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哪些運動項目适合孩子高效成長?未來網邀請專家告訴你……

編者按

北京冬奧會受到廣泛關注,運動成為了熱議話題,現在又正值寒假期間,那麼,對于天性愛動的孩子們來說,在家該如何加強鍛煉、科學運動呢?在運動時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圍繞上述問題,未來網記者邀請了麥瑞蘭德(北京)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裁、U+space 高爾夫俱樂部理事長汪遠,北京寶寶愛動科技有限公司CEO、認知俠少兒體育創始人辛明來到未來網直播間,與未來網記者劉亞楠、見習記者宋茲鵬一起,探讨假期裡,孩子運動相關話題。

以下内容根據直播訪談錄音節選整理。

讓孩子運動要看年齡段,否則……

主持人:請問兩位嘉賓的孩子都上幾年級了?平時都喜歡做哪些運動?

汪遠:我的女兒現在9歲了,上國小四年級,她在平時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喜歡運動的,她喜歡的、感興趣的兩項運動是打高爾夫和騎馬。

辛明:我的孩子是6歲兩個月,還在上幼稚園大班,他也是很喜歡動,每天放了學都要在戶外玩一個多小時,周末參加訓練營,對跑步、打籃球等運動都比較喜歡。

主持人:現在,孩子們都放寒假了,而放假後就面臨監護的問題了,二位在生活中作為家長,在家裡一般都由誰來帶孩子?

汪遠:我的女兒從小都是我帶得比較多。放假以後,我有一多半時間把工作安排好,實在是忙不開的時候,也會請孩子的爺爺、奶奶過來搭把手。但基本上以我帶孩子為主,我對她平時生活上、學習、運動上關注的比較多一些。

辛明:我們家情況差不多,也是孩子媽媽帶的多一些。我主要是周末給他安排一些适齡的體育運動。

主持人:在以前,孩子放假後,可能會安排孩子去輔導班,但現在“雙減”政策落地後,社會上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的輔導班都成為了過去式,那麼這個假期,二位想讓孩子去做些什麼?

汪遠:“雙減”政策以後,雖然說學科類的教育訓練已經成過去式了,但是學習這件事情,對于我們國小四年級的孩子來講還是不能放松的。我跟孩子講,學習是你一生都要持續做下去的,雖然說放假了,也沒有學科類的輔導班去上,但是每天應該有一些計劃性的學習。例如看看書、寫寫字等這些還是要有的,但是不會很多,不讓她覺得有壓力。因為她現在還處在養成學習習慣的過程當中。

然後運動方面也會有,平時在家裡主要就是跳跳繩,天氣好的時候下樓去騎車,之前夏天的時候在附近學校的操場跑步、打羽毛球。

因為我們有自己的冬訓營,我會把孩子送到那邊去,最少是一個星期,早上九點把她送過去,晚上我再去把她接回來,除了高爾夫技能的學習以外,也有體式能的訓練。把她送進去訓練後,我也可以利用這個時間踏踏實實去做我自己的事情。讓她去參加訓練營,她也特别開心。

辛明:我覺得跟平時一樣,孩子每天放學之後,我們讓他和自己的小夥伴自由玩,因為我覺得他這個年齡段的需要發展情感和社交功能,是以跟同齡人的追逐打鬧是挺好的。

周六、周日我讓他打趣味籃球,其實就是披着籃球外衣的體能遊戲課,而不是真正的打籃球。按照運動員長期發展模型,應該是9至12歲時才去學着訓練,我個人不會讓他去過度訓練,或是一定要練到什麼程度,我是不會的。

如果孩子在訓練過程中不喜歡了,覺得無聊了,那是課程設定的問題。他為什麼跟小朋友在一塊就不會覺得無聊?其實就是好玩,是以我們現在沒有設定什麼運動項目,涉及的都是按照戶外“中高強度”運動的原則,讓孩子多玩一些合作類的遊戲。等孩子9歲之後,我會讓他嘗試更多的運動項目,就像吃自助餐一樣,選自己喜歡吃的。

其實,按照“動作發展”的要求,可以鍛煉孩子的這兩個方面。第一個是鍛煉孩子的位移能力,例如跑、跳、跨,自己處理自己的關系。第二個是提高操控性技能,就是需要借助物體進行踢、打、拍、接能力。是以,我認為現在孩子的位移能力要提高,操控性技能也要提高,把這些基礎打好之後,到孩子9歲的時候,我給他來一場運動的盛宴,讓他自己來好好選一選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是以,在運動上,我不是以項目來帶孩子,而是以根據敏感期的原則,按年齡提高孩子相應技能。

主持人:作為家長來說,希望孩子9歲以後多做哪些運動,或堅持某一項運動?

辛明:我個人希望他多做對抗性的運動,就是沒有“網子”的,例如籃球、橄榄球、拳擊等,其實我都想讓他嘗試一下,我現在還看不出他的長處,但是我能夠保證他非常喜歡運動,我個人的喜好不重要,主要看孩子自己的選擇。

汪遠:我覺得這個還是看他自己的喜好,我的原則就是既然你已經選擇了,就希望你能堅持下去。在你覺得困難、覺得苦、覺得累的時候,我一定會陪孩子度這個時間段,孩子要不斷去設立新的目标。

剛才聽辛總講完之後,我也在想,我女兒其實作在算是喜歡運動的,可能也跟她上幼稚園大班時,我帶他去參加過體能訓練有關,當時教練帶着孩子各種跳,我當時特别不明白為什麼這樣運動,然後老師就說,這是要鍛煉孩子身體的協調能力。我覺得她喜歡戶外運動,可能也跟小時候的這種影響有關。

那個時候我發現她不太愛去戶外玩,她喜歡的,例如有去動物園、遛狗等,都是這種小活動。對于強度大的運動,她不喜歡,後來就讓她參加了體能班,我覺得那時就有一些改變了。

哪些運動項目适合孩子高效成長?未來網邀請專家告訴你……

孩子運動多久、運動到什麼程度才合适?

