊的強度、抗跌落方面再優化。

劉鑫也曾上手體驗過某廠商的折疊屏手機,在展開變大屏後,App的體驗不過是簡單粗暴的拉大顯示,沒有專門的優化,體驗并不是很好。

倒退兩三年,折疊屏手機在技術、産品體驗上存在硬傷,在劉鑫看來,即便螢幕、鉸鍊等關鍵元器件層面,已能更好地滿足産品的柔性顯示、閉合與懸停等功能,但在實際的應用場景中,依然會面臨着一些App适配、内容适配等關鍵問題。

“比如橫向折疊,手機打開以後不應該是對内容簡單的拉伸放大。”王希也直指折疊屏手機在軟體适配性方面存在的問題,他建議廠商充分利用大屏多出一些别的功能,或讓使用者在視野内擷取更多的資訊。

針對目前尤其安卓軟體生态比較分散的現實,王希提及,各家廠商的折疊屏産品,想達成與軟體方的适配,對于軟體内容方是一個額外的工作量,“并且沒有統一标準”,這樣一來,短期内各手機廠商比拼的是,“各自軟體與内容方的生态協作”。

依據目前折疊屏手機的使用情況看,“顯示屏的壽命,确實在快速進步。”但王希分析,現在此類産品的使用群體樣本少,部分極端使用場景、環境還沒有被大量涉及到,對屏商而言依然存有考驗。

“屏體已經準備好了。”楊舒明白,折疊屏手機的未來絕不能依靠單點突破,目光還得投向全産業鍊。例如,終端如何提升技術自研能力,甚至更好地整合關鍵部件,屏體、鉸鍊、晶片、電池等上遊供應更好解決後,終端廠商是否形成一個更好的軟硬一體化方案,讓折疊屏手機更輕一點,或在形态之外,能讓使用者在互動體驗上直接被打動。

在楊舒看來,即便安卓陣營的廠商們在折疊屏戰術上具有先發優勢,但在創新技術研發以及核心部件的供應整合能力上,更具優勢的蘋果并沒有放棄折疊屏手機,未來,蘋果能否讓柔性屏技術和産品呈現新的可能,楊舒頗為期待。

(應采訪對象要求,楊舒、劉鑫為化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