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聽國際友人講述 與西安的不解情緣

聽國際友人講述 與西安的不解情緣

對于旅居西安的國際友人來說

西安是一座曆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古城

昨日,當他們走進西安國際港務區

了解到中歐班列長安号給西安

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帶來的發展變化後驚訝不已

紛紛感歎西安在對外貿易方面也如此“吸睛”

驚歎:從集裝箱到流水線

2月24日,“搭上長安号 感受西引力”國際友人走進西安國際港務區活動正式舉行。本次活動由西安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新華社新聞資訊中心、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西安城市文化傳播工作室承辦,西安國際港務區協辦。

活動邀請了近20位國際友人參加,他們當中有西安高校的外籍教師及留學生、有參加西安抗疫的國際志願者、有用鏡頭記錄西安發展變化的視訊部落客、有從事跨境電商貿易的企業家,還有開辦美食餐廳的商人,他們來自美國、德國、埃及、克羅地亞、哈薩克斯坦、印度、烏茲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捷克、俄羅斯等十多個國家。對于本次活動,國際友人興趣盎然,許多人專門騰出時間,早上8時就趕到集合地點,開心出發。

西安國際港務區是“一帶一路”重要國際陸港,是促進國内國際市場發展的穩定貿易通道。活動的第一站是乘車參觀中歐班列長安号的始發站和回程班列目的地——西安國際港站。當大量的集裝箱和載重卡車進入視野,貨物運輸繁忙有序的景象讓國際友人驚歎,紛紛贊歎西安不僅是一座曆史文化名城,在貿易方面也做得很不錯。參觀“一帶一路”臨港産業園一家電子科技公司,在看到充滿高科技的車載電視、冰箱生産線時,一位國際友人表示,如果借助中歐班列長安号,将西安的電子科技産品運往他的家鄉銷售,會大受歡迎。

高興:秒變“大廚”制作biangbiang面

在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參觀時,當得知這裡的面粉來自哈薩克斯坦,幾位中亞國家的留學生興奮地說,家鄉的親朋也吃着同樣的面粉!說完,他們還一起在油脂生産展示工廠中的房間合影。兩位來自東歐的外教表示,自己在西安也購買過這家公司的産品,作為消費者,很高興能到企業來參觀。

在這裡的餐廳,國際友人們還秒變“大廚”,一人面前擺一張桌子,穿上綠圍裙,戴上黃帽子,體驗制作biangbiang面:他們在從業人員的幫助下,抓起揉好的半成品面塊抻長,在“案闆”上連甩幾下,一時間大廳裡響起一片清脆的“啪啪”聲。待鍋裡的水沸騰後,下面煮開,然後放入青菜再煮開,最後撈進大碗,澆上配好的佐料以及蕃茄雞蛋或者炸醬,一碗香噴噴的biangbiang面就做好了。由于常年在西安生活,國際友人們娴熟地使用筷子,邊吃面邊說:“好吃,香!”“嫽紮咧”。

最後一站是參觀港務區一家知名跨境電商企業,并在這裡舉行中外文化沙龍。這家企業的負責人名叫元朝輝,他與哈薩克斯坦籍的妻子阿妮塔借助長安号打造跨境電商銷售平台,他們成功創業的故事赢得了在場嘉賓的贊許。之後,多位國際友人上台分享在西安生活、工作、創業、學習的親身感受,講述各自的“西安故事”。一天的活動,大家的突出感受是“收獲滿滿”。

2月24日,“搭上長安号 感受西引力”國際友人走進西安國際港務區——中外文化交流沙龍在陝西絲路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圓滿舉行。

陝西絲路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元朝輝率先分享了自己與妻子阿妮塔的跨國愛情,以及企業搭載“一帶一路”順風車,開啟中哈跨境電商的經曆。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哈薩克斯坦園區總經理方龍飛則講述了愛菊集團近年來搭乘長安号,實作了企業華麗蝶變的故事。現場,元朝輝還與遠在哈薩克斯坦的當地員工阿賽爾進行了視訊連線。阿賽爾向大家介紹了“絲路城”的海外倉庫,豐富的貨品種類、快捷的物流配送讓現場嘉賓大開眼界。