主持人:在寒假裡,孩子運動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

辛明:放寒假了,對于孩子的運動,我有一個原則,就是在天氣好的前提下,每天必須在戶外待一小時以上,為什麼呢?

因為戶外的強光可以預防近視,有個光學機關叫做“流明”,一萬以上的流明可以防預近視。夏天戶外的流明大概是10萬,陰天的時候都在1萬以上,室内的光一般在兩三千左右,室内的光再強也無法達到預防近視的作用,是以隻有戶外光才能夠更好地預防近視。是以原則上,必須每天在室外待1至3個小時。

它有一套神經機制,陽光會刺激産生多巴胺,并留在視網膜上,當多巴胺多的時候,眼球的軸距就會縮短。有一項全球的調查,說澳洲六七歲的孩子,每周平均在戶外的時間是21個小時,但這個資料采到了廣州的時候,廣州國小生每周在戶外的時間平均是5個小時。現在東亞三國都是近視的重災區。

主持人:小孩子與成年人相比,可能體力上相對較弱。那麼,孩子在戶外運動1到3個小時,他會感覺到累嗎?

辛明:這是另外一個标準了,就是孩子在戶外運動強度的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标準,要求孩子每天至少在戶外活動三個小時,而我們國内提倡至少每天陽光活動一小時。

具體是這樣的,中高強度如何了解?我們可以設定為0-10,靜止不動是0,跑到喘氣了大概就是10。中等強度大概為5,步行基本可以達到。

孩子在戶外運動的三個小時裡,要保證他保持在走或跑的這個狀态,這樣才能合格,才能叫戶外運動。孩子戶外運動不是遛彎,運動需要有一定強度,從走路到奔跑起來,要累計達到中高強度運動一小時。

另外,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我認為不太适合學一些專業運動技能。

例如,我孩子正處在0至6歲的階段,這個階段處在了學習運動技能的敏感期,他可以積極運動,訓練基本運動技能,但是最好不要參與比賽。到了6至9歲的階段,需要繼續練習動作模式,可以參加小型比賽,但是一定要以快樂為主。

處在0至6歲階段的孩子,處在學習基本運動技能的敏感期,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設計一些遊戲帶着他玩,另外還可以約同齡人一起玩,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是以,我們現在要讓孩子在有樂趣、中高強度、戶外的前提下,每天保持運動,除了下雨,下雪也沒問題。

主持人:辛總剛說了樂趣、中高強度、戶外三個方面,那哪個方面應該排在前面呢?

辛明:我認為是樂趣,如果沒有樂趣,一切都沒有了。我記得有一篇報道,大概意思是說,過早專業化訓練的孩子,為什麼70%的孩子在14歲會離開這個項目。其實過早專業化會對孩子的信心會造成影響,為什麼我現在要提高我孩子的基本運動能力呢?例如,練一個運動項目,剛開始訓練,孩子就跑得快,他的自信很快就出來了。孩子一旦有了自信,就會覺得這個項目好玩了。例如打籃球,即便孩子不會拍球,但跑得快,就會産生自信心。

運動也要有方式,這些方面需要注意……

主持人:在疫情期間,很多人選擇在家裡待着,那如果要在家運動,有沒有好一點的運動項目推薦孩子去做的?

辛明:因為牽扯到擾民的問題,我覺得在室内可選擇的運動項目太少了。首先,最好是選擇有故事情節引入、帶着孩子去做的運動。第二個就是依靠一些器械的運動,例如靜音籃球、乒乓球等。第三個就是靠家長在家帶着孩子玩,親子互動的那種遊戲,反正是安靜的基本都可以。

主持人:在運動、玩的時候,北方和南方可能也有差別,例如在北方,有的地方有大片的雪地,可以滑雪,打雪仗等雪上運動。而在南方天氣較為暖和,可以在戶外遛彎、做遊戲等,而這些運動可能會有一些危險性。針對這些戶外運動的安全問題,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辛明:這分兩個方面,一個是真正的去運動,另一個是玩。

先說運動,我覺得有幾個原則,第一個,讓孩子知道,如果哪疼一定要大聲地說出來,兒童在他這個階段沒有必要造成運動損傷的危害,因為小孩肌腱、關節都沒發育好,比較容易受傷,是以孩子如果哪疼,一定要大聲說出來,沒必要用成人的意志标準要教育孩子。對于12歲以内的孩子,不能用成人的标準來要求,因為孩子的身心還沒發育完全。

第二個,孩子要穿對衣服,我們以前在戶外做活動的時候,有的孩子穿着靴子、穿着涼鞋,這些都是不正确的。在戶外運動,最起碼要穿一雙合适運動的鞋子,還有就是要穿對衣服,否則很容易受傷的。

第三個,冬天因為比較冷,是以要在運動前需要熱身,從慢到快,不能一上來就高強度地去運動。

第四個,場地要安全,如果讓孩子在戶外運動,一定要選擇一個安全的場地。

第五個,要有成年人時刻的照看。

以上是運動類的。非運動類的就是大家一起玩, 要是孩子們拿石頭、棍子等較危險的物體玩耍,都要去及時制止。

來源:未來網 見習記者:宋茲鵬

繼續閱讀