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教育訓練,由于時間問題,很多問題都沒有深入探讨,導緻我對某些問題了解不深,可能對問題了解有所偏差,首先我這篇文章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述的感受。
用木桶效應論述系統思考
原理:
我們知道,一個木桶盛水量是與他最短的相等的,對比做項目,品質與進度就是一個相對沖突問題,你不能一味的追求進度放棄品質,也不能一味最求品質放棄進度,最後結果就是有進度與品質構成的“水桶”,你的産品的水準高不高,就看你這做木桶用的木頭最短的高度夠不夠。
危害與事例:
在實際做項目中,我們往往做事的時候找不到這樣的系統思維,遠期效應和近期效應相沖突的時候,往往隻注重近期效應而忘記遠期效應,比如測試,大家都說忙,忙了半天也看不到代碼品質的提高,bug量一直居高不下,以前的老bug在經過幾輪疊代後又出現,感覺老在失控狀态,但是大量的人力投入後,也不見好轉,投入的資源也不見成效,大夥都有感受這種測試的問題,但是誰也沒有說大夥停一下,我們來檢查下出了什麼問題,為了照顧進度一味增加人力,但是新人進來也會增加教育訓練的工作量,又不能馬上進入項目,還有人一多,又會出現溝通管理,績效管理,進度管理等一些管理計劃,方式的變更,最後增加的人力消失在這無盡的漩渦裡。最後項目項目就進入一個奇怪的圈子,增加資源不見起效,再增加資源,還不見起效。最後項目組集體來做測試吧。
分析事例: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當然是系統思維的欠缺!具體分析如下:
一.首先遠期利益無法與近期利益相結合的系統思考
大夥不顧現在存在問題,一直追求短期利益,盲目測試,沒有長效的測試計劃,及方法,這種不能兼顧長遠期利益做法結果就是,測試們一直很累做測試,但是項目品質也不會有好轉。
二.增加人力與之帶來的成本的系統思考
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不是電腦,不是飛機,而是人,沒有什麼東西比人更難琢磨,沒什麼比人的七情六欲更複雜的了,項目裡在增加人力後,其實人的管理問題就擺上桌面。在項目中。特别是軟體這類的項目,不像生産線,可以批量重複動作(比如我以前待過的仁寶電腦廠,每個員工就像機器人,完成同樣的動作就行),軟體項目是腦力密集型的,很難有重複勞動,(如果有厲害的程式員都會把他自動化掉)這樣就意味着項目中的每個人都很難被替代,也就意味了不是每個人進項目組就能馬上上線工作的,新人加入項目後,會經過相當一段的教育訓練期,在這期間我們将會發現新員工的優缺點,來安排相應合适的崗位。那這期間的成本,又會拖累老員工的進度,怎麼合理的增加人力安排教育訓練,我們沒有這樣的教育訓練計劃,也沒有這樣系統思維,隻是口頭上的口号,這是不起作用的,套用老師的話,不接地氣,以前我們新員工到崗,都會有一份員工教育訓練計劃,比如去年李國強經理給我做的員工教育訓練計劃(現在還在我檔案夾裡),可惜這個優秀的傳統并沒有堅持下來。
三.短期的人力資源短缺與人員職責劃分的系統思考
我們項目老有個奇怪的現象,開發人員即是開發人員,也是測試人員,測試人員測試中,老是無故被開發中斷,因為開發在測試中發現了bug情不自禁給改了,又上傳到伺服器。造成測試環境中斷,最後測試也不是測試人員而是系統環境管理者,開發成了測試人員,又成了開發人員,雖然人手不夠是現實問題,老搞得開發不像開發,測試不像測試,大家職權不清,測試過程亂的一鍋粥。也不是辦法(現在大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了),短期我們看來是人力少(到底是不是人力問題上面也論述了,這裡是單講這個問題),但是我們項目似乎又把這個搞成一個傳統習慣的趨勢,每次遇到問題,老是一夥人全部按上去,除了測試工作其他都不做了。這樣測試做好,開發也做不好。
自己對問題的幾點思考和想法
我們已經知道這些問題的根源是系統思考,那麼知道了“道”,但是光有“道”沒有“術”是不接地氣的。我想到的“術”。
如果是我該如何?
1.多問自己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很多事情,在你沒有明白其原理時,上去做都會有問題,出了問題不可怕,可怕是不去思考,最後搞死自己。
2.當出現問題,我準備采取措施時候,想想我的措施會不會造成其他管理的變更?變更結果是好是壞,對其影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比如我遇到測試人力不夠的問題時,要思考的是
1. 測試組人不夠,開發組肯定加過去。
2. 開發組人加過去怎麼管理?肯定不能讓開發那夥人占了主導,讓他們随便亂改,得讓測試組的人上司。
3. 這次就這麼過了,如果下次還這樣搞,那麼我開發人員都得停下手中的工作去搞測試,會影響項目進度。
4. 怎麼讓測試人力充足,在考慮成本情況下,能不能用技術的手段節省人力,比如回歸測試怎麼自動化。
5. 如果技術手段還不夠怎麼增加人力,招聘需要什麼樣技能的?
6. 新員工進來後,怎麼教育訓練使之盡快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