随後,在場的多位外國友人分享了自己與“一帶一路”、與西安的不解情緣。

“西安有非常好的未來”

——艾小英 來自埃及 西北大學文學院博士

聽國際友人講述 與西安的不解情緣

艾小英

作為一名“90後”,艾小英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她說這是因為她“真心喜歡中國,喜歡西安,用心學習與這裡有關的一切”。因為喜歡,她主動擔當起傳播陝西文學的使者,曾将《賈平凹散文選》等多本著作翻譯成阿拉伯語。

了解中國,從西安開始

——德福 來自印度 餐廳經營者

聽國際友人講述 與西安的不解情緣

德福

德福(DevRaturi),我們并不陌生。西安疫情期間,人民日報、新華社、環球時報、參考消息等刊發的那篇文章——《“沒在2020年離開中國,我并不後悔”》,使得印度人德福在西安的故事傳播深遠。

“我已經是老西安人了!”德福告訴大家,他已在西安生活7年,自己的兩個孩子長相很“印度”,但他們的談吐、飲食、衣着等習慣很“中國”、很“西安”。輾轉了中國20多個城市,最終選擇定居西安,他在大唐西市開了第一家“中印文化交流餐廳”,提及初衷,他說:“以餐廳為載體,搭建一個文化展示、交流的平台,推廣印度美食、瑜伽、電影等,讓西安市民在家門口就能體驗到印度的異域風情。”談起未來,他說自己的夢想是在印度開一家中國文化交流餐廳,名字就叫“長城”,大廳裡用模型搭建出長城的形狀,門口擺放上李小龍練中國功夫的雕像……“我想讓更多印度人從西安曆史開始,了解中華文化。”

在西安,活出精彩

——凱倫 來自捷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師

“我的陝西話講得嫽紮咧!”現場,凱倫以一口流利的陝西方言驚豔開場。她2007年來到西安,“我在課堂上講國語,學生總說聽不懂,我講陝西話,他們便高呼‘OK’!”她的“肺腑之言”,惹得台下一陣歡笑。在西安生活的十多年裡,她活出了最精彩的自己。她喜歡旅遊、美食、健身,“扛起50公斤洋芋是分分鐘的事!”她還喜歡時尚、喝茶、爬山、聽音樂……由于熱愛各種運動,她出鏡拍攝了《古城展新韻喜迎全運會(Ancient city, modern sports)》十四運會宣傳片,火遍海内外。

“西安就是我的家”

——維托米拉·隆查爾 來自克羅地亞 西安歐亞學院教師

維托米拉·隆查爾曾經是克羅地亞的一名演員,2016年,和丈夫來到西安生活,目前,夫妻倆在西安歐亞學院任教。“退休後,我想來中國尋求一些有意義的事,我覺得西安的文化可以滿足我,于是我們來到了這裡。”維托米拉·隆查爾在沙龍上,和大家分享了她和丈夫在西安“尋求意義”的故事,“現在我想我找到了——那就是用我的經驗幫助學生們成長。”在學校,維托米拉·隆查爾鼓勵學生們大膽表達、多嘗試、多體驗。去年,中文不太好的她刻苦練習、挑戰了用中文演話劇,以此給學生們作出示範。

分享中,維托米拉·隆查爾特意提及“和而不同”,強調不同身份、不同文化之間都應該彼此尊重,“這方面我在西安感觸很多,我剛來時遇到許多困難,但是同僚、朋友都很友好,給我幫助。” 維托米拉·隆查爾還特别關注國際交流活動,希望有機會嘗試做一些促進中國和克羅地亞友誼的事情。

“讓各地孩子了解西安”

——王德寶 來自美國 西安國際學校校長

聽國際友人講述 與西安的不解情緣

王德寶

美國人王德寶2001年來到西安,先後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任教,之後被邀請到西安國際學校擔任校長一職。

