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丨可愛加碼!面塑“冰墩墩”給您準備下了

“現在我們先揉面團,面團要放在掌心位置使勁搓,将裡面的空氣都要搓出來……熊貓小腿要胖乎乎的,像胡蘿蔔;小尾巴是水滴形……”2月10日,在鄒城孟府感恩堂内,鄒城市面塑非物質文化遺産傳人孫豔鬥正在教兒子孫宇澤和學生張舒嘉制作冬季奧運會吉祥物“冰墩墩”。

丨可愛加碼!面塑“冰墩墩”給您準備下了
丨可愛加碼!面塑“冰墩墩”給您準備下了

隻見幾團或色彩鮮豔或潔白無瑕的磨法粘土或被揉成團或被搓成長條,面容刀、衣褶刀、撥子、自制的小工具一會被拿起一會又被放下,孫豔鬥一邊做一邊給孩子們現場教學。師傅講得認真,徒弟學得專注,不大一會兒,一個活靈活現的“冰墩墩”便呈現在我們面前。

丨可愛加碼!面塑“冰墩墩”給您準備下了

“北京冬奧會開幕後,冰墩墩成了這個春節‘最靓的仔’。網上掀起熱潮,門店排起長隊,可謂‘一墩難求’。”孫豔鬥笑着說,看到孩子們這麼眼饞,他就想着用自己的面塑手藝,和妻子孩子齊上陣,全家同捏冰墩墩,也算是難得的春節記憶。沒想到把捏好的冰墩墩在朋友圈一曬,好多朋友都留言想要。“這充分說明了大家對冬奧會的熱情,能為冬奧會的宣傳貢獻一點力量,我覺得很驕傲。”

丨可愛加碼!面塑“冰墩墩”給您準備下了

兒子孫宇澤從3歲開始就跟着他捏面人,已經學習了8年,算是一個手藝很好的“小師傅”了。“我覺得面塑很好玩,能捏出來很多我喜歡的人物、動物。比如冬奧會的吉祥物冰墩墩,我喜歡它,我就可以捏出來很多,陪伴我也陪伴喜歡它的其他小朋友。”

丨可愛加碼!面塑“冰墩墩”給您準備下了

孫豔鬥除創作完成了冰墩墩、雪容融外,還帶領自己30多位學生一起創作了許多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面塑作品,比如孟府小書童、孟母三遷、浩然正氣、禮門義路等。在他看來,非物質文化遺産需要一代代人去傳承、創新,希望孫氏面塑能在大家的學習與推廣中發揚光大。

(大衆日報用戶端記者 王浩奇 通訊員 顧梅 臧營 朱磊 陳冉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