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12日電 (歐興榮)12日上午,北京冬奧會“運動員關懷及服務”主題新聞釋出會在主媒體中心新聞釋出廳舉辦,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部長、新聞發言人趙衛東,北京冬奧組委奧運村部部長沈千帆等出席,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部長、新聞發言人趙衛東(左),北京冬奧組委奧運村部部長沈千帆(中)在12日的新聞釋出會上。人民網 歐興榮攝
“冬奧村是最大的非競賽場館,也是賽時運動員們的家。既然叫做家,就沒有打烊的道理,冬奧村每天都24小時全天候為運動員和随隊官員提供服務。”沈千帆表示,北京冬奧會從申辦、籌辦、舉辦,始終堅持以運動員為中心。為了給運動員打造一流的生活環境,在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設施、餐飲服務、運動休閑等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配以一站式的商業服務,滿足運動員們的多元需求。
“在運動員餐飲方面,力求菜品豐富,兼具營養美味。”沈千帆說,運動員餐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運動員菜單是冬奧組委與國際奧委會的運動營養學專家,用了兩年時間協商研究,并最終制定出來。“運動員因為要全身心投入到比賽運動中去,他們更關心菜品的營養成分,比如多少卡路裡、脂肪多少克、過敏原是什麼等問題。”
沈千帆介紹說,冬奧會舉辦期間恰逢中國的春節,冬奧村運動員餐廳為運動員提供了中國特色的美食,這也是運動員餐食非常重要的補充。其中北京烤鴨和餃子最受歡迎,有一天中午高峰時消耗了80隻烤鴨。“大家品嘗後,紛紛在各自的社交平台(賬号)上傳相關視訊,并給我們的服務和中國的美味點贊。”
沈千帆表示,各國和地區運動員有特定口味、獨特需求的比例很小,冬奧村盡可能用真心、周到的服務去滿足他們各自的不同需求。但是,受限于空間因素,能提供的食物品類肯定是有限的。“不管怎樣,第一,我們必須滿足國際奧委會批複的菜單要求,保障基本營養元素的供給。第二,在此基礎上,對各國和地區不同的口味的要求,我們盡量予以滿足。”
本屆冬奧會賽程已經過半,很多運動員賽出了好成績,一些比賽項目還創造出新的奧運紀錄、世界紀錄。趙衛東表示,這一方面與運動員刻苦訓練勇攀高峰,以及教練員的悉心指導等密切相關,也與北京冬奧組委提供的一系列條件有一定關系。“我們運用科技力量不斷建設高品質的競賽場館,在場館建設過程中,所有從業人員都發揚工匠精神,對每一個細節精益求精。運動員們這幾天在國家速滑館頻頻賽出好成績,場館建設發揮了一定作用。”
趙衛東還透露,冬奧組委建立了一整套醫療保障體系。場館有醫療站,後方有定點醫院,在醫療站和定點醫院之間,有多種快速的交通方式進行轉運,確定在第一時間,按照國際規則和隊醫的要求,對比賽中受傷的運動員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總而言之,我們堅持‘以運動員為中心’,在場館建設、醫療保障、防疫政策、生活保障上采取了各項措施,力求給運動員建設一個安全、完善、專業、公平的競技舞台,以便他們能夠在舞台上充分施展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