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辛棄疾酒後抒懷,題寫了一首佳作,意境極美,姿态萬千

逢年過節,少不了喝酒;知己重逢,也會開懷暢飲。不過很多時候人們經常自斟自飲,一不小心喝大了,酒氣上頭,就會勾起許多陳年往事,不僅無法解憂,反而更加發愁。

辛棄疾酒後抒懷,題寫了一首佳作,意境極美,姿态萬千

南宋一位才子年輕時曾經叱詫風雲,他沙場點兵、金戈鐵馬,而且胸懷青雲之志、氣吞萬裡如虎。可是才子在中年時卻遭遇了很多挫折,不僅得不到朝廷的信任,而且不斷遭受排擠。

失落之餘,他隻好暫時隐居故園,沽酒買醉,心情郁悶。下面分享辛棄疾酒後抒懷,題寫了一首佳作,意境極美,姿态萬千。

辛棄疾酒後抒懷,題寫了一首佳作,意境極美,姿态萬千

江神子·博山道中書王氏壁

宋代:辛棄疾

一川松竹任橫斜,有人家,被雲遮。雪後疏梅,時見兩三花。比着桃源溪上路,風景好,不争些。

旗亭有酒徑須賒,晚寒些,怎禁他。醉裡匆匆,歸騎自随車。白發蒼顔吾老矣,隻此地,是生涯。

辛棄疾酒後抒懷,題寫了一首佳作,意境極美,姿态萬千

宋孝宗淳熙年間,辛棄疾正值壯年。雖然詞人知道外面的世界一點都不平靜,可是他卻隻能在帶湖一代,過着安靜的生活。每天讀書習作,看似很悠閑,其實他的内心卻悶得發慌。實在是感到坐立不安,稼軒就外出散步、泛舟,或者找人聊天。

有一次稼軒漫遊在博山道中,詞人信步而行,周圍蒼松翠竹林立,微風拂過,頗感絲絲涼意,令人心情愉悅。

詞人放眼四望,隐約地可以看見不遠處有幾戶人家,雲遮霧繞,或隐或顯。作者以農家屋舍為畫面主體,将“一川松竹”作為背景,為下文描繪美景、抒寫心情,打下了伏筆。

辛棄疾酒後抒懷,題寫了一首佳作,意境極美,姿态萬千

接下來點出時節,“雪後”二字,交代出正值暮冬初春;“時見兩三花”,表明此處梅花自開自落,更顯幽靜。詞人放慢腳步,細細觀賞,一陣陣幽香沁人心脾,讓人仿佛來到了桃花源。

松竹橫斜旁逸、自然生長;疏梅傲雪耐霜,不懼嚴寒;更有好像坐落在雲端的人家,若隐若現。整個畫面幽靜安然,色調清雅,讓人感受到超凡脫塵的恬淡。詞人将其比作桃花源,一點也不誇張,同時也委婉道地出了自己對山野生活的向往。

辛棄疾酒後抒懷,題寫了一首佳作,意境極美,姿态萬千

下片換頭開始抒情,詞人徜徉在林間,流連忘返,不知不覺就天色漸晚,氣溫也下降了很多。稼軒忽然感到又饑又渴,于是便加快了腳步。“旗亭有酒徑須賒”,詞人喜歡飲酒,欣賞如此美景,更要有美酒助興。“怎禁他”,傳達出詞人此時此地的心情。

怎奈他不勝酒力,很快就頭暈目眩。詞人着急趕路,歸途中也就匆匆騎馬歸去。回到家、醒了酒,終于感慨自己不複當年之勇。雖然隻是剛過不惑之年,卻不停地歎息,“白發蒼顔吾老矣”。經過這番遊曆,他也希望可以終老于此,悠然地享受田園生活。

辛棄疾酒後抒懷,題寫了一首佳作,意境極美,姿态萬千

辛棄疾的這首江神子音韻和諧,字句铿锵,仿佛一幅田園山水畫。作者描繪了漫步山林間的秀麗景象,松竹梅雪,讓其陶醉;旗亭酒徑,難以抵擋。稼軒大醉一場,心情卻放松了很多,一時間也忘記了功名利祿和過往煙雲。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詩行,展現出一種有我之境,意境極美,姿态萬千,很容易打動讀者。同時“桃源溪上路”的比喻,也含蓄道地出詞人心中的理想歸宿。不過“隻此地、是生涯”不過是牢騷話語,詞人無論如何也割舍不下的盧馬和倚天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