他感慨道,當校長的時間越久,越感覺到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的希望。我常常思考,西安國際學校能為孩子們做些什麼呢?”這所國際學校在近20年的辦學中,以靈活的課程,照顧到不同國家孩子們求學的需求,讓世界各地的孩子們更多地了解西安,在西安交到許多好朋友。王德寶驕傲地說:“我很榮幸學校能夠得到西安國際家庭和教育人士的尊重和贊美。”他說,未來他會為孩子們創造更優質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西安人性格沉穩、大氣

——杜布闊娃·奧莉卡 來自俄羅斯 西安外國語大學教師

聽國際友人講述 與西安的不解情緣

杜布闊娃·奧莉卡

“西安本地的文化非常厚重豐富,不止是一個兩個三個名勝古迹,這裡還有很多富有特色的民間文化。”杜布闊娃·奧莉卡專程精心制作了PPT在沙龍上和大家分享。她将認知中的西安按照地域特點、曆史因素、國際視角一一展示,認為西安人的性格有沉穩、大氣的特點;而一批文化層次較高、敢于創新、勤于思索的年輕人則成為新西安人的代表。

“未來将堅定地紮根西安”

——王剛 來自美國 西安國際學校志願者

“我是外國人,我愛中國,我愛西安!”同樣來自美國的王剛也分享了他與西安的不解之緣。

2010年,他便與妻子帶着兩個幼小的孩子踏上了中國的土地。“我們全家都非常喜歡西安這座城市。”妻子是西安國際學校的一名教師,主要教授高中數學包括代數、微積分、幾何等課程,認真負責的她,頗受學生和家長的好評。“我自己平時以志願者的身份主動參與西安國際學校教室、裝置及設施的維護工作,有時也為學生教授木工課程,多次被學校授予‘優秀志願者’稱号。”提起自己,王剛害羞了起來。他說,自己居住的小區内有多位外籍人士,他平時在小區内還主動承擔翻譯、溝通等相關事宜,“未來我将堅定地紮根西安,一定盡自己最大努力維護好小區的和諧”。

“西安給我一種歸屬感”

——馬庫斯·邁耶 來自德國 視訊部落客

“2006年,我第一次來到西安時,便立刻愛上了這座城市。”德國人馬庫斯·邁耶說,2017年,他終于如願以償,與妻子定居西安。他的妻子是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教授。“西安給了我一種歸屬感。”因為對這座城市的愛,馬庫斯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外國朋友共同建立了VivaXian,“我們有攝制組,并配備了高端相機和無人機等專業裝置,通過視訊拍攝,記錄着在西安生活的點點滴滴。”大螢幕上播放了一段他們團隊拍攝制作的宣傳片。鏡頭下,是西安數千年文明史所沉澱的恢宏古韻,是西安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現代風采。大雁塔、鐘鼓樓、城牆、西安奧體中心……生動诠釋了西安的曆史與人文、時尚與現代、包容與多元、創新與活力。

體會到中醫的博大精深

——馬文軒 來自哈薩克斯坦 陝西中醫藥大學研究所學生

聽國際友人講述 與西安的不解情緣

馬文軒

2021年底,西安疫情期間,身為防疫志願者的馬文軒因為一句“我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感動了很多人,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視訊峰會上的講話中,提到了他。

“我喜歡西安,喜歡中醫。”參與沙龍分享時,盡管有些内斂羞澀,但是馬文軒在表達對西安和中醫的喜愛時毫無保留。他說,自己來中國8年了,在這8年裡,對西安很深的感觸就是發展速度特别快,“記得我們剛來到學校的時候,周邊都是安靜的村莊,短短幾年過去,周圍高樓已經連成片了。不僅如此,交通的變化也特别大。以前去西安市區隻有公共汽車,而現在,地鐵已經修到校門口,出行特别便利!”馬文軒還聊起了和中醫的淵源。他說:“我父親是一名針灸師,我從小就看着他用中醫幫助周圍的患者解除痛苦,切身體會到了中醫的博大精深,特别想通過在中國系統的學習後,日後從事中醫康複治療工作,推廣中醫藥文化。”

聽國際友人講述 與西安的不解情緣

文:西安城市文化傳播工作室 肖海波 薛雯 王維佳

圖: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尚洪濤

編輯:小璐

稽核:天乙、文嶽

出品:西安報業傳媒集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