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頭城上月如鈎——魯迅研究十年文選》
作 者:譚桂林 著
出 版 社:嶽麓書社
I S B N:978-7-5538-1536-7
定 價:98.00元
裝 幀:精裝
點選下方小程式即可購買
内容簡介
本書彙集了譚桂林教授十年來關于魯迅研究的十八篇學術論文,涉及的内容包括魯迅與儒、佛等傳統文化的關系,魯迅關于國民信仰、生命倫理等問題的論述,魯迅文學中關于童年、鄉土、啟蒙、漂泊、複仇等母題的創造性書寫,以及對伊藤虎丸、丸尾常喜、王富仁、楊義、汪晖等國内外魯迅研究學者的成果的評述,這些文章均已公開發表,有的刊于大學學報、學術期刊,有的載于論文集,可謂作者魯迅研究的學術精華。附錄包含三篇作者20多年前的論文,可視為作者魯迅研究的敲門磚,對作者而言是紀念,對青年學者或能有所啟發。
作者介紹
譚桂林,湖南耒陽人,1959年生,文學博士。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2年度),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專家,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魯迅研究會會長。
目 錄
(上下滑動即可檢視完整目錄)
論魯迅的信仰觀及其思想理路
尼采影響:魯迅國民信仰建構思想的特征與深度
“以自己的沉沒,證明着革命的前行”——“詩人之死”與魯迅信仰轉換中的命運認知
論魯迅與“五四”時期的“倒孔”運動
論魯迅與新文化運動的漂泊精神
現代佛教界的魯迅印象與魯迅資源利用
現代中國文學母題的發展與魯迅創作的經典意義
鄉土與尋根——論魯迅對鄉村的發現
《狂人日記》與現代生命倫理的建構
精神向肉體的複仇——魯迅創作中複仇叙事的一種獨特次元
魯迅:用世界眼光講叙中國故事
伊藤虎丸的魯迅論及其對當下魯迅研究的啟示意義
“恥辱”之後,再是什麼——評丸尾常喜魯迅研究專著《恥辱與恢複》
論王富仁“魯學”的精神遺産
“每一個詞語都是一扇大門”——論王富仁的語言觀及其魯迅研究中的應用
如何評價“阿Q式的革命”并與汪晖先生商榷
評汪晖近期的魯迅思想研究
生命尋根與文化尋根——評楊義《魯迅文化血脈還原》
附錄
魯迅與佛學問題之我見
魯迅小說啟蒙主題新論
論魯迅對現代童年母題文學的曆史貢獻
後記
書 影
《石頭城上月如鈎——魯迅研究十年文選》,嶽麓